俄烏戰(zhàn)爭已經打了將近三年,連年的戰(zhàn)爭成了俄羅斯持久的失血點??v觀俄羅斯的歷史,其成也戰(zhàn)爭、敗也戰(zhàn)爭。戰(zhàn)爭給俄羅斯帶來了雄視天下的版圖和資源,但也造成了其在20世紀的兩次解體。尤其是一戰(zhàn),俄羅斯帝國作為戰(zhàn)爭的主要參與者和罪魁禍首,最終導致了帝國的徹底崩潰,甚至連沙皇一家也死于非命。
于是,人們不禁會問,當初的俄羅斯如果堅決不卷入沖突,帝國的命運會怎樣?

01壹
公元1918年7月16日深夜,在俄羅斯帝國西伯利亞城市葉卡捷琳堡,一樁歐洲皇室歷史上最血腥的滅門慘劇發(fā)生了。凌晨兩點,蘇維埃行刑隊向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一家宣布了死刑命令,包括沙皇、皇后、4個女兒、1個小兒子、醫(yī)生、廚師和仆人共計11人全部被機關槍處決。
事后,他們的尸體還被潑上了硫酸和汽油,全部被銷毀。此外,其他留在俄國的羅曼諾夫家族成員也全部被殺。自此,尼古拉二世再無留下一絲血脈。
造成這起慘劇的直接原因是他在四年前不顧一切的發(fā)動了一戰(zhàn)。1914年6月,發(fā)生了薩拉熱窩事件,奧國皇儲斐迪南大公被刺身亡。隨后奧匈帝國在德國的慫恿下,向塞爾維亞提出了最后通牒。塞爾維亞作為小國,只能向俄羅斯求援。
當時的俄羅斯面臨著兩種選擇。如果不支援塞爾維亞,奧匈帝國就會像之前吞并波斯尼亞和黑塞哥維那一樣,把塞爾維亞徹底征服,那么俄羅斯在巴爾干半島的威信和利益將會蕩然無存。
而此時的俄羅斯帝國已經從日俄戰(zhàn)爭失利的陰影中走了出來,國力比著十年前有了很大提升。于是,在俄羅斯固有的大斯拉夫主義的加持和英法的慫恿下,沙皇決定鋌而走險。

02貳
1914年的時候,俄羅斯帝國的實力比人們想象的要強大很多。其領土面積廣達2280萬平方公里,占據全球陸地面積的六分之一,人口數量超過1.7億,自然資源也極其豐富。與歐洲那些國家相比,俄國簡直就是個龐然大物。
克里米亞戰(zhàn)爭后,痛定思痛的俄羅斯被迫進行了農奴制改革,俄國資本主義經濟開始快速發(fā)展。進入20世紀后,由于地緣競爭,法國和俄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來自法國的巨量貸款使得俄國的工業(yè)實力迅速增強。
日俄戰(zhàn)爭后,俄羅斯進行了憲政改革和斯托雷平改革,俄國緩和了內部矛盾,國內形勢逐漸穩(wěn)定。這一時期,俄國擴大了耕地面積,糧食出口量年年攀升,糧食出口換取了寶貴的外匯,為俄國的工業(yè)化提供了強勁的動力。
在一戰(zhàn)爆發(fā)前夕,俄羅斯帝國一躍成為世界第五大經濟體,它的工業(yè)產值比奧匈帝國、意大利和日本的總和都多。此時俄國的鋼鐵年產量高達491萬噸,位居世界第四,鐵路里程僅次于美國,其糧食產量高達8700萬噸,是德國的5倍。在當時的世人看來,俄羅斯就是下一個美國,畢竟每年高達6%的恐怖經濟增速看著就很嚇人。
更為可怕的是,俄羅斯帝國還擁有令人生畏的軍事力量。一戰(zhàn)爆發(fā)前,俄國常備軍的數量高達142萬人,并且還在不斷增長之中。這一數字相當于奧匈帝國、意大利、日本和美國之和,是當時世界上軍隊數量最多的國家。而整個一戰(zhàn)期間,俄國總共動員了1580萬士兵,由此可見俄國的爆兵能力有多么恐怖。

03叁
正是有了實力的支撐,促使沙皇在薩拉熱窩事件中采取了十分強硬的立場。俄國剛開始只進行了部分動員,但沒有嚇阻住奧匈帝國。奧匈帝國隨后向塞爾維亞發(fā)動了進攻,沙皇隨即進行了總動員。德國要求俄國取消動員令,但遭到拒絕,于是德國率先向俄國宣戰(zhàn),第一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了。
戰(zhàn)爭爆發(fā)后,整個俄羅斯帝國都處于亢奮之中。沙皇要求貴族和軍官們結束酒會和休假,立即趕赴軍營。冬宮廣場上,大批民眾舉著旗幟和沙皇肖像,喊著口號,唱著歌,“烏拉”聲響徹云霄。在田間地頭,動員集合的鐘聲敲響了,哥薩克們扔下手中的鐮刀,興沖沖的騎上戰(zhàn)馬出發(fā)了。近衛(wèi)軍官們帶上嶄新的禮服,準備在柏林勝利閱兵時一展雄姿。
沙皇的理想很豐滿,但戰(zhàn)爭的馬達一旦開啟,哪還有停止的時候?隨著戰(zhàn)爭越來越殘酷,俄國逐漸吃不消了。
在殘酷的東線戰(zhàn)場,俄軍嚴重缺乏裝備,尤其是火炮和步槍,有的集團軍甚至每三個士兵共用一把步槍。俄軍士兵缺衣少食,訓練不足。軍官貪污成風,軍事素質底下!造成俄軍人數雖然眾多,但面對德軍的偏師,還是被打得潰不成軍。俄國不僅丟失了西部大片領土,到1917年3月30日的時候,總共損失了840萬人
更為可怕的是,殘酷的戰(zhàn)爭造成整個俄國的后勤崩潰了。整個俄國物價瘋漲,盧布貶值,工廠倒閉。由于大批青壯年入伍導致勞動力短缺,大量土地拋荒,糧食急劇減產,最終在1916年俄國爆發(fā)了糧食危機。到了1917年,掙扎在饑餓線上的農民和工人發(fā)動了暴動和罷工,二月革命爆發(fā),俄羅斯帝國最終覆滅。

04肆
既然俄羅斯帝國參加一戰(zhàn)的代價如此之大,如果當初沙皇在關鍵時刻拒絕參戰(zhàn),那么俄羅斯的命運又會如何呢?
一種可能是一戰(zhàn)大概率不會爆發(fā)。
如果俄國當初不發(fā)布動員令,巴爾干半島的局勢就會局部化。大不了塞爾維亞被奧匈帝國吞并,俄國只是在名譽和利益上受些損失,對自己不至于傷筋動骨。并且憑借俄國相當于法國三倍的經濟增長率,時間拖得越久越對自己有利。
而隨著時間的推移,俄國很可能也會搭上第二次工業(yè)革命的末班車,最終在工業(yè)實力和軍事實力上超越德國。假以時日,俄羅斯帝國將會變成另一個美國。到了那個時候,將沒有人能夠打敗它。
如果一戰(zhàn)沒有爆發(fā),俄羅斯帝國、德意志帝國、奧匈帝國和奧斯曼帝國也不會那么快地崩潰,美國也沒有機會撼動歐洲在全世界的中心地位。
同樣的道理,如果一戰(zhàn)沒有爆發(fā),德國也不會給小胡子任何出場的機會,也就不會有后來的二戰(zhàn)。

05伍
當然如果俄羅斯死活不想卷入大戰(zhàn),但一戰(zhàn)還是爆發(fā)了,那么戰(zhàn)爭的進程和最終結局會是另一個樣子。
德國沒有了后顧之憂,它會一股腦的把全部力量用到西線戰(zhàn)場。那樣的話,英法聯軍將會承受到兩倍以上的壓力。即使一戰(zhàn)時期的法國很頑強,很能打,但面對潮水般的德軍,也會是兇多吉少。
除非英法聯軍一開始就使出全部力量,拼死抵擋住德軍的瘋狂進攻。一直等到英法兩國完成殖民地資源的整合和軍隊的動員,并且想方設法引誘美國提前下水后,不然這個仗很難打。最壞的結局就是法國戰(zhàn)敗投降,英國軍隊撤出歐洲大陸。
而保持中立狀態(tài)的俄羅斯可以躲在背后左右逢源,給交戰(zhàn)雙方賣物資和武器,就像兩次世界大戰(zhàn)的美國一樣,坐收漁翁之利。若干年后,俄國有可能變得和美國一樣發(fā)達,那以后就沒美國什么事兒了。
還有人說,俄國由于欠英法兩國大量貸款,如果戰(zhàn)爭爆發(fā),俄國袖手旁觀,英法就會對俄國斷奶,讓俄國經濟陷于困頓之中。其實這是多慮了。英法到了那個時候,最怕的是俄國倒戈加入德奧陣營,拉攏它還來不及,怎么可能去得罪它呢?
當然如果俄國保持中立,俄國的糧食和物資就可以向德國敞開供應。真的那樣的話,英國在海上對德國的經濟絞殺就會完全失效,德國也就更有能量支撐戰(zhàn)爭。所以總體而言,俄國不參戰(zhàn),對德國是十分有利的。

06結束語
美國社會學家西達·斯考切波曾經說過:“沙皇俄國,只是在戰(zhàn)爭失敗的直接沖擊下,革命危機才會直接形成。”說明俄羅斯帝國即使看上去那么強大,它也很脆弱,也怕打敗仗,因為戰(zhàn)敗的下場是很悲慘的。
現在的俄烏戰(zhàn)場上,人們仿佛忘記了歷史的教訓,每時每刻都在上演生與死的考驗。俄羅斯發(fā)動的這場戰(zhàn)爭,功與過、是與非、罪與罰,就讓歷史來評說吧。
圖/來源網絡,文/來源于憑闌聽史,歡迎大家點贊、分享、關注和評論。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