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這里是老長安~

最近外國“難民”集體涌入小紅書的事情,你們都知道哈?
給不知道的童鞋再簡單講一下。
就是因為某些政治上的原因,TikTok(海外版的抖音)這個月很可能會面臨在美國被封禁的遭遇。

但因為這個App在美國實在是太火了,已經成了很多人不可替代的社交工具,海外同類的產品也確實不太能打。
于是突然有博主提議:朋友們咱們去小紅書吧!

咱也不知道他們是擱哪兒知道小紅書的,至于為什么是小紅書,大概因為,一是他們覺得小紅書比較有趣,二是下載軟件和注冊賬號都比較方便(海外App市場可以下載、允許海外手機號注冊)。
還有一層原因是,老美想封禁TikTok給的理由是,怕有中國背景的軟件竊取數據,一下給很多人弄逆反了,你說它竊取,行吧,你也別怕了,我們自己送上門去。

于是一夜之間把小紅書推上了榜一……

于是一夜之間,你打開小紅書,首頁大概率是一片各種膚色的外國人操著英語或者機翻中文跟你打招呼。
他們還給自己起了個代號,叫“TikTok難民(refugee)”。

很難說這一波到底是來了多少人,畢竟一傳十十傳百,連其他國家的用戶都跑來了。
先是納投名狀,交“貓稅”,也不知道誰先提出來的,讓這些外國人先發(fā)自己家貓貓(也可以是狗狗)的照片,發(fā)了就“允許”你來。
還有對應的“完稅證明”。

外國人也真的信了,最初那兩天鋪天蓋地都是他們在交“貓稅”。

忘了交的還道歉,“對不起,明天補”。

也有人不小心交多了。

咱這邊的用戶們也在評論區(qū)狂回貓貓照片,一下子就把這件事變成了一場暖心的活動,把對面感動得不要不要的。

畢竟,誰能拒絕小貓咪啊~
不得不說第一個提出來交“貓稅”的人簡直是個天才,從起初的基調上就奠定了一種溫馨友好的氛圍。
之后就徹底變成了一場熱火朝天的大聯歡。
問收入的、問醫(yī)療的、問時薪的。

你甚至可以見到問大學學費的。

這邊想學英語,那邊想學漢語。


還真有人把自己的英語試題發(fā)過去了,讓對面幫忙做。

然而很遺憾,對面也不會……

我還刷到一個外國人吐槽自己人:你們的意思是,你們去幫中國孩子們做英語作業(yè),完了你們還做錯了??
總之,亂成了一鍋粥(趁熱喝了吧(bushi。
但氣氛真的很好就是了。
要知道,我們這邊很多很多人都沒有出過國,接觸國外信息的渠道是很多造謠不眨眼的營銷號。
對面對我們的認知,也有很多空白與誤解,有時候甚至是人為塑造的敵視。
這回兩邊一對賬,大家同時發(fā)現,哦原來對方不是網傳的那樣。
普通人最普通的善意,突然越過國界線得到了最大的發(fā)散。
一個給豬做豬食的視頻,底下中外網友都在端著碗發(fā)“給我吃一口”。
一個中國主婦,教美國主婦做西紅柿炒雞蛋。

你還可以看到不同職業(yè)的外國女性分享她們的工作與職場,自信又強大的女性們連通了彼此。

就像很多外國網友感慨的,被上頭騙了,原來咱這邊的人真的很好。

“我們?yōu)槭裁春退麄冇谐鹪???/p>
當然,網絡不能代表全部,這股風潮可能也更接近于某種“快閃”行為,過段時間會走向何方也不好說。
更不代表兩邊就全都是友善的好人。
但能有這一步,已經很不容易。
尤其臨近過年了,這樣的一瞬間格外讓人感觸,像是回到了互聯網原來的樣子,大家無障礙地交流,沒有敵意,沒有謾罵,只有互相鼓勵互相贊美(以及瘋狂向對方甩貓貓)。
說到底,普通人有時需要的,就是這份友善。
當然也有些一言難盡的。
先出場的是彩禮精們,面對涌入小紅書的大批外國女性,他們高喊著“外女不要彩禮”就來了。

四處問“你們那邊結婚要不要給彩禮啊”。


還有人喊“外國女人來了,中國女人該有競爭危機了”。
不是,誰要競爭你們了?
別人是來交流玩耍的,怎么到你們眼里成了來擇偶的?腦子里還有點兒別的東西嗎?
后出場的是“騷擾”派,仿佛這輩子就沒見過女人,看見外女進入中文互聯網,就覺得自己又行了。


很多外國女生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騷擾,黑人女性則還要加上羞辱和人身攻擊。
連一個女性分享自己針織手藝,都有人問你要不要當中國好媳婦。

聞風而來的騷擾派,直接破壞了當初那種大家其樂融融的氛圍。

氣得有女生直接開罵,“我知道你們都有什么骯臟的意圖,離我遠點”。

怎么說呢,我不覺得意外。
但還是挺晦氣的。
正常人看到的是不同職業(yè)不同膚色不同文化的外國女性,看到的是多元化的女人和友善的互動,到有些人眼里就只剩下了娶老婆的機會,有棗沒棗先打三桿子再說。
女人在有的人眼里是豐富多彩的女人,在有的人眼里,就只是資源。
反向的騷擾也有,有個中國女生被美國男人騷擾,說自己很有錢,要女生發(fā)“___”(此處自由填空)的照片給他。
對面的女生看到了,還緊忙道歉“祈禱他們離開這里”。

怎么說呢,有些人如果能學會閉嘴,如果能把自己那些齷齪的“擇偶”念頭收一收,這個世界還能更美好。
也就是外國女生第一站落腳的是小紅書,這要是換別的平臺,還不定怎么樣。
又或者說,小紅書之所以吸引她們,很大程度上也是因為女性平臺構筑起的獨特氛圍。
畢竟小紅書的用戶占比里,女性占到了接近80%。
換句話說,真正有吸引力不是小紅書本身,而是女性社群更容易具備的包容性、友好性與信息的有效交流。
大家更熱衷于分享,熱衷于消弭了彼此間差異的良好溝通,從中能生長出無限的創(chuàng)意與友誼。
“貓稅”這東西就是一個鮮明的例證。
很諷刺的是,在女性與貓貓共同構筑起一個溝通的橋梁背后,是“愛貓+女性”這個標簽長期遭受的詆毀和嘲諷。
與之對應的就是“無孩愛貓女”這個詞。
這詞還是某美國男政客發(fā)明的,用來攻擊他們的女性競爭對手,大意是這幫女人不生孩子只愛貓貓,自私自利不負責任,怎么能放心讓她們站上高位。

這種狗屎一樣邏輯不通的話,放在見縫插針攻擊競爭對手時,雖然很沒品,但能給自己一方拉選票,倒也無所謂是非,算那邊的特色。
結果這個詞傳播開后,在咱們這邊也成了對女性的侮辱式詞匯,也不限于究竟有沒有孩有沒有貓,可以被用來攻擊所有不順男人心的女人。
說白了他們敵視的是你女人居然只愛貓不愛男人,居然活得這么灑脫不跟男人生小孩,你怎么敢。
最后這些女性就承受了來自某部分人,最大的惡意。
但事實是什么?
事實是不管“愛貓女”有沒有孩,她們至少從來都“無害”,她們沒有損害過誰的利益,她們專注著自己的生活,也向外界散播著善意。
事實是在這次“TikTok難民”的事情上,真正促成一種友好氛圍的,恰恰就是這些“愛貓女”,以及部分“愛貓男”。
尤其一想到有些人搜腸刮肚搞出來一個“無孩愛貓”當作對一部分女性乃至男性的蔑稱,而人類互相表示友善的方式是瘋狂給對面發(fā)貓貓照片,我都有點想笑。
她們從來沒有妨礙過任何人,且她們對這個世界很重要。
有些人才應該反思反思,你們到哪兒都能破壞大環(huán)境,到底是為什么。
(本文封面圖來自網絡)
多說一點
愛貓貓狗狗
總比什么都不愛更好
有愛心有善意
總比冷漠、敏感、滿肚子怨憤
更好
也總比看見個女人
就想著怎么無本萬利地拐回家
更好
人類世界是由博愛的善意
撐起來的
這一點都搞不清楚
還腆著臉指指點點
就很可笑了
另外
最近公號展示邏輯又有調整
想第一時間看文的童鞋
麻煩送我個小星星~
找到「煙波」這個號的頁面
右上角有三個點,點一下
彈出窗口選“設為星標”,就OK啦~
順便也請大家隨手多點點
右下角的「在看」和「贊」
先謝謝大家~
煙波。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