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毛澤東軍事文集》(一)和毛主席、彭總、聶帥《年譜》等刊載文獻/史料:
中共黨史/軍史上,林育英、林育南和林育容/林彪元帥,是名聲顯赫的“林氏三兄弟”;林育英、林育南還是林育容/林彪元帥初入“黃埔軍?!钡呐e薦人。為此,林育英和林育南曾經專門致信叮囑林彪:“中國的革命,最終要靠軍事解決問題,共產主義事業(yè)需要大批軍事人才。我和你八哥林育英搞黨務、搞工運,你搞軍事,我們林氏三兄弟就各有所長了?!?/p>
公元一千三百六十年,中共和紅軍的“寧夏計劃”是一個歷史亮點,其最先的提議人,便是“林氏三兄弟”中的老大哥林育英/張浩…。
1934年10月,中央紅軍過于都河開始戰(zhàn)略轉移/長征,與莫斯科/共產國際的電訊聯(lián)絡,也因此而“中斷”。
次年7月,林育英/張浩奉命離開莫斯科、回國尋覓中共中央并恢復與莫斯科的電訊聯(lián)絡;11月中旬、即中央紅軍剛剛“落腳陜北”一月左右,張浩經由外蒙烏蘭巴托、巴彥達賴至中國內蒙阿拉善旗的哈日奧日布格、定遠營和寧夏石咀子/今石嘴山市、寧城/今銀川市,過黃河抵達陜北,于瓦窯堡/今志丹縣城“碰”見了黨中央的主要領導人;洛甫、博古和王稼祥等,亦成為首批聆聽張浩親口傳達共產國際“七大”會議精神和關于“中國革命導師斯大林同志不反對中共/紅軍接近外蒙和蘇聯(lián)”指示的人;毛主席、周總理和彭總等,因尚在“直羅鎮(zhèn)戰(zhàn)役”前線,直到12月上旬方與林育英/張浩會面。
共產國際“七大”主要精神是:建立國際反法西斯統(tǒng)一戰(zhàn)線。這是身處反抗日本軍國主義的中共所需要的,因而全面接受共產國際“七大”精神,是十分正常的。
關于“斯大林的指示”,黨中央亦是接受的,并且由張浩向千里之外的張國燾作了傳達,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促使“四方面軍再度北上”之積極作用!
問題是:如何貫徹落實“斯大林指示”?
對軍事指揮“不在行”的張浩主張:中央紅軍離開陜北,直取賀蘭山麓下之寧夏,背靠內蒙定遠營、阿拉善旗的哈日奧日布格等,接通外蒙/蘇聯(lián)。
一一這便是中共和紅軍最早、最先的“寧夏計劃”之雛形!
對軍事指揮同樣“外行”的洛甫、博古和王稼祥,既贊同張浩的主張、又覺得“沒有什么把握”一一畢竟“落腳陜北”是黨中央政治局(吳起鎮(zhèn))擴大會議之正式決定;因而,他們把“斯大林指示和張浩主張”形成《征求意見文案》,下發(fā)毛主席、周總理等等黨和軍隊的高級干部,詢問“相同意見或者不同意見”。
出乎張浩/林育英“意料之外”的,反對最極烈、最極端的是他的弟弟林育容/林帥……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