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還沒看劉亦菲時尚芭莎開年刊!

被姐美到就跟呼吸一樣簡單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褪去華服和高奢珠寶,認真調整攝影設備。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海報采用的拍攝概念是:

女性從過去鏡頭前被凝視的客體,成為了站在攝影機后掌握敘事權利的人。

而這個拍攝概念和賈玲的VOGUE開年刊封面一模一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尤記得不久前,賈玲還在夾縫中生存。

《中國銀幕》雜志寫電影導演專欄,賈玲是唯一的女導演,卻變成“消失的她”。

幾位男導演的照片全是摳圖,稍微調一下照片尺寸或者挪緊湊一些,都不至于讓賈玲“裂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賈玲成為手握攝像機的人后,她也從“夾縫”走到開年封面!

如今她不僅是中國影史第一位票房年冠的女導演,還是2024全球票房前十中唯一中國導演。

就是這個上桌速度,爽!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戴錦華老師在聊美國好萊塢的制度時,就女性在敘事中總被當成客體的現象提出過一個觀點:

因為時代的局限,許多女性被固置在攝影機前成為被凝視的對象,而非舉起攝影機用創(chuàng)作表達。

站在攝影機后,意味著她們開始成為凝視者、講述者、創(chuàng)作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如果說誰站在攝影機后手握器材誰就掌握了敘事的權利。

那么羊今天要聊的故事主人公便是一位站在權利頂峰的女人——安妮·萊博維茨(Annie Leibovitz)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球最貴女攝影師,一張照片10萬美金

安妮是世界上最貴的攝影師之一,也是21世紀最偉大的女攝影師,曾三度入圍“100位在攝影領域有重要影響的人”。

1949年她出生于美國一個充滿藝術氛圍的小康家庭,父親是空軍上校,母親是舞蹈老師。

媽媽總愛拿攝像機拍攝家庭照片,受其影響,小時候的她把相機當成另類的家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年輕時的安妮·萊博維茨

50年代美國還處于動蕩時期,從小跟著當兵的父親輾轉各地,安妮的童年大多數時間都是在搖搖晃晃的汽車上度過的。

在幼年的她看來,車窗就像世界的取景框,每一幀窗外的風景猶如一張又一張獨一無二的定格照片。

這些經歷也潛移默化影響了她后來攝影時的紀實風格,她也因風格獨特被評為“攝影師中的左拉”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67年進入舊金山藝術學院,主修的是繪畫,因為對攝影感興趣加了協會。

原本只是搞搞興趣愛好,但可能是攝影天分太高,安妮大三那年就被《滾石》雜志創(chuàng)辦人溫納相中,開始為雜志拍攝封面。

在那個搖滾樂稱霸音樂圈的時代,《滾石》既拍披頭士、邁克爾·杰克遜、滾石樂隊這樣的頂流,也記錄反戰(zhàn)運動中熱血叛逆的少年,這和安妮狂放不羈的攝影風格不謀而合。

安妮鏡頭下的滾石樂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鏡頭下的滾石樂隊

1980年12月8日,安妮為列儂的新專輯《雙重幻想》拍攝封面,原本計劃只給列儂一個人拍,但他堅持要和小野洋子一同出鏡。

列儂全身赤裸,安妮卻讓小野洋子穿著黑色上衣,二人一黑一白、一個赤裸一個裹得嚴嚴實實相擁在一起,就像他們的愛情在披頭士內部反對聲音不小,但爭議無法阻止二人彼此為對方深深吸引。

列儂對照片的評價是:“安妮非常巧妙地展現了我們的關系?!?/strong>

然而,就在這張合影拍完的5小時之后,他就被狂熱的歌迷槍殺于街頭

靠大膽前衛(wèi)的風格聲名鵲起,安妮在24歲時就成了《滾石》的首席攝影師。

但她的野心不止于此,1983年她離開《滾石》,加入《名利場》(Vanity Fair))雜志,開始長期為《VOGUE》雜志供稿。

在拍封面海報時,她很擅長用明星群像、開放構圖打造出華麗高級的氛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lisa登上《名利場》(下)的照片還沖上過熱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lisa登上《名利場》(下)的照片還沖上過熱搜

巔峰時期,有沒有被安妮拍過成了一個人咖位大小最直接的印證。

政治、體育、娛樂圈中的風云人物都是她鏡頭下的常客

安妮和她拍過的著名照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和她拍過的著名照片

邁克爾·喬丹在做自己的招牌動作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梅西和C羅在對弈國際象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沒有發(fā)福的年輕版小李子依舊是顏霸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甜美的安妮海瑟薇站在波普藝術風格的墻壁前嘗試暗黑風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鞏皇在她的鏡頭下美得仿佛一件藝術品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連伊麗莎白女王也慕名而來,要知道拍官方照片一般都請本國攝影師,但王室破天荒的找來安妮這個美國人。

2007年她不僅成了首位受邀的美國攝影師,英國王室還給她開出了一天10萬美元(約73萬RMB)的巨額薪酬。

當時還鬧了一出“王冠事件”:

拍攝當天女王盛裝出場,安妮讓女王別太講究把王冠摘下來,謠傳女王聽到這一提議后氣憤地離開拍攝地,事實是女王欣然同意取下了王冠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安妮的鏡頭下,女王不僅僅是一個國家正襟危坐的領袖,也是一個慈眉善目喜歡小狗狗的老太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從搖滾時代的音樂大腕到好萊塢一眾名流,再到伊麗莎白女王、尼克松、奧巴馬等政圈大佬,安妮全都拍了個遍。

直到39歲這一年,她認識了55歲的桑塔格,兩名強悍的女性擁有相似的生命歷程,就這樣成了靈魂伴侶。

在桑塔格指引下,她的理想追求也開始發(fā)生變化。

安妮鏡頭下的桑塔格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鏡頭下的桑塔格

溫柔的女性視角,堅韌向上的生命力

安妮開始將鏡頭挪開,不再對準上流精英社會,而是看向了處在水深火熱生活中的普通民眾。

她深入戰(zhàn)地,目睹迫擊炮降落在眼前,前一秒還在騎車得男孩下一秒就被炸得血肉模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她紀錄科索沃、波斯尼亞薩拉熱窩和盧旺達等地的軍事沖突,很多紀實照片后來都成了攝影界的經典

安妮鏡頭下的波斯尼亞民族戰(zhàn)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鏡頭下的波斯尼亞民族戰(zhàn)爭

她關注那些在戰(zhàn)火中飽受磨難的女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一次次按下快門,紀錄她們對戰(zhàn)爭的無聲控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也將目光看向和平地區(qū)的女性,因為她們的境遇同樣值得被關注。

她在拉斯維加斯遇到一群表演女郎,這群女人有的稚氣未脫、有的帶著眼鏡看起來智慧優(yōu)雅、還有的是幾個孩子的母親…

迫于生計她們不得不變成另一個人,在舞臺上以色侍人

她通過幾組對比照片,讓人快速共情這些女性的悲慘遭遇,為她們唏噓嘆息。

至此,不難理解為什么同樣是攝影師,安妮會被稱為神一樣的大佬?

因為照片好壞看的不全是攝影技術,更重要的是攝影師看待世界的角度。

她真正欣賞自己鏡頭前的每一位被拍攝者,從女人獨特的生命經驗出發(fā),定格她們閃光的瞬間。

她鏡頭下的女明星合影沒有艷壓拉踩一說,只有女性互相貼貼,溫情美好的氛圍十分動人。

格溫妮斯·帕爾特洛和布利茨·丹娜環(huán)抱對對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明星政客總是充滿距離感、不愿意主動配合,但面對安妮時卻會呈現出難能可貴、十分松弛的一面。

有人曾說 :“任何明星都甘愿為安妮·博萊維茨脫去衣服?!?/strong>

因為她的鏡頭仿佛可以看透人心,照片中的人物總是充滿著情感和故事性,讓人能看穿其中的喜怒哀樂。

安妮在給姚晨拍照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在給姚晨拍照

安妮擁有溫柔的女性視角,比起拍攝畫面的構圖和光影,她更關心被拍攝者本人的人生故事和情緒感受

姚晨素顏白襯衣盤腿倚在凳子上,別有一種松弛的韻味美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姚晨素顏白襯衣盤腿倚在凳子上,別有一種松弛的韻味美

前段時間靠《某種物質》成為金球影后的黛米·摩爾,也曾在安妮的鏡頭下留下了一張十分大膽的“全裸懷孕照”。

90年代初期的輿論氛圍不像今天,被激怒的美國人痛斥黛米·摩爾是準備重操舊業(yè)的情色女王。

面對爭議,黛米、安妮、雜志編輯蒂娜·布朗三位女性統(tǒng)一戰(zhàn)線,她們認為這是一種勇敢的宣言:

“女性的孕育充滿生命之美,我懷孕時看起來很漂亮,我并不為我的身體感到羞恥?!?/strong>

最后,這張照片被定為《名利場》1991年8月號的封面,后來還被《時代周刊》評選為影響人類的100張照片之一。

它刷新了雜志當時的銷售紀錄,銷量從80萬份暴漲到1000萬份

安吉麗娜·朱莉在她的鏡頭下和兒子有愛互動,也書寫著女人成為母親后另一種人生可能:

你沒有被剝奪性感的權利,母性光環(huán)不影響歲月為熟女賦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在攝影工作開始前還會對被拍攝者做背調。

她說:“當我說我想要拍攝一個人,我真正的意思是,我想要了解他是一個什么樣的人。”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給凱特·布蘭切特拍照時,安妮知道她出生于空軍家庭,從小對天空和飛翔充滿向往。

她便決定擺脫呆板的棚拍模式,轉而抓拍凱特·布蘭切特在戶外騎車的畫面,并特意把騎車地點設置在機場跑道上。

凱特騎車也不走尋常路,她把雙腿搭在把手上,就像飛機在跑道上迎著陽光滑翔,簡直是一個自由爛漫、童趣可愛的小女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安妮習慣透過鏡頭洞察別人的人生,但她自己的人生經歷也很不尋常。

她終身未婚,借助人工授精先后生下了三個女兒,卻從未向外界透露孩子的父親是誰。

她將所有余力奉獻給攝影:“我只有這一種生活方式,我想要一直拍到死?!?/strong>

雖然和自己的作品建立了最深厚的感情,卻也因理財不善,被迫出售過自己的攝影作品版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常年站在攝影機后面,她總是用鏡頭定格他人的精彩瞬間,最終這些照片也串聯著紀錄了她的人生。

從青年時崇拜搖滾圈的自由反叛,到中年時沉迷名利場的紙醉金迷,再到晚年時留戀生活瑣碎中的真實美好…

何嘗不是她跌宕起伏、波瀾壯闊的人生縮影?

那些照片或許會泛黃褪色,但歷史會記住,在男人占據主流的攝影界,安妮·博萊維茨是如何一步步成為天花板級別的存在。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