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文 | 羅璟怡、張揚瑄
「我覺得你在挑撥離間!你想表達什么?」
朱婷略帶慍怒的回應打斷了不懷好意的詰難。
上個月末,飽經(jīng)傷病折磨后重返賽場的朱婷,在2024年女排世俱杯的決賽中憑借一記經(jīng)典重扣一錘定音,為她效力的意大利科內(nèi)利亞諾俱樂部拿下冠軍,也為自己贏得了「最佳主攻」的榮譽。
腕傷痊愈、重嘗勝果,本該沉浸在喜悅中的她,卻被一個突兀又刁鉆的提問迅速拽出——
「頒獎結(jié)束之后,您和姚迪打了招呼,但沒有和李盈瑩打招呼,是不是和她不熟?」發(fā)問者似乎在等待一個足以讓混采區(qū)淪為修羅場的答案,可惜等來的卻是朱婷正面、嚴肅的駁斥。

圖源:騰訊新聞體育
被回懟得連連賠笑的他,慌忙以「問題比較抽象」找補,蒼白的解釋在朱婷的炯炯目光中更顯可笑。把攛掇女孩們「扯頭花」的老套把戲,生搬硬套到賽場并妄圖無端挑起紛爭,未免太過「自以為是」。
其實在世俱杯的頒獎典禮結(jié)束后,李盈瑩第一時間就拉住朱婷,在領獎臺前一起合照。她輕聲對朱婷說:「朱姐,頂峰相見不容易,我真的好高興?!?/p>
兩位優(yōu)秀的女運動員,見證過彼此的輝煌與低谷,在掌聲中共同邁向高處。身份的轉(zhuǎn)變絲毫不影響她們分開時在各自的生命里野蠻生長,相聚時又能夠穩(wěn)穩(wěn)承托住對方的真情流露。

圖源:領躍排球
即便如此,有人依然不愿意看見她們細水長流的情感,不死心地繼續(xù)挖掘能被「添油加醋」的細節(jié)。那位記者反復強調(diào)自己「無惡意」,更像是此地無銀三百兩的愚蠢遮羞布。
這場被腦補出來的狗血大戲,再次把女性之間善妒、背刺的刻板印象牽扯到輿論中心。
女性互撕有這么好看?
縱觀女性「內(nèi)斗史」,「互扯頭花」已經(jīng)成了一種鼓動式的掐架。
娛樂場上,「雙冰斗艷」總是占據(jù)頭版頭條;現(xiàn)實生活里,妯娌婆媳間的爭吵從未缺席;影視劇中,兩個漂亮優(yōu)秀的女孩為了和同一個男人談戀愛搶得死去活來;學生時代,「文科班女生多,容易勾心斗角」的言論不絕于耳…
而在競技體育的賽場上,女性運動員之間本就蘊含的競爭關(guān)系更容易讓有心之人為她們覆上一層微妙的氛圍。
就連全紅嬋和陳芋汐這對雙子星也逃不過被誤讀的宿命。
雙人項目中,她們在10米跳臺上同時躍起,重疊的身影沿著美麗的弧線輕盈入水,憑借意念合一的驚人默契,互相托舉著走向最高領獎臺;在激烈殘酷的單人比賽里,兩個小女孩并沒有被好勝心和勝負欲撕裂,擁抱與眼淚就是彼此珍視的最好注腳。
但入戲太深的網(wǎng)友總是熱衷于捕風捉影、踩一捧一,刻意在連續(xù)播放的合體視頻里截取出一幀幀畫面,從中尋覓不太自然的眼神或動作,繼而無限放大、過度解讀。
于是,「既生瑜何生亮」式的咯噔文學不斷涌現(xiàn),牢牢纏繞在全紅嬋和陳芋汐的職業(yè)生涯中;成績、顏值、家世,全都變成了用于一爭高下的維度。更有甚者還屢屢炮制兩人的不和傳聞,從而消解她們的連結(jié)、打破她們的聚合。

營銷號對陳芋汐全紅嬋的惡意解讀
這些荒謬的流言蜚語當然會不攻自破。只是,沒有芥蒂的女運動員們尚且在被大做文章,而一旦爭執(zhí)發(fā)生,某些人便更加敏銳地嗅到空氣中的火藥味,繼而像獵手捕殺般瘋狂圍攏、拱火、旁搖陰煽。
就在不久前,體操運動員管晨辰和吳柳芳的爭吵頻頻引發(fā)關(guān)注。這邊爭論未息,那邊已經(jīng)在拉更多女性下場了。他們以兩位主人公的性別身份為據(jù)點,將基于爭論演繹為性別議題,并在兩方橫跳,言語稍有偏向,都會被解讀為「站隊」宣言。
本無沖突的兩撥女性在挑撥之下,嫌隙出現(xiàn)、情緒堆疊,起初的爭論也逐漸演化為互罵或是圍剿。
???????????????????????
事件一出,「Girls Hate Girls」的嘲笑和唱衰聲四起。女性內(nèi)部一旦分化,小心構(gòu)筑的大廈便會土崩瓦解。當身處其中的女孩們?yōu)檫@樣的搖搖欲墜感到擔憂時,旁觀者卻看得津津有味,似乎這樣便可以印證「嫉妒」偏旁的合理性,從而收獲「得逞」的快感。

網(wǎng)絡評論借事件煽動「互撕」
正因偏見和爭端來得毫無頭緒,更多人意識到,是時候規(guī)避那些扔向女性的莫名「拉架」了。
場上的競爭、場下的爭執(zhí),都是人之常情,場外的人無須因為主體是女性,就隨時將其置于顯微鏡下釀造狂歡,讓扣在女性頭上的「好斗」帽子越變越大。
「反雌競」并非最優(yōu)解
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更是有人將語言貶低、炫耀、排擠等暗斗行為歸結(jié)為「雌競」——他們?yōu)榕砸芟氤鲆粓霰静淮嬖诘膼盒愿偁?,為女性?chuàng)造出一個帶著偏見與不滿的「專屬詞」。
我們需要思考,難道因為這個名為「雌競」的無端指摘,女孩們就應該避免一切競爭嗎?急著抱團辯解,證明女性之間的關(guān)系純和平而無競爭,就能擺脫綿延數(shù)千年的刻板印象嗎?
答案是「不」。女孩們有的是擺在牌桌上的敞亮對抗,在這些良性競爭中,她們看進彼此身體中蘊含的內(nèi)核能量,觸摸彼此的脈搏,既是向?qū)Ψ街戮矗彩球?qū)使自己向前。
而這樣的良性競爭,也正是千百年來女性們滾滾前行的動力之一。用「反雌競」來對抗「雌競」之污名,泯滅一切競爭,那么女孩們前行的路又在何處?
讓我們把視線回到賽場——這個上演著無數(shù)次競爭劇目的舞臺,廣闊而敞亮,它容得下一切拉扯和碰撞,一切嘶吼與回響,也容得下一切來自對手的掌聲與肯定。
女運動員們?yōu)閷κ炙蜕涎蹨I和祝福的場面,并不少見。
張雨霏在亞運賽場為老對手池江璃花子張開雙手,送上「Be the best of you」的祝福,在擁抱和淚水中,感受著她與白血病抗爭后,重新生長出的血肉。

圖源:中國體育報
賽中,她們一同從出發(fā)臺起跳,在彼此揮臂所激起的水花中爭先向前;賽后,她們在領獎臺下交換著對彼此的敬意,用一顆心臟換取另一顆心臟的給養(yǎng)。
競爭是真,競爭帶來的激勵、相惜、淚水、溫情,也同樣真實。
換一個角度來看,將恨與妒歸結(jié)為某一群體專屬,并賦予其消極意義,是不是也會將女孩們合理必要的競爭劃歸為不健康的「雌競」呢?
2024年羅馬網(wǎng)球公開賽期間,外界對于鄭欽文和大坂直美的關(guān)注一度拉滿。然而熱度并非來自于技術(shù)博弈,而來自于二人在去年因「教練風波」結(jié)下的梁子。
更多人將這場比賽視作是「仇人相見」,賽后的提問也是將兩位運動員引向一部「復仇爽劇」,似乎要在相隔的球網(wǎng)中燃起一把巨火。
好在我們的高情商Queen Wen未能遂其愿。一句「作為媽媽回到賽場,本就不易,我將她當作普通的對手看待」,把大家的視線拉回了比賽本身,未讓余火再燃。

在先前矛盾的背景下,這場比賽最核心的競賽看點很大程度被忽略了。兩位頂級運動員的對抗中,似乎一個揮拍,一次吶喊,都會被歸作比賽之外的快意恩仇。
但在這片世界級的賽場上,競爭和對抗就應該被置于最顯眼處。一味強調(diào)溫吞忍讓,拘泥于以和平有禮搭建的無形桎梏之中,更是對女運動員們專業(yè)性的不尊重。
若是對抗也被歸為「雌競」,試問女運動員們在賽場上的「全力以赴」,又該如何作解?
過往的許多文藝作品中,女性之間好像只有為八卦聚攏的「和」以及為資源出手的「爭」?!?/strong>雌競」一詞的誕生,更是為「塑料姐妹」站臺提供了有力證據(jù),把本就扁平的女性關(guān)系壓縮到極致。
但女運動員們,驗證著女孩之間更多的可能。她們豐富的情感,如同枝干纏繞,緊密相連又互相滋養(yǎng),并非一次挑撥就可以斬斷,單薄理念和單一框架,困不住肆意生長的聯(lián)結(jié)。
俯身而觀,只能看見女性與女性間低矮貼地的脆弱輪廓;把視線放平,才能看見她們更加立體、多元的情誼。
女孩不下場
記錄女孩兒們的體育聲音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