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六代機的沖擊,美國的F35恐怕是第一個遭殃的,這些日子以來,盡管美國國防部極力避免提及中國六代戰(zhàn)機試飛一事,但仍不能阻擋西方世界對此事的重視,德意志銀行曾對洛克希德馬丁的股價進行了評估,自中國六代機疑似試飛的消息爆出后,其股票評級就由買入降為了持有,目標價也由原來的611美元降為523美元,作為唯一一家量產西方隱身戰(zhàn)機的軍工企業(yè),洛克希德馬丁公司似乎受到了很大影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么中國疑似六代機都帶來了哪些直接影響?又是否會破壞五角大樓對F35的長遠需求?

從金融市場的觀點來看,德國方面認為中國疑似六代機的直接影響,就是讓更多國家重新考慮對F35戰(zhàn)機的支持力度,換句話說就是中國空軍快速發(fā)展的戰(zhàn)斗力,也許會對F35的長遠需求造成極大影響,而之所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主要原因是洛馬公司現在的處境很不妙,中國兩款新一代戰(zhàn)機的飛行試驗,打破了原本的局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眾所周知殲20和F35是世界上僅有的能批量生產的五代戰(zhàn)機,此前洛馬公司認為,殲20的批量生產,會刺激美國和其他國家購買F35需求的增長,畢竟這些國家也沒得選擇,即便他們都清楚F35在超音速飛行能力、作戰(zhàn)半徑、機動能力和態(tài)勢感知能力方面的表現,都不如中國的殲20,但他們依舊相信要想與中國空軍相抗衡,就必須增加F35的裝備數量,只要能在數量上占據優(yōu)勢,就可以與殲20一較高下,然而這一想法終究被中國的新一代戰(zhàn)機打破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外F35所面對的另一個難題,就是如何對付殲20,其中包括發(fā)展新型 ANAPG85雷達、AIM260空空導彈,以及新型電子戰(zhàn)設備,但是在面對六代機時,這種更新并不能讓F35發(fā)揮出更大的作用,簡單來說就是當第六代戰(zhàn)機問世時,無論裝備多少F35都是不夠用的,并不會帶來任何幫助,再者F35如今已經處于發(fā)展的成熟階段,技術進步的上限也將在不久后到來,首先就是發(fā)動機供電和制冷的能力不夠強,其次就是缺乏超音速飛行的能力,更別說進行超音速巡航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面對中國新一代戰(zhàn)機時,美國的F35基本毫無招架之力,不僅無法進行探測追蹤,追不上也逃不掉,甚至還有可能無法正常起飛,除了飛行方面的缺陷外,較小的機動雷達口徑,也無法與中國的重型戰(zhàn)機相比擬,而且F35的戰(zhàn)斗范圍也不夠大,和殲20之間還有1000公里的差距,與此同時還存在軟件不穩(wěn)定的情況,這將直接影響到部分功能的準時傳送,洛馬公司也承認F35在交貨過程中遇到了供應鏈危機,其氮化鎵有源相控陣雷達的供應受到了限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就是F35項目的費用也超出預算,原計劃于2026年完成Block 4的現代化,現在已經被延期到2027年,問題何時能得到解決仍是個未知數,總的來說考慮到中國所取得的進展,美國也在重新審視戰(zhàn)機的開發(fā)策略,而受到打擊最大的當屬F35了,如果洛馬公司在新一代戰(zhàn)機的研發(fā)上毫無進展,甚至有被淘汰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