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親眼看到的一幕:很扎心,很感人!

原創(chuàng) 李萬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今天上午8點半左右,我又看到了很扎心、很感人的一幕。

我和太座買菜時,路過一個公交站,看到一對老年人正上公交車。

這是一對老年夫妻。

看上去,大概有七八十歲的樣子。

只是,丈夫半身不遂。

老人在老伴兒的攙扶下,吃力地從輪椅上站起來。然后,老伴兒用半個身子“扛”著他,朝公交車慢慢挪動。

我正欲上前幫一把,公交車上下來了兩個年輕人。

一人在車下攙扶,另一個年輕人在車上接力。

老人的老伴兒,緊貼著著老人身子,用力支撐著他保持平衡。

老人“挪”到座位旁邊后,自己不會坐。

他的老伴兒用雙手握著老人的雙手,支撐著他一點點地緩慢下蹲。

其實,這是我第二次看到他們。

大概一周前,我在同一時間、同一地點看到他們時,幾乎落淚。

當時,我和太座散步時,正好路過那個公交站。

不經意間一回頭,看見一老者正在老伴的攙扶下,步履蹣跚上公交車。

老伴用肩膀推著老人的后背,一只手提著老人的腿,用力把老人“扛”上了公交車。

老人上車后,雙手緊握車門旁的豎桿??此痉€(wěn)后,老伴再上到車廂里,她雙手扶著老人的腰,老人的雙手摟在老伴兒的脖子上,一步一步挪到座位,一點一點緩慢坐下......

當時,我站在幾十米的車外,看得目瞪口呆。

今天,再次偶遇,就順手發(fā)了一個視頻。

視頻發(fā)出后,有一個人如此留言:“我想知道的是,這種身體條件為什么還要出門呀?出門為啥還要坐公交,兒女會看到嗎?”

看到留言,我有點“激動”,回懟了一句:“你這是沒事兒找事兒,他為什么不能出門?”

那位網友回復說:“你理解錯了,我也是為人子女,我只是覺得,作為兒女不應該讓不方便出行的父母這么出行?!?/p>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另一個網友留言:”這么大年紀坐公交車?我的兒女如果讓我這樣,那才是失敗?!?/p>

我想說的是,一人不知一人苦,一家不知一家難。

人世間,人人都有難言的苦,家家都有難念的經,誰也不知誰苦,誰也不知誰難。每個人的肩上都有責任,每個人的家庭都有難處。再風光的人,背后也有寒涼苦楚;再幸福的人,內心也有無奈。

你不是我,怎知我經歷了什么?

我不是你,怎么你承受了多少?

或許,那對老人不想麻煩子女;或許,另有隱情.;或許.....

令人感動的是,那位老人很幸運,有老伴兒的陪伴和照顧。

年輕時,我們或許覺得朋友眾多、親戚滿堂,都是可以依靠的力量。

然而,當年老體弱時,我們會發(fā)現,都是過眼煙云。他們,或許能給予一時的安慰,但無法成為長久的依靠。

兒女們呢?他們是父母生命的延續(xù),是最親愛的人。但是,他們都有自己的生活和事業(yè),很難時刻陪伴父母身邊。

那么,誰才是真正的依靠呢?

答案是:老伴兒。

老伴兒,那個攜手走過風風雨雨的人,才是彼此生命中最堅實的依靠,是溫馨的陪伴,是相互扶持,是相濡以沫。

老伴兒,就是彼此的“貴人”?。?/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