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奉大行太皇太后遺誥曰:予以薄德,只承文宗顯皇帝冊命,備位宮闈,迨穆宗毅皇帝沖年嗣統(tǒng),適當寇亂未平,討伐方殷之際,時則發(fā)捻交訌,回苗俶擾,海疆多故,民生雕敝,滿目瘡痍,予與孝貞顯皇后同心撫訓,夙夜憂勞,秉承文宗顯皇帝遺謨,策勵內(nèi)外臣工,暨各路統(tǒng)兵大臣,指授機宜,勤求治理,任賢納諫,救災恤民,遂得仰承天庥,削平大難,轉危為安。

及穆宗毅皇帝即世,今大行皇帝入嗣大統(tǒng),時事愈艱,民生愈困,內(nèi)憂外患,紛至沓來,不得不再行訓政,前年宣布豫備立憲詔書,本年頒示豫備立憲年限,萬幾待理,心力俱殫,幸予體氣素強,尚可支拄,不期本年夏秋以來,時有不適,政務殷繁,無從靜攝,服食失宜,遷延日久,精力漸憊,猶未敢一日暇逸。

本月二十一日,復遭大行皇帝之喪,悲從中來,不能自克,以致病勢增劇,遂至彌留,回念五十年來,憂患晶宜經(jīng),兢業(yè)之心,無時或釋,今舉行新政,漸有端倪,嗣皇帝方在沖齡,正資啟迪,攝政王及內(nèi)外諸臣,尚其協(xié)心翊贊,固我邦基。嗣皇帝以國事為重,尤宜勉節(jié)哀思,孜孜典學,他日光大前謨,有厚望焉,喪服二十七日而除,布告天下,咸使聞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光緒三十四年(1908年)十月二十一日,光緒帝病逝,根據(jù)現(xiàn)代考古證明為毒死,次日升級為太皇太后僅僅一日的慈禧太后也是病逝,享年74歲。

慈禧太后在臨死前為自己精心設計了一個她怎么都不會輸,但是清廷一定會輸?shù)木置妗?/strong>

首先既有動機又有實力提前“送走”光緒帝的只有慈禧太后,這樣一來,慈禧太后不用擔心自己死后被光緒帝清算,不會落得清初攝政王多爾袞那般下場。

同時她將權力三分,下令3歲的溥儀繼位,身為光緒帝親弟弟的溥儀生父載灃為攝政王,這樣一來,面對這樣的恩情,即使載灃有心替哥哥光緒帝“報仇”,也是無法下手,同時光緒帝的發(fā)妻隆裕皇后還是慈禧太后的侄女,隆裕在溥儀繼位以后,身為太后,也掌握一部分大權,退一萬步說,即使載灃不管不顧的要清算慈禧太后,也過不了隆裕太后這一關,所以慈禧太后是為自己身后之事謀得了一個高枕無憂。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對于自己的身后事,慈禧太后也是提前安排的面面俱到,力求最頂級待遇,她的喪禮待遇按照皇帝規(guī)格舉行。像謚號待遇,清朝開國皇帝清太祖努爾哈赤除去“皇帝”二字,有25個字之多,之后皇帝則是23個字,皇后的謚號一般除去“皇后”二字,則是17字,慈禧太后的謚號為“孝欽慈禧端佑康頤昭豫莊誠壽恭欽獻崇熙配天興圣顯皇后”,簡稱“孝欽顯皇后”,也是23個字,享受了皇帝待遇。

還好的是,慈禧太后還要一些臉面,沒有單獨給自己起一個主謚號,而是按照慣例,系丈夫咸豐帝的主謚號“顯”字。不然的話,另起一個主謚號,只會更加徒增笑柄。

慈禧太后身為晚清實際的統(tǒng)治者,自1861年咸豐帝病死以后,聯(lián)合慈安太后開啟兩宮垂簾聽政的時代,雖然慈安太后有底線,并非懦弱無能之人,不會坐視慈禧太后一家獨大,通過殺慈禧太后心腹安德海,還有維持恭親王在朝廷掌握實權的局面,來保持一種微妙的平衡。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但慈安太后并非強勢之人,權力欲望并不重,不愛處理具體政務,所以只能對慈禧太后起到牽制作用,而不是兩強對峙,可以說慈禧太后那時候就開始掌握著大部分實權。

等到1881年慈安太后突然死去,慈禧太后徹底一家獨大,恭親王也在3年以后被慈禧太后剝奪實權,從此慈禧太后一直獨攬大權直到1908年病逝,一共掌握大權47年之久,以慈安太后死后為獨攬大權的節(jié)點來看,也有27年之久。

不說慈禧太后的成就,就說身為實際統(tǒng)治者,歷經(jīng)同治和光緒二朝,指定了光緒帝繼位,又指定了溥儀繼位,就以這個來看,慈禧太后超規(guī)格享受皇帝待遇也說得過去,不過她算計再深,也只是以自己私欲為首為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廷的統(tǒng)治也是進入倒計時,因為風雨飄搖的清末,需要的是一位年富力強的有能力者繼位,才有一定可能穩(wěn)住局勢,結果慈禧太后選擇了一位幼帝,設置的格局是名義上的最高權力在幼帝身上,實際上的最高權力則是被攝政王載灃和隆裕太后把持,事權無法統(tǒng)一不說,載灃和隆裕也并非能力很強之人,根本不足以應付當時危局,所以3年以后清朝滅亡。

可以說慈禧太后的私心太重,贏了自己,卻輸了整個王朝。

最后我們來分析一番慈禧太后的遺誥,首先這份遺誥肯定是按照慈禧太后的意思所寫而成,因為慈禧太后當時大權在握,也不是突然死亡,她連”送走”光緒帝和指定溥儀繼位都考慮到了,所以事關遺誥這種重要的文件,肯定也是早有安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遺誥開頭跟慈安太后的遺誥一般,先說道自己與咸豐帝的關系,畢竟沒有咸豐帝娶她們?yōu)槠?,她們也沒機會垂簾聽政。

之后慈禧太后開始夸贊自己的功勞,說道同治帝是幼年繼位,當時太平天國尚未平定,還有捻軍等勢力作亂,在這種情況下,慈禧太后說自己與慈安太后一同應對危局,并且執(zhí)行先帝咸豐帝留下的英明謀略,最終是“削平大亂”,使得清朝轉危為安。

這段話慈禧太后其實重點是夸贊自己,但是慈安太后畢竟與她一同垂簾聽政20年,實在是無法不提,真一句不提,那就太明顯了,所以她要客氣一句。至于丈夫咸豐帝更不用說了,那是構建她權力合法性的來源,所以也要提而且還要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而且客觀來說,雖然咸豐帝能力一般,但有識人之明有容人之量,并且只要有能解決問題的方法,哪怕解決這個問題之后還會出現(xiàn)大問題,他也依舊會選擇這個方法,所以開放地方團練,使得曾國藩可以崛起,并且曾國藩即使抗命,也沒有被殺,最后也是曾國藩的湘軍鎮(zhèn)壓了太平天國,可以說咸豐帝雖然到死沒有見到太平天國的覆滅,但是已經(jīng)打好鎮(zhèn)壓太平天國的基礎,因此慈禧太后無論真心與否,在遺誥中捎帶提一嘴,夸一下他也正常。

第二段慈禧太后將架空光緒帝的事情,輕飄飄解釋為因為內(nèi)憂外患太多,所以才不得不再出來掌握大權。

然后如同光緒帝的遺詔一般,開始拋出迷霧彈,提到要“頒示豫備立憲年限”,這點原因在之前分析光緒遺詔時已經(jīng)解釋過,這里再大致解釋一下,晚清的既得利益集團,面對岌岌可危的局勢,拿不出切實有效的方法,所以迫于形勢之下,只能假裝同意以君主立憲制的方法解決問題,但這意味著要交出大部分權力,這就如同要其命一般,所以就想出一個又高明又愚蠢的招,那就是拖,我不是不改,我同意改,同意君主立憲制,但是你得給我準備時間啊,至于時間要多久,我也不知道,總是要慢慢準備吧,你們要有耐心等,然后拖到不能再拖的時候,再不情不愿的嘴上加快速度,說道還需要幾年幾年就可以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所以慈禧太后按照一貫套路,在遺誥中繼續(xù)拖,等到她死后3年既得利益集團實在拖不下去以后,雖然在1911年裁撤內(nèi)閣和軍機處等中樞機構,建成新的權力中樞責任內(nèi)閣,但卻開始耍無賴,將其實際上辦成皇族內(nèi)閣或者說親貴內(nèi)閣,漢臣只占很少一部分比例,想要將鎮(zhèn)壓太平天國以后,漢臣崛起并且占據(jù)優(yōu)勢的局勢,再次改為太平天國運動爆發(fā)之前的滿臣占據(jù)優(yōu)勢的局面,也就是說想要以這種方法進行中央集權。

但沒有相應的實力和相應的策略支撐,不過是小聰明罷了,地方實力派面對這種赤裸裸剝奪權力的方式自然大為不滿,內(nèi)部因此陷入更大的動蕩之中,地方的離心力進一步加重,中央朝廷與地方的脆弱平衡已經(jīng)被實質性打破,只差一個契機就會爆發(fā),而這個契機馬上來臨,因此清朝隨后滅亡。

從這里也可以看出慈禧太后的另一面,有些人認為慈禧太后是一位合格的統(tǒng)治者,能將日薄西山的清廷維持近50年,能鎮(zhèn)壓太平天國,能支持洋務運動,能進行清末新政,能同意君主立憲制等,也是頗有能力和遠見,只不過當時清朝國力羸弱,所以不得不做出割地賠款的行為,實則是有些偷換概念的評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慈禧太后的確可以說是一位合格的統(tǒng)治者,也的確并非那種極度迂腐守舊之人,不然也不會支持洋務運動,不會進行清末新政,但是她所做的一切,只不過是出于維護自己的統(tǒng)治需要,或者說形勢所迫。

畢竟洋務運動之前付出的代價帝都淪陷,咸豐帝逃亡熱河避暑行宮憂懼之下病死。清末新政之前則是慈禧太后霸氣向十一國宣戰(zhàn),結果是八國聯(lián)軍侵華,帝都再次淪陷,慈禧太后帶著光緒帝是倉惶西逃。在這種巨變之下,如果不做出改變,那根本對朝野是無法交代的。

所以說慈禧太后并非真正的開明者,她或是開明或是迂腐的行為,都是根據(jù)當時局勢,而做出有利于自己的選擇,如果需要開明,那就開明。如果需要迂腐,那就迂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像戊戌變法本來是一次很好的嘗試,但因為威脅到慈禧太后的統(tǒng)治,最后是失敗,光緒帝也是徹底淪為傀儡皇帝。

總的來說慈禧太后能力是有的,如果放在平世,也說得過去,但是她為了維護自己的利益,為了維護支持自己的既得利益集團利益,只是在腐朽的框架之內(nèi)修修補補,再做一些有限度的改變,即使所謂的君主立憲制,最后也給搞成加強中央集權,剝奪地方實權的反向改變,她根本不敢做出真正的改變,實際掌握大權47年間,使得清朝在積弱的泥潭之中越陷越深,付出了一系列的喪權辱國的條約代價,最后雖然是生前享盡無數(shù),死后極盡哀榮,但卻是罵名不盡,只贏了一世,卻輸了延綿不斷的后世。

接下來遺誥開始自夸,說自己是日夜操勞,勤勤懇懇處理政務,甚至辛苦之下都是身體不適,但依舊堅持,夸自己是“猶末敢一日暇逸”,是到死都要抓權,根本不讓光緒帝染指一分一毫的權力,把正牌皇帝視為空氣,把自己當成皇帝看待,都不覺得不好意思,反而洋洋自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后一段慈禧太后又開始裝委屈,說道因為光緒帝之死,所以悲傷之下導致病情加重,因此到了生命最后時刻。準確來說應該是光緒帝一死,慈禧太后終于松了一口氣,不用害怕身后待遇被光緒帝削減,甚至被清算了,緊繃著的神經(jīng)一松,自然就堅持不住了。

然后又是自夸,回顧自己近50年的統(tǒng)治生涯,是盡力應付各種內(nèi)憂外患,兢兢業(yè)業(yè),一刻都不敢放松,現(xiàn)在舉行新政,也是有了起色,總之就是營造出自己一個寡婦是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辛辛苦苦治理殘破的國家近50年,全都是功勞,功勞不多就硬夸,硬夸的地方太少了,就拿自己不歸政,一刻不松懈的獨攬大權的“勤政”行為來贊美,至于架空同治帝和光緒帝的事情絲毫不提,那些喪權辱國的歷史也是不提,如此處心積慮的避重就輕,極力夸贊自己也是不容易。

之后的內(nèi)容就是一般遺誥的常見套路,客氣的說幾句,新皇帝還年幼,大家盡心輔佐。新皇帝要以國事為重,不要傷心(3歲的小孩子什么都不懂,其實也沒什么傷心的),要好好學習,將來要有一番作為,將國家治理的興旺發(fā)達。鋪墊完以后再是說道穿喪服二十七天就可以了,然后以昭告天下結束。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謝謝觀看宋安之獨家原創(chuàng)文章,歡迎吐槽、點贊、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