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為國為民,俠之大者。
一
香港九龍碼頭酒店頂樓,黑衣長發(fā)的徐克和吳宇森喝啤酒,夕陽歸海,一片金光。
兩人聊出電影《英雄本色》,周潤發(fā)扮演的小馬哥,風(fēng)衣飄飄,笑容驕傲,說做人當(dāng)有情有義。
那是徐克想講的江湖。他生在越南西貢,長在香港街巷,青年時周游北美,看遍三教九流大洲大洋,心里一直裝著任俠的夢。
《英雄本色》鋪滿都市霓虹,但底蘊(yùn)是江湖怒海,徐克說,俠氣在規(guī)則之外,傳統(tǒng)之中。
《英雄本色》票房奪冠后,徐克動念拍《倩女幽魂》,古裝愛情里,一樣有徐克江湖。
寧采臣不拘禮法,聶小倩有情有義,最神來之筆是眉目滄桑的燕赤霞,如脫胎唐傳奇。
幽暗無人的蘭若寺前,狂風(fēng)大作,電閃雷鳴,燕赤霞舞劍而歌:
“天道地道,人道劍道,黑道白道黃道赤道……我自求我道!”
這首歌是徐克和黃霑在戛納歸來飛機(jī)上寫的,兩個醉漢邊喝邊寫,云霄縱酒,江湖不過“我自求我道”。
幾番嘗試后,1990年,徐克終于鋪開他的武俠夢,那夢名為《笑傲江湖》。
金庸小說改編電影公認(rèn)難改:篇幅太長,故事復(fù)雜,人物眾多,無從取舍。
徐克的辦法是取原著神魂,借用人物,反推故事。情節(jié)或許天馬行空,但神韻最為正宗。
他改了14版劇本,一口氣推出三部電影。銀幕上,林青霞仰頭醉飲,李連杰彈劍騰空,許冠杰攔住師弟慷慨赴死,狡黠地說“留住性命,保住華山,溜!”。
最有韻味的名場面還是船上合奏《滄海一聲笑》。
波濤陣陣,煙雨遙遙,俠客吹笛,魔頭撫琴,令狐沖彈著三弦浮沉隨波,那是徐克心中最逍遙的江湖。
此前,黃霑受邀寫歌,寫了六版徐克都不滿意,最后倒彈宮商角徵羽譜曲,深夜發(fā)傳真并附言“要便要,不要請另聘高明”。
后來電影上映,散場時,觀眾常會合唱《滄海一聲笑》,猶如在江海上,小舟中。
1991年,徐克開拍黃飛鴻,那是他心目中的俠:英俊瀟灑,英姿勃發(fā),能以一己之力對抗命運(yùn)。
1993年,《黃飛鴻三:獅王爭霸》在北大放映,收尾時,黃飛鴻將金牌扔還李鴻章:
我們不只要練武強(qiáng)身,以抗外敵。更重要的是智武合一,那才是國富民強(qiáng)之道。
銀幕前北大學(xué)生起立鼓掌,長久不息。
那是武俠的高光年代,布衣可輕王侯,匹夫也能改命,天下任俠,男兒當(dāng)自強(qiáng)。
九十時代奔騰到來,商業(yè)熱浪蒸干了傳奇水澤,江湖越來越小。
《新龍門客?!方皇强蜅?,《金玉滿堂》江湖只是灶臺,《黑俠》里江湖只是佐羅般的眼罩,遮遮掩掩,無從立足。
黃飛鴻連拍了五部,后幾部中寶芝林用上了蒸汽機(jī),黃師傅也吃力學(xué)起英語。
1997年,《黃飛鴻六:西域雄獅》上映,黃飛鴻遠(yuǎn)走美利堅,失憶后陷入迷夢。最后一絲水氣也蒸干了。
新世紀(jì)列車轟隆到來,張國榮梅艷芳相繼辭世,徐克不愿出席葬禮,總覺得老友沒走,在街頭還能遇到。
2004年,黃霑肺癌去世,徐克在新疆拍攝,只能遙祭。后來很久,他不敢再聽黃霑的歌。
《笑傲江湖》中,老友逝去后,魔教長老泛舟江心,引火焚舟,滄海一聲笑只余追憶。
二
2002年起,徐克在天山腳下拍《七劍》,一拍就是三年,投資方寄望像哈利波特一樣拍成系列,提前做好禮盒周邊。
徐克畫了上千張草圖,打造他心目中的七劍,電影開篇,七人持劍從天山疾馳而下,氣勢一如當(dāng)年。
然而,舊夢難尋,《七劍》中更多是大漠黃昏,孤村荒田,俠客蓬頭垢面,并無灑脫可言。
曾經(jīng)滄海的徐克,對俠的定義變得務(wù)實(shí):讓飛天的俠客重回地面,俠客一樣是求生的人。
《笑傲江湖》收尾是揚(yáng)帆出海,而《七劍》收尾是七劍遠(yuǎn)赴京城,找皇帝溝通商量。
記者問徐克最喜歡七劍中哪人,他意外地回答是最彷徨的武元英,因?yàn)樗欠N迷茫。
此后五年,他探索轉(zhuǎn)型,執(zhí)導(dǎo)《深海尋人》和《女人不壞》,還和杜琪峰、林嶺東合拍《鐵三角》,一人導(dǎo)30分鐘,更像競技。
一次,朋友推薦他看《狄公案》,他覺得像福爾摩斯和007混合體,試寫劇本,最后獲得執(zhí)導(dǎo)機(jī)會。
2010年,《狄仁杰之通天帝國》上映,熟悉的徐克風(fēng)撲面而來,《每日銀幕》撰文:
“徐克的粉絲盡可以張開雙臂,擁抱他重新回歸到經(jīng)典武俠的領(lǐng)地?!?/em>
狄仁杰系列拍了三部,狄公從中年倒敘回少年,一路上長安奇詭,江湖夜雨,天馬行空的故事中常能見到往日的影子。
故事的外殼是奇案,內(nèi)核依舊是江湖,只是江湖不在草野,而在朝堂之間。
狄仁杰不會無影腳,也不會在浩蕩江水中醉飲,但他依舊有俠膽,故事結(jié)束時,他拒絕招攬,自我放逐鬼市,那是俠客最后的傲骨。
徐克說,狄仁杰是一個不合時宜的俠。他對俠的定義,已從退出江湖變?yōu)轭櫮钌n生,“所謂俠,本身就是理想主義,與不公之事抗?fàn)?、為平民百姓謀?!?。
俠不光是出世的灑脫,入世有所擔(dān)當(dāng),是更高境界的俠。
老友說,銀幕上的狄仁杰,其實(shí)就是古裝的徐克自己,他沉默少言,但機(jī)智百變,已一己之力護(hù)佑大唐。
電影之外,徐克也已一己之力支撐著武俠江湖。
《龍門飛甲》中他將3D技術(shù)引入武俠電影,后來還試過武俠和超級英雄結(jié)合。
俠已無關(guān)形式,存乎一心。某次他受訪拍照,他站在白布前略帶無措。
攝影師還未說話,他從圍觀人群中借來一柄長傘,傘在手中,化為利劍,動作灑脫自如。
他心中有俠。俠已大隱于市。
三
二十余年前,張藝謀《英雄》上映,學(xué)者說武俠片終結(jié)了。
徐克不服,說武俠連著傳統(tǒng)文化,可深挖東西很多,“我不認(rèn)為有什么終結(jié)”。
他有句名言,曾讓黃霑愛恨交加:
以今天的我,打倒昨天的我;又以明日的我,打倒今日的我。
變化的徐克一直嘗試變化的武俠,對俠的理解也一路迭代。
2014年,他出人意料地執(zhí)導(dǎo)《智取威虎山》,江湖在林海雪原間。
七十年代,他曾在紐約華人社區(qū)看到老電影《智取威虎山》,從此念念不忘。
半個世紀(jì)匆匆而過,寫劇本時,他感覺時光滄桑流淌,落筆卻滿是少年心氣。
茫茫雪原,無邊林海,有英雄打虎上山,昂首而立,一身是膽。
影院里的觀眾說,徐克拍出了一代人的英雄,“電影不說教,剿匪小分隊更像手持槍炮的俠客”。
徐克讀懂了經(jīng)典傳奇的神魂,俠是勇氣和信仰,俠是天下與蒼生。
同樣理解貫穿于長津湖系列中?!堕L津湖之水門橋》最后,突擊連隊僅一人幸存。
站臺上,士兵孤立,紗布染血,身上掛滿戰(zhàn)友遺物。他聲音如雷,“第七穿插連,應(yīng)到157人,實(shí)到1人!”
沒有武功,沒有招式,火車頭蒸汽彌散,然而俠客氣凜然。凡人慷慨的背影,如長河落日、大漠孤煙。
多年前,拍《東方不敗之風(fēng)云再起》時,徐克在片里寫了兩句詩:天地有情盡白發(fā),人間無意了滄桑。
而今,他真的已滿頭白發(fā),千帆過盡,但雄心不減,他的俠早不止刀光劍影,裝著家國天下。

2023年春天,徐克官宣編劇兼導(dǎo)演《射雕英雄傳:俠之大者》。世事兜兜轉(zhuǎn)轉(zhuǎn),仿佛又回到起點(diǎn)。
1983年TVB版《射雕英雄傳》電視劇拍攝時,特邀徐克作為顧問嘉賓,參與選角策劃。
射雕的故事也成為一代人武俠長夢的開始。人們喜歡射雕,因?yàn)槠渲杏凶罴兇獾奈鋫b故事,最樸素的家國情懷。
42年時光如河,而今,射雕又成為新的起點(diǎn)。人們期待徐克,能拍出最純正的江湖。
預(yù)告片中,人們?nèi)缭敢姷叫炜嗣缹W(xué)。旌旗、硝煙、鐵騎、箭雨,翱翔的白雕,縱馬的俠侶,那是我們闊別已久的江湖。
徐克選擇改編的段落,是原著小說結(jié)尾七回,也是情節(jié)最緊張,高潮迭起的七回。
那里有江湖對決,有兒女情長,有蒙古大軍揮師南下,有邊關(guān)城頭奮勇御敵。
小說里,從“島上巨變”“鐵槍廟中”再到“大軍西征”,郭靖從江湖恩仇一路卷進(jìn)天下逐鹿。
現(xiàn)實(shí)中,徐克掠過江湖的水波,闖過大唐的鬼市,穿行長津湖的戰(zhàn)場后,也來到邊關(guān)城下。
徐克和郭靖,都面臨人生最重要一題。俠是什么?
預(yù)告片中,蒙古大汗問道:郭靖,天下英雄,誰比得上我?
郭靖回答:真正的英雄不是南征北伐,而是永懷憐憫之心。
徐克讀懂了射雕,也找到俠的答案,他拍的不是描述英雄的電影,而是人如何挑戰(zhàn)自己,然后成為英雄的電影:
“武功高強(qiáng)的人,未必就有一顆憐憫之心,而武功低的人,未必就不能行俠仗義”。
徐克說,每個大時代的人內(nèi)心里面都有一個“俠者”。為了所熱愛的人與事物,去理解去包容,去犧牲去付出,便可稱之為“俠”。
這是當(dāng)下所需的俠氣。
徐克說,武俠電影其實(shí)一直呼應(yīng)現(xiàn)實(shí),讓大時代的行者心懷力量。
他說,“武”是本領(lǐng),而“俠”是希望。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