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記得2017年貿易戰(zhàn)1.0時代么?

那個時候所有的宏觀經濟報告,首先就是寫貿易戰(zhàn)。

時隔8年特朗普再上臺,貿易戰(zhàn)2.0打不打成為市場重要擾動因素。

不管怎樣,2025年開年基本面離不開特朗普政策影響, 我們逐一看一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核心政策一:能源政策,發(fā)展化石能源,使美國成為能源出口國。

2006年之前,美國的能源進口依賴程度處于飆升狀態(tài), 2008年之前 ,石油的進口依存度超過50%。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2009年以來,隨著頁巖油開采技術的成熟,頁巖油的產量逐漸提升,美國石油對外依賴度逐年下降,目前基本上已經接近自給自足狀態(tài)。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特朗普希望美國成為能源出口國,這個政策有3方面影響:

1.美國石油產量增加,全球石油供給增加,油價將承受下行壓力。

2.油價下行可以有效打擊俄羅斯經濟。石油是俄羅斯經濟命脈,也是財政收入的重要來源,油價下跌產生的影響是致命的。

3.油價下行可以為中國輸入通縮,配合美元回流潮汐,增加國內通縮壓力。

2024年我國原油進口量5.53億噸,石油對外依存度71.9%。 因為是石油是工業(yè)的糧食,是很多工業(yè)品、消費品的上游原材料,油價下行會造成進一步的通縮壓力。

核心政策二:貿易政策:對其他國家提高關稅。

從商人角度,提高關稅必須要有好處才能做。 提高關稅合理 性在哪里?

提高關稅有3個重要影響:

  1. 進口商品價格提高,推動美國通脹上行,

  2. 推動制造業(yè)回流美國本土,

  3. 作為國際談判的籌碼。

美國的核心商業(yè)模式是向全球出售美元和金融資產,獲取商品,所以天然會形成巨額貿易逆差。

這就像北上廣深服務業(yè)多制造業(yè)少是一個道理,所以只要制造業(yè)沒有成本優(yōu)勢,回流邏輯就不成立。

因此,提高關稅作為國際談判籌碼,以及適度扭轉貿易逆差,是更合理的動機。

對我們來說,貿易對GDP增長的貢獻率30%,雖然對美出口占比已經降至不足15%,但是如果受到關稅政策影響,還是會對GDP增長產生拖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核心政策三:移民政策。

遣返外來人員。遣返外來人員會導致勞動力總數下降,工資水平上升,推高通脹。

第四、撤銷電動車強制令。

當年碳達峰碳中和風頭正盛,很多國家相繼發(fā)布了燃油車禁售時間表。汽車在全球經濟中屬于支柱產業(yè),我們的策略是用電動車彎道超車,避開燃油車的技術壁壘,同時彌補石油資源依賴進口的不利局面,并且利用全球最龐大的制造業(yè)規(guī)模,將廉價的電動車輸出到全球市場。

但是,當我們建立起龐大的新能源汽車產能之后,其他國家不跟我們玩了, 電車占領全球市場的策略沒有實現。 對于中國制造業(yè)能力來說,只服務本土一定無法逃脫過剩的命運,產能過剩的苦只能往肚子里面咽,同時通過補貼刺激國內消費。 但是,這種刺激是否又會造成另一種資源濫用呢?

總體看,關稅政策、移民政策屬于通脹政策,能源政策可以為通脹降溫。正如我前所說,雖然美聯儲開始降息,但是有很多因素可能會使降息落空做,多美元資產依舊是2025年最優(yōu)策略之一。

特朗普的政策,不管貿易戰(zhàn)2.0打不打,對我們的影響是總體負面的,這是2025年的基本面之一,因此規(guī)避風險仍然是第一要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