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傳統(tǒng)文化重要組成部分,風水文化一直傳承著中國人的思想觀念。風水文化在古代被視為具有神秘力量的一種道術,現(xiàn)代逐漸被證實是具有科學依據(jù)的一種綜合學術。風水其實是綜合環(huán)境中的各種物體之間相互影響形成的聚合結果,并不是狹義上的封建迷信,很多目前的科學知識無法解釋的現(xiàn)象,需要通過未來科學的發(fā)展予以證實。我國古代有很多風水大師,他們甚至影響著歷史的進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十:廖均卿(1350年-1413年)

明代著名風水大師、堪輿學專家。他的風水理論主要闡述山水形勢與氣場的相互作用,并對于墓地的選擇與布局有著獨特的見解。相傳他為明成祖朱棣選定皇陵,并奠定明十三陵的根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九:賴布衣(1100年-1192年)

北宋末年著名風水大師,以精湛的風水技藝和精確的讖語預言而廣為人知。相傳其曾為國師,后遭秦檜陷害,而游歷山水,在民間享有盛名。他的風水理念注重人與自然的和諧相處,尤其強調地貌環(huán)境因素對人的影響。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八:曾文辿(約904年-960年)

唐末至五代時期著名的風水大師,為大唐國師楊筠松首席大弟子,繼承并發(fā)揚了楊公的風水理念,尤善巒頭風水學,并留有《尋龍記八分歌》《泥水經(jī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七:楊筠松(834年-900年)

號“救貧先生”,民間稱“楊救貧”。唐后期著名的風水學大師,曾為國師,后避亂隱居山林,著書立學。對我國古代的風水理論進行了重大創(chuàng)新和完善,形成了風水學中的嶺南學派。著有《疑龍經(jīng)》、《撼龍經(jīng)》等風水巨作,對后世影響極大。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六:李淳風(602年-670年)

唐初杰出的天文學家、數(shù)學家和風水學家。最為后世熟知的是他與袁天罡共同編寫了史詩級預言書《推背圖》,對后世影響巨大,被認為是國運奇書,為歷代統(tǒng)治者視為禁書。此外,其在天文歷法、地理風水等方面都有卓越成就,制定了歷史上最早的風力等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五:袁天罡(約573年-645年)

隋末唐初著名的預言家和風水大師,與李淳風合作編寫了《推背圖》。相傳其善于相術,傳說為幼年武則天相面,其風水勘測術也是當世之絕。并著有《相書》、《九天玄女六壬課》等傳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四:郭璞(276年-324年)

兩晉時期風水泰斗,被后世一直公認為風水學鼻祖。著作《葬書》歷史上第一次系統(tǒng)性闡述了風水學理論,提出了“生氣”、“乘風則散、界水則止”的理念,成為后世風水名著的祖源。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三:管輅(公元209年-256年)

三國時期曹魏著名的風水大師,精于占卜之術,被后世譽為“卜筮之圣”,同時其在天文、地理、命理學等方面皆有造詣。并通過研究天象和地貌,多次預言出曹魏國運的重大歷史事件。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二:樗里子(公元前?-前300年)

戰(zhàn)國時期秦國宗室,秦孝公之子,也是秦國重要的將領、謀士和風水大師。曾對自己的墓地選擇和百年之后西漢建都挖出自己的墓室,都作出了準確的預言。被后世堪輿家尊其為“樗里先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一:鬼谷子(約公元前4世紀)

又名王詡、王禪,春秋戰(zhàn)國時期衛(wèi)國人,是集道家、儒家、法家、兵家、縱橫家等多家之大成者。精通兵法謀略、縱橫捭闔,同時對于易經(jīng)、占卜、天文、地理等多個領域有著極高的研究,培養(yǎng)出蘇秦、張儀、龐涓、孫臏、徐福等眾多名震一時的風云人物,他是可以改變歷史進程的千古奇人,也是推動歷史背后看不見的神人。他對于風水堪輿、陰陽術數(shù)也具有超凡的研究和見解,著有《鬼谷子》、《本經(jīng)陰符七術》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期就到這里!

關注小秀才,下期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