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要說《五福臨門》的名場面之一,少不了探花杜仰熙跪求酈家大姐“疼疼我”這段。
新婚之夜冷落妻子的傲嬌探花,轉眼間滑跪“追妻火葬場”,誰看誰不說一句,“真是該!”
表面上看,杜仰熙之所以迎娶酈家大姐,是柴安、酈家大娘、三娘等人的連環(huán)計策。
經過一堆人算計來算計去的操作,才讓柴安和酈家三娘終成眷屬,將實為天作之合的杜仰熙和酈家大娘湊在了一起。
但細看杜仰熙跟酈家結親的3個關鍵事件,才發(fā)現(xiàn)真正有心計的不是柴安和酈家,而是老好人的她。
01
很多人覺得,杜仰熙求娶酈家女兒是為了報恩,但實際上,有資格向酈家“以身報恩”的人,可不止杜仰熙一個。
酈家大姐把凍僵的杜仰熙從路邊撿了回來,又把病到吐血的桑安道接來細細治病,這兩人的命都是酈家救的。
杜仰熙貴為探花,桑安道也是進士第六名,妥妥一枚“貴婿”。
雖然桑安道對瓊娘的頭油香味“過敏”,但他對酈家大娘的態(tài)度可不一般,沒少羨慕杜仰熙有個好娘子。
如果杜仰熙沒有向酈家求親,桑安道未必不會向酈家開口,卻被杜老太太搶先一步。
這正是杜老太太的高明之處。
她知道兒子從一介布衣進入官場,背后需要銀錢、衣食、人情往來的支持。
但她自己一個瞎眼老太太,走路都需要人攙扶,給不了兒子任何支持,唯有給兒子找個有錢又心善的岳家,才能做兒子的堅實后盾。
但岳家的門楣又不能太高,女兒不能是嬌生慣養(yǎng)、眼高于頂的嬌嬌女,否則新媳婦嫁進杜家的第一件事,就是嫌棄杜老太太礙手礙眼。
因此,當杜老太太見到酈家對她們母子的態(tài)度,了解酈家女兒經營茶肆的經歷后,主動讓杜仰熙求娶。
不僅為了報答酈家恩情,更是為杜仰熙解后顧之憂。

02
杜仰熙求娶酈家三娘后,酈夫人跟杜老太太相處時,經常會帶上三娘一起。
結果有一天,來杜老太太跟前噓寒問暖的人突然換成了酈家大娘。
杜老太太聞弦歌而知雅意,知道酈家有推銷大娘之意,馬上表態(tài),“真希望自己還有個兒子,能把大娘也娶了”。
這既表示杜老太太對大娘的欣賞,也是在向酈家暗示,“我對你家的女兒都滿意,娶哪個都可以”。
如果沒有杜老太太這么“知趣”的表態(tài),酈家大娘和柴家的計策,未必能進行得這么順利。
03
杜老太太第三次看透事情關鍵,是柴夫人和酈夫人在院子里吵架時。
這場戲其實漏洞百出,最大的問題就是柴家的聘禮為什么會在酈家的院子里。
這不明明白白是酈家理虧,收了柴家的聘禮,還把三娘許給了杜家嗎?
杜老太太在墻的那邊聽得分明,已經明白酈家想繼續(xù)把三女兒嫁給柴家,只不過不好跟杜家開口。
于是,杜老太太主動把柴家和酈家的人請來,商量換新娘的事。
如果不是杜老太太出面,這場戲還真不好收場。
杜老太太之所以不計較酈家的出爾反爾,反而順水推舟成全了酈家和柴家,正是因為她對別人的體諒、遠見和感恩。
同為寡母,她體諒酈夫人的想法,想給女兒找個情投意合的歸宿,又不想放過新科探花這個貴婿。
她知道柴家家大業(yè)大,在京城根基頗深,如果執(zhí)意跟柴家搶兒媳,有可能得罪了柴家,給兒子的前程埋下禍端。
吵架聽到一半,杜老太太已經有“讓兒媳婦”的想法,而柴安在2年前救過她和兒子的消息,則讓杜老太太真正下定了決心。
酈家和柴家兩次救了他們,說明這兩家人都非常心善。
小小讓一步,就能跟酈家、柴家成為長久的姻親關系,對孤苦無依的杜家母子來說,有百利而無一害。
正因杜老太太知恩圖報,心胸寬廣,引導兒子向善,才幫兒子找到了最適合的妻子。
跟算計來算計去的柴安、酈大娘、酈三娘等人相比,還是不聲不響的杜老太太有大智慧啊。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