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找尋”大師
小時候,我家堂屋的正面墻上曾掛過四幅國畫,我們叫它“四扇屏”。畫雖有落款,卻都沒有作品名稱,我們根據(jù)畫的內(nèi)容分別將其命名為:“猴兒上樹”,“熊貓吃竹”,“貓看刺玫”,“貓蛤(gé)蜊上樹”。在老家,貓蛤蟆是松鼠的別稱。

這套四扇屏,在我有記憶時就一直掛在那兒,直到有一年過年時,大概是我八九歲時吧,父親才又買來新畫將之換掉了。新掛上去的畫也是一套四扇屏,畫的是四季花:牡丹、荷花、菊花和梅花。這四扇屏也掛了很久,至少有八九年時間,直到有一年過年時,我大哥從天津帶回來新畫將之換掉。新掛上去的也是一套四扇屏,是云鵬畫的四幅仙鶴圖。
仙鶴圖的作者云鵬,網(wǎng)上可以搜到,他畫的仙鶴圖好看,但覺得其畫技不是太出色,個性不明顯;而被它取代的四扇屏,即四季花圖似乎沒有落款(記不清了),不知道是誰畫的,也覺得畫技平平。至今記憶猶新的仍是最早的畫四種動物的四扇屏,感覺那個畫得真是好,不僅上面的動物栩栩如生,而且背景尤好,不管是老樹、山石還是翠竹、刺玫花,都古香古色,有種悠遠的意境。
這種悠遠的意境,長期以來一直存放在我的記憶里,揮之不去??上翘姿纳绕帘粊G棄之后,再也沒有見到過。那之后,不管是到外地上學(xué)或者工作,還是遷居到外地謀生,均沒有見過同樣的畫了。只是偶爾在一幅掛歷上見到一張類似的動物畫,畫的是梅花鹿,一看落款,居然就是那位畫家!于是就把那幅掛歷買下來,掛在了書店(當(dāng)時我正開著一個小小的租書店),慢慢研究。
但我找了不少資料,也沒有找到那個畫家的一丁點信息。因為那個畫家的名字我根本認不準(zhǔn)。畫上的落款字跡比較草,但絕不是狂草那種,如果是那樣,我小時候根本不可能辨認出來名字中的兩個字。我當(dāng)時就認出那畫家姓劉,名字的第二個字為“繼”,但第三個字我死活猜不出來。我也從未問過我父親或哥哥。
我開書店期間就找了不少資料,查不出這個畫家是誰;后來上網(wǎng)查,還是查不出來。
但我認定這個劉姓畫家是位繪畫大師,于是接著“找尋”。
我曾在百度上打出“姓劉的花鳥畫家”,結(jié)果出來一大堆,比如劉新華、劉文生,劉奎齡等,我一個個辨認,但認為他們都不是我要找的人;我想,畫花鳥的,應(yīng)該畫熊貓的比較少,于是又找畫熊貓的畫家,可跳出來的卻是吳作人和吳冠中;我又打出“姓劉的畫熊貓的著名畫家”,還是沒有找見;我又打出“畫熊貓的名字中帶“劉繼”兩個字的畫家,心想這下應(yīng)該能找到了吧?可是,跳出來的只是一個叫劉繼瑛的女畫家。
還邪了門了,不甘心,于是又研究那畫的落款。作者名字的最后一個字看起來有點像“囪”、“鹵”和“貞”,于是又找劉繼囪或者劉繼鹵或者劉繼貞,但都沒有結(jié)果,要么根本沒有這樣的名字,要么根本不是畫家??傊?,一直到2023年,我都沒有找到那位繪畫大師的一丁點資料。
后來,在去年秋天的一天,我突然又想起這事,又開始在網(wǎng)上搜,這下找到了。是AI給出的答案。心想AI技術(shù)就是牛啊。我當(dāng)時只打出“姓劉的畫熊貓的著名畫家”,AI很快便給出了兩個答案,第一個是劉中,我當(dāng)即否定;一看第二個,當(dāng)即認定,就是他了。哈哈,我真舍不得說出來啊,簡直太激動了:劉繼卣!就是他!這個“卣”字真的很像“囪”“鹵”或“貞”,絕對沒錯。
于是就搜劉繼卣的信息,果然找到了我記憶中的“四扇屏”:“猴兒上樹”,“熊貓吃竹”,“貓看刺玫”,“貓蛤(gé)蜊上樹”!
只是這個“卣”字,看起來怪怪的,讀什么音?一查,完全超出我的想象,既跟“囪”的音不沾邊,也跟“鹵”或“貞”的音相差十萬八千里!居然讀“yǒu”,這個打死我也猜不出來!我估計“卣”字很多人都沒見過,見了也認不得,怪不得之前百度上搜不到!
再看“卣”的釋義,也是打死我也猜不出來:名詞,指古代一種口小腹大的盛酒器具,多用于祭祀。呵呵,長知識了!
劉繼卣為何起這么一個奇怪的名字呢?難道是為了讓后世難以搜尋他的事跡嗎?畫家大都是想留名于世的,他為何相反?也許并非這個原因,因為他的畫在中國幾乎人人都見過,人人喜歡,不想留名也得留名啊。今天咱們就來看看劉繼卣的生平事跡,看看他的畫有多牛。
二:劉繼卣其人
有關(guān)資料顯示,中國書畫界對劉繼卣是如此評價的:杰出的中國畫家、連環(huán)畫藝術(shù)大師,新中國連環(huán)畫奠基人、泰山北斗、連壇第一人。被譽為“當(dāng)代畫圣”,“東方的倫勃朗和米開朗基羅”,是中國近現(xiàn)代美術(shù)史上卓有成就的動物畫、人物畫一代宗師。
這一連串的稱謂簡直令人炫目啊!

接著看,劉繼卣也是現(xiàn)代中國畫家中少有的工筆白描、重彩、小寫意、大寫意俱能的畫家。劉繼卣畫的題材非常全面,除人物、動物能窮極妙理外,也兼擅花鳥、山水,尤其是他的工筆人物畫和寫意走獸畫的成就最為突出……
厲害,厲害!下面小編就來詳細介紹下這位中國畫壇的奇才。
劉繼卣祖籍浙江省紹興市,1918年出生在天津的一個書畫世家,他的父親劉奎齡就是一位著名畫家。劉奎齡?這個名字有點熟悉。原來,我第一次從網(wǎng)上找劉姓畫家的時候就搜到他了,其實已經(jīng)同劉繼卣非常接近了,只是我沒有繼續(xù)查劉奎齡的資料,否則很早就找到劉繼卣了,太遺憾了!
既然其父劉奎齡就是非常有名的畫家,劉繼卣當(dāng)然自小就有美術(shù)天賦了。小劉3歲就在父親指導(dǎo)下學(xué)畫畫了;6歲入私塾學(xué)習(xí)書畫,并臨摹《芥子園畫譜》;7歲,隨父出游江南,會見日本大畫家橫山大觀,并與之“切磋畫藝”,同行寫生;10歲創(chuàng)作紙本中國畫《水滸人物》、《三國演義人物》系列;11歲創(chuàng)作絹本工筆重彩《牧馬圖》、《福祿壽三星圖》等。不能不承認,劉家家學(xué)傳承的優(yōu)勢!
劉繼卣14歲就能替父代筆作畫了,他曾因此創(chuàng)作出絹本工筆重彩《洗馬圖》、《套馬圖》,油畫《耕地》等;15歲,劉繼卣隨父赴北平會見大畫家張善子、張大千兄弟,并得其指點。能得到張大千指點,你想想啥概念?
16歲時,劉繼卣進入天津市立美術(shù)館西畫系,在油畫家劉鳳虎的指導(dǎo)下系統(tǒng)學(xué)習(xí)素描、速寫、水彩、油畫,并從劉子久學(xué)習(xí)山水畫技法,從陳少梅學(xué)習(xí)山水畫和人物。除劉鳳虎是著名油畫家外,劉子久和陳少梅也都是著名國畫大師啊,有那么牛個老爹當(dāng)老師還不行,又跟了那么多大畫家學(xué)習(xí),這劉繼卣想不成名都難??!
天津市立美術(shù)館建在中山路的中山公園里,劉繼卣經(jīng)常在公園里出入,對里面的花草樹木、鳥獸蟲魚觀察細微,多有研究,怪不得他筆下的動物都栩栩如生,富有靈氣。
天賦加名師加環(huán)境的塑造,果然讓劉繼卣才藝大展,年少成名。他18歲就創(chuàng)作出絹本工筆重彩《西施浣紗》、《貴妃出浴》等很厲害的作品,并可以自畫作為生了。劉繼卣多才多藝,19歲,他又創(chuàng)作了石雕《朱元璋》、《如來佛》,泥塑《張騫出使》等。
劉繼卣21歲時,天津發(fā)了洪水,學(xué)校停課。他走訪民間,見到了洪災(zāi)下的老百姓的苦難生活,于是創(chuàng)作了國畫《天災(zāi)圖》多幅。這組畫作讓劉繼卣迅速成名,但也給他帶來災(zāi)禍。次年,他因《天災(zāi)圖》諷刺日偽而慘遭牢獄之災(zāi)。
出獄后,劉繼卣不改初衷,仍經(jīng)常走訪民間,以畫筆記錄著老百姓的生活和民間的疾苦。這也是劉繼卣與其他畫家不同的地方,他沒有把自己關(guān)在屋里苦練畫技,“躲在小樓成一統(tǒng),管他春夏與秋冬”,而是走向民間寫生,因此,他的畫跟其他國畫家相比,除了山水、花鳥外,動物、人物眾多,是一種真正的“寫生”:為了生命而作畫。其“作品大刀闊斧,充滿張力,強調(diào)一種勃發(fā)的生命氣息?!?/strong>
1947年,29歲的劉繼卣便在天津永安飯店舉辦個人畫展,一時間震撼畫壇,蜚聲津京兩地,端的厲害!人們驚呼,劉繼卣遲早要超越其父劉奎齡先生。
三:劉繼卣其畫
事實上到1949年時,劉繼卣在中國畫上的成就已經(jīng)非常之高了。他的畫極具個性,非常靈動,不像其父劉奎齡那樣傳統(tǒng)和“刻板”(當(dāng)然劉奎齡的畫也非常好,也絕對是畫界一流)。劉繼卣的畫是寫意同工筆相結(jié)合,又吸收了一些西洋畫派的風(fēng)格,意境更高。
關(guān)鍵他筆下以“活物”為主,不是以傳統(tǒng)的以“靜”為主調(diào),其畫也因眾多的人物和動物的表現(xiàn),而充滿生機,靈動十足,這是傳統(tǒng)中國山水、花鳥畫所欠缺的。他“塑造”了大量有血有肉的人物形象,以及各種鳥獸蟲魚,尤其是“走獸”形象,在國畫界堪稱獨步,幾乎無人可以比肩。

劉繼卣不是那種老窩在畫室里的書呆子,他經(jīng)常到外面體驗生活,觀察人們的勞作,因此他的人物畫就不只是傳統(tǒng)山水畫中的點綴式的人物,而是有著濃厚的生活氣息,比如放牛的牧童,放鵝的農(nóng)婦,采果的少女,喂兔的小孩,演雜技的演員等。
劉繼卣對花鳥蟲魚,對動物的觀摩非常投入。一次他帶小孩逛動物園,因為集中精神觀察老虎,竟將小孩丟了。他大驚失色,最后在動物園工作人員幫助下才找到。
對動物情有獨鐘,這使他超越了一般畫家對動物的理解。一般畫家都是比較擅長畫一兩種動物,比如齊白石善畫蝦,徐悲鴻善畫馬,李可染善畫牛,黃胄善畫驢,吳作人善畫馬和熊貓,八大山人、李苦禪、潘天壽都善畫鷹等。劉繼卣能畫多種動物,都達到極高的境界,比如虎、獅、貓、熊貓、松鼠、牛、猴、公雞、兔、狗、鹿等,而且能把人和動物結(jié)合得非常好,比如《武松打虎》《東郭先生和狼》等,都是中國美術(shù)界永恒的經(jīng)典。

劉繼卣的動物畫以“走獸”最為著名,尤其是虎和獅,畫得虎虎有生氣,歷來被津津樂道。他通過對動物骨骼結(jié)構(gòu)、肌理、皮毛、斑紋等內(nèi)外形體及生理特征的描繪,畫出的鳥獸,不僅形神兼?zhèn)洌蜩蛉缟?,還賦予鮮明的性格,甚至賦予“靈魂”。比如他畫的武松打虎,武松拳頭下的老虎的眼神就非得復(fù)雜,不僅露出兇意,而且充滿無奈、不甘的味道,十分耐人尋味。
劉繼卣的寫意動物畫“用筆飛動如‘風(fēng)檣陣馬’,具有筆所未到氣已吞的大氣魄,節(jié)奏感很強,充滿了生機和張力,視覺沖擊力強烈”,向來極受推崇,他還有一手絕技——劈筆絲毛,是由其父劉奎齡獨創(chuàng)的一種特殊繪畫技法發(fā)展而來。比如《水簾洞》、《筋斗云》中群猴的皮毛,《鬧天宮》中孫大圣的面部都采用了這種技法,其細膩入微的質(zhì)感表現(xiàn),令人叫絕。
劉繼卣的畫在上世紀(jì)50年代就風(fēng)靡全國了。國畫《金絲猴》、《東北虎》還被中國郵票公司采用為紀(jì)念郵票發(fā)行,1980年同獲全國最佳郵票獎。
除了單幅作品外,劉繼卣的組畫成就非常高。比如《鬧天宮》,就很經(jīng)典。他為這部作品付出了極大心血。這組畫是用中國傳統(tǒng)的工筆重彩畫的,非常費工。為了達到畫面的層次感和厚重感,哪怕美猴王的一片盔甲,一撮猴毛,都要先用淡墨一遍一遍的暈染,染上十幾遍后,再上色。他每天從早畫到天黑,達到廢寢忘食的地步。
《鬧天宮》組畫被美術(shù)評論家譽為“中國畫世紀(jì)經(jīng)典”。

他著名的組畫還有《武松打虎》《武則天》《紅樓夢》等。
不過,劉繼卣最為大眾稱道莫過于連環(huán)畫了。他被譽為新中國連環(huán)畫奠基人、連壇第一人,絕非浪得虛名。
50年代初期,他創(chuàng)作的連環(huán)畫《雞毛信》出版,立即轟動了美術(shù)界,使劉繼卣的聲譽大振,也讓海娃這個人物形象真正走向千家萬戶。
自此,劉繼卣的連環(huán)畫一部一部接著誕生,其內(nèi)容之豐富,畫工之高超,令人大開眼界。連環(huán)畫的題材也多,比如古代題材的《東郭先生》、《大鬧天宮》、《武松打虎》、《水簾洞》《河神娶婦/西門豹》;革命題材的《雞毛信》、《王秀鸞》;現(xiàn)代題材的《窮棒扭轉(zhuǎn)乾坤》、《朝陽溝》、《人歡馬叫》等;童話題材的《奇怪的旅行》、《烏鴉與狐貍》、《兔子的尾巴》等,多達30余部,部部都被老百姓所稱道。
1990年代之前出生的,恐怕人人都看過連環(huán)畫。我們小時候,看連環(huán)畫就如同現(xiàn)在的小孩玩電子游戲,人人刷抖音一樣,十分普及。那時候,很多學(xué)生書包里都裝有連環(huán)畫,誰的人氣高,往往取決于他書包里連環(huán)畫的數(shù)量。誰擁有連環(huán)畫多,代表誰富有,誰有文化,大家都圍著他轉(zhuǎn)。
筆者小學(xué)時的同學(xué)付朝輝,就是連環(huán)畫擁有最多的同學(xué)之一。課間休息時,大家都會圍著付朝輝看連環(huán)畫。他坐在教室門口的臺階上,捧著一本《武松打虎》什么的,用極快的速度讀畫面下的字,讀得眉飛色舞。那時候,我非常吃驚,別人讀下面的字都是磕磕絆絆,而他怎么能讀那么快?不過他腦子確實靈,不服不行,往往下課十分鐘,一本幾十、上百頁的連環(huán)畫就能搞定!
而長期以來,劉繼卣的連環(huán)畫都是最流行的。比如《大鬧天宮》《武松打虎》《雞毛信》《水簾洞》等,誰敢說沒看過?

后來,人們都說劉繼卣是真正的人民藝術(shù)家,這跟他的連環(huán)畫是分不開的。試想,古今中外,哪種畫在民間最流行?受眾度最高?或者說,哪種畫老百姓過目的頻率最大?無疑是連環(huán)畫。而作為中國連環(huán)畫的鼻祖,劉繼卣的畫無疑是被人看過最多的,因此他的“人民性”無疑古今第一,至少在上世紀(jì),無人超越。
藝術(shù)作品本應(yīng)走向民間,讓大家欣賞的,愉悅的。如果你的畫只是放在個別人的書屋里“孤芳自賞”,或者只為收藏,那么值再多的錢又有什么意義?對于大眾而言就是廢紙一張!
說劉繼卣的畫人人喜歡,毫不夸張,而且他還曾受到毛澤東主席的稱贊。1954年11月,36歲的劉繼卣與父親劉奎齡一起在天津受到毛澤東主席接見。毛主席看到劉繼卣的作品時,大為欣賞,不禁夸贊他道:“博古通今,劉氏出人材啊!”
當(dāng)時的中國畫壇對劉繼卣的評價很高,他被譽為東方的勃朗寧,或者是中國的米開朗基羅,這是頂級贊譽了。
著名學(xué)者型畫家,《中國繪畫史要》一書的作者何延喆對劉繼卣是如此評價的:
“劉繼卣先生的中國畫工筆重彩、寫意,人物、走獸、山水、翎毛花卉、草蟲蔬果,為天下萬物傳神寫真,乃畫壇全才,一代天驕?!?/strong>
這個說法并不夸張。
不僅是畫畫,多才多藝的劉繼卣,還有很高的文學(xué)修養(yǎng),還愛好音樂,唱得一口好京劇,老生小生都很拿手。他結(jié)婚時,還在婚禮上唱了一出《羅成叫關(guān)》,贏得喝彩。
然,天妒英才。劉繼卣先生于1983年11月5日不幸病逝,享年65歲。在畫壇他算是短壽了。因為畫家多長壽,比如齊白石、張大千,其父劉奎齡等。如今范曾已經(jīng)87歲了,還娶媳婦呢。范曾也是以人物畫著稱的,自吹天下第一,500年一遇的人才。有人拿范曾的人物畫跟劉繼卣比,說范曾的太水。起碼劉繼卣的畫雅俗共賞,這是范曾所不能比的。
劉繼卣的畫在民間認可度之高,恐怕無人企及,在中國美術(shù)史上的地位如何呢?2023年5月,根據(jù)《國家文物局關(guān)于頒布1911年后已故書畫等8類作品限制出境名家名單的通知》,劉繼卣的代表作不準(zhǔn)出境。國家對他作品的如此保護,已經(jīng)說明了一切。
但劉繼卣似乎在中國名氣不大,遠遠不如范曾等人,這是為何?

首先是性格問題,劉繼卣太過低調(diào),他為人寬厚,與世無爭,從不宣揚自己。不像范曾那樣,整天大吹,唯恐全世界不知道他,這樣自然會博得名聲。劉繼卣在世時,除了畫畫,基本沒有什么社交,他給人留下的印象是待人誠懇,不善心計,不知道什么叫吃虧,什么叫占便宜,他的生活中只有畫畫,別無他求。
劉繼卣在病逝前還創(chuàng)作了巨幅國畫“雙獅圖”,不要報酬獻給國家,臨終前仍念念不忘“中國畫要為民族文化爭輝奪彩”。這就是劉繼卣的平生所求!
說實在,書畫界,如果你無欲無求,不善交際,那么你的存在感就不會高。書畫家,想成名,必須高調(diào),自稱“天才”“鬼才”什么的,或者把自己的作品標(biāo)上一平方尺多少萬,自抬身價,這樣才能出名。劉繼卣不屑于搞這個,因此不夠有名。
還有就是,書畫家得起個很牛的名字,并且弄十幾二十幾個大號,什么“山人”“真人”之類,都能震住別人。劉繼卣沒一個大號,而且名字不響亮,名字還太怪,“卣”字太生僻,連網(wǎng)上都很難搜到,因此不受人關(guān)注。
但是,藝術(shù)家必須以作品說事。在此,向劉繼卣先生致敬!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