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

為了遠方和夢想,總有那么多理由讓人背井離鄉(xiāng)。回家過年,似乎是每個中國人扎在心底里里的習慣,已經成為一種信仰。無論回家的路多漫長,歸鄉(xiāng)的過程多艱辛,春節(jié)的日子多熱鬧,轉眼間,今天初七了,我們就和初六告別了;過了初八,我們就和春節(jié)長假告別了。

一個美好生命的告別,讓我們再次面對生命的諸多無常。

有聚有散,有樂有悲,有生有死。當諸多條件不斷發(fā)生變化的時候,曾經的團聚也會分離,曾經的快樂也會淡化,曾經的鮮活生命也會消散。

沒有什么固定不變的東西,萬事萬物都是如此。面對離別,我們會充滿不舍和難過。所謂的永恒不變,只不過是我們一廂情愿的期待罷了。

所謂的團聚,不過是短暫的相聚,生命本就是一期一會,面對無常,每個人都應該珍惜當下的時光。

那些出現(xiàn)在我們生命中的人們,都和我們有著甚深的緣分。

雖然時光荏苒,許多往事已在歲月中淡忘,但每個人都會擁有屬于自己的春節(jié)記憶,那段童年歲月中的經歷,依然鮮活在心底。

老舍的文字總能喚起我們內心深處的情感,讓人在如今快節(jié)奏的生活中重新思考年味的意義。

無論時代如何變遷,那份對過年的期盼與溫暖,始終是我們心靈深處不變的情感。愿每個人都能重溫那份簡單而純粹的幸福感。

重溫老舍筆下的《過年》,雖然與我們現(xiàn)在有些不同,但那熱鬧的氣氛始終沒有改變,人們對迎接美好的明天都滿懷著希望!

人與人之間,始終還在延續(xù)著:“新年快樂”的祝福!

年去春來,愿所有美好不期而遇,所有期待如愿以償,歲月悠長,歲歲常歡愉,年年都吉祥。

漫游家,心隨自然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最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過的年。

早起拉開窗簾舉目望去,一夜之間,外面已成了銀裝素裹的世界。今年冬天雪下得少,似乎缺了一點氣氛。這場雪的到來,提示著人們,年已經不遠了。是啊,又要過年了,甚至能看到被大雪壓彎的樹枝也在抖動著春的喜悅。

過年,在感覺中已經有些遙遠,甚至沒有太多的期盼。在繁忙的都市里,在行色匆匆的人群中,年味越來越淡,有的時候馬上過年了,才想起來。最令自己懷念的,還是小時候過的年,雖然那是些久遠的回憶,但一切又都是那樣鮮活。

我的老家在農村。一到臘月,年的氣氛就濃起來了。在村里的供銷社,購年貨的人絡繹不絕。那些傳統(tǒng)的年畫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現(xiàn)在想起來是依然漂亮,那厚厚的紙,散發(fā)著油墨的芳香,在幼小的心靈里,已經把它當作是年的象征。

北方的臘八,是一年中最冷的時候。它的特殊意義在于向年又近了一步。每天天沒亮就會醒來,一想到要過年了,興奮的睡不著。

村里的老人們開始對小孩子們說:“小孩小孩你別讒,過了臘八就過年。小孩小孩你別哭,過了臘八就殺豬?!焙⒆觽兾χ?、歡呼著,跑走了。那個時候,并不是所有的人家都能殺得起年豬。而殺了豬的人家都要安排一頓飯,招待一下村鄰親威。我們這些小孩子吃不多少肉,就是圖個熱鬧,屋里屋處的亂竄。

那個年月伙食很差,平時就是苞米面餅子、小米飯,連面食也吃不到。所以過年對于我們小孩子來說那是個解饞的好機會。除夕的前幾天,母親便開始忙著蒸年糕、蒸饅頭,前一天才會用大鍋烀肉。我則在站在鍋臺邊,緊緊地盯著鍋,聞著那飄出的香氣,不知不覺著唾液已經流了下來。母親在旁邊看了,便會掀開鍋蓋,用筷子扎出一小塊肉放在碗里,我伸手就拿,顧不上燙嘴,狠狠地咬下去。

我喜歡啃凍梨,吃時發(fā)出的“沙沙”聲,那白白的梨肉帶來的酸甜,總讓我回味不盡。當然,也只有過年時才能買梨吃。

有一件小事很是難忘:那次母親買來了凍梨,放在了儲存雜物的倉子里。我便偷偷地盯著她,直到她進了屋子。我一溜小跑來到門前,小心翼翼地打開倉門,鉆了進去,把關好門,掏了一個梨子就啃。不一會兒母親進來取東西,一下子看到了我,我竟然有些不好意思,她卻笑了笑,拍了拍我的頭,沒有說什么。吃晚飯的時候,弟弟還在問母親:“梨什么時候買???”我在心里說:哈,我已經先嘗到了。

對聯(lián)也是過年不可缺少的重要物品。那時候的對聯(lián)和現(xiàn)在不同,都是買來大紅紙請人手寫的。父親的書法很好,是我們村里知名的先生,所以到我家來求父親寫對聯(lián)的人都排成了隊,過年的這兩天是父親最忙碌的時候。我在旁邊地看著那黑亮亮的毛筆字寫在紅紙上,有說不出的羨慕。當紅紅的對聯(lián)貼到墻上門上,那個喜慶啊,年的氣氛立刻就出來了。

小時候的我喜歡穿新衣服。除夕的頭天晚上我會把新衣服拿出來,翻過來掉過去地看,想象著明天就要穿上了,那個高興啊。一年到頭能穿新衣服的時候是很少的,一般都要到過年。睡前早早地把小腳洗干凈,把新鞋、新襪擺在枕邊看著,后來就睡著了。有時會做夢,雖然不知道自己當時的表情,但小臉上肯定帶著甜甜笑意。

除夕也叫年三十,家家張燈結彩,人人喜氣洋洋。在那個年月,恐怕只有在過年的時候才能看到大伙的臉上洋溢的笑容。除夕一大早,我就被鞭炮聲從睡夢中驚醒。父親也會在我們的耳邊說,快起床吧,過年了,早點放鞭炮。我們便一咕嚕地爬起來,穿好新衣服、新鞋,跑到外面放鞭炮。然后等待我們的便是飯桌上香噴噴的餃子了。

我們北方過年的高潮是除夕之夜,最重要的活動叫發(fā)紙,一般都是在子時,也就是二十三點到凌晨一點。傳說那時候南天門會打開,天上的神仙會魚貫地下到人間,所以各家有供奉神靈的,都要出去“請”。當然,也有的人說,相當有“福氣”的人會看到南天門開,那樣的人以后一定會享受榮華富貴,只是沒有人能證實罷了。

在歡笑聲中白天很快就過去了。夜色漸濃,萬家燈火在冬夜里跳動著,映襯著白白的雪,描繪成鄉(xiāng)村最美麗的夜晚。除夕的夜充滿了祥和與神秘。在人們的眼里,從這里仿佛能看到美好的明天。

在發(fā)紙前父親總是提前把鞭炮拴在一根大桿子上,靠在墻角就等著放了。十點左右,周圍的村子就開始發(fā)紙了。鞭炮聲此起彼伏,響個不停,火光將天邊都映得發(fā)亮。十一點半了,父親便把我們幾個都叫出去,開始忙活,有的點鞭炮,有的點一堆火,母親則在屋里做飯。篝光燃起,鞭炮聲也響徹夜空?;鸸庥持t紅的笑臉,我們圍著火堆跳著,叫著,跑著,那一刻,感覺自己是世界上最幸福的人。

三十的晚上是要吃年夜飯的。全家人坐在一起,團團圓圓地吃著飯,說說話,其樂融融。這時吃的餃子都是肉餡的,還會在里面放一枚硬幣,誰要是吃到的話那就預示著一年將有好運相伴。小時候,一次哥哥給我夾了一個餃子,我便邊吃邊玩,大伙也吃的熱火朝天,可是盤子都見底了也沒吃到硬幣,最后在我的小屁股下面發(fā)現(xiàn)了它。

年夜飯后有“守歲”之說,所謂“一夜連雙歲,五更分二年”,據(jù)說要是能一夜不睡的話,一年之中頭腦都清醒。我們幾個小伙伴打著燈籠,出去玩,到別人家的院子里揀落在地上的鞭炮,有的回來之后還可以放。當然,如果玩累了,隨便到哪家,都會好吃好喝地招待我們。

難忘的年夜總是過得很快。天亮了,村邊響起了歡快的鑼鼓聲,原來是大秧歌開始拜年了。人們相互拜年,串門,整個小村又在年的氣氛中沸騰起來。

時隔多年,一些往事都已淡忘,但兒時過年的情景卻永遠地留在了心中。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文 / 老舍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著名作家

一輩子很短,

要么有趣,

要么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