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夢里詩書

五年前,《哪吒之魔童降世》那句 “我命由我不由天” 的吶喊,至今言猶在耳, 而《哪吒之魔童鬧海》最為出我意料的地方,在于它并不是一部為了延續(xù)IP,而強行編造的續(xù)作,它是一部真正意義上對前作全方面的升級,無論是電影制作上的用心,還是劇情構(gòu)思的上心,都為中國動畫電影樹立了新的標桿。

《鬧?!方o人最為直觀的感受,是電影五年的打磨確實用在了每一個細節(jié)上。電影的美不僅僅在于場景上的宏大,而更在于每一場戰(zhàn)斗都有著契合東方美學的表達,每一個人物都有著契合性格的塑造。這就例如電影中的無量仙翁身著華麗的道袍,面容慈祥,但眼神中卻隱藏著不易察覺的陰鷙,這種反差的設(shè)計很好地展現(xiàn)了他表里不一的性格特點。而那些妖怪們的造型則更加多樣化,有的妖怪身形龐大,面目猙獰,給人一種強烈的壓迫感;有的妖怪則小巧玲瓏,憨態(tài)可掬,讓人忍俊不禁。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故事上,《

電影所新生的內(nèi)核,是哪吒從反抗個體命運的不公,衍生到了對強權(quán)為非作歹的反抗,電影所塑造的矛盾也不再是簡單的正邪對立,更為難得的是電影所做的這一切,都是在一種深入淺出的幽默中完成的。這就例如無量仙翁,在仙界地位崇高,然而其為了壯大自身教派力量煉丹,不擇手段,狠辣歹毒,而世人眼中的妖怪,在哪吒的三次試煉中,要么是窮困潦倒,憨厚可愛的土撥鼠,要么是教導小妖,修身養(yǎng)性的老師,要么是自信樂觀的石磯娘娘,這三個形象留給觀眾的,都不在是傳統(tǒng)神話中的妖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由此電影在潛移默化間,完成了世人對仙與魔刻板印象的重塑,這種對善惡觀念的重新審視,讓每一個觀眾,不分年齡都深如淺出的理解到,善惡并非絕對,而是相對的。一個人的善惡往往取決于他的行為和選擇,而不是他的身份和地位。電影通過這種方式,引導觀眾摒棄對他人的刻板印象,用更加客觀、理性的眼光去看待世界,去判斷善惡。

哪吒在這部《鬧海》所抗爭的對象也不再是某一個具體的人,而是視蒼生為棋子,高高在上掌控世界的闡教強權(quán),這一做法使電影的格局上升到了一個新的高度,當海底妖獸與龍族一起,協(xié)力哪吒一同對抗仙界,無數(shù)本微小的個體,凝聚起了連闡教都難以抗衡的力量,并最終成功地拔出了定海神針,打破了危害世間的煉丹爐。這種對命運的抗爭,不再是《降世》里個人的英雄主義行為,而是一種集體的覺醒和反抗。它讓觀眾看到,即使是最弱小的個體,只要團結(jié)起來,也能夠擁有改變世界的力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來自底層對不公的抗爭成為了電影最為打動人心的情感共鳴?!?a class="keyword-search" >哪吒之魔童鬧海》不僅是一部優(yōu)秀的動畫電影,更是一部具有深刻思想內(nèi)涵的藝術(shù)佳作。它通過對傳統(tǒng)神話故事的創(chuàng)新改編,將現(xiàn)代社會的價值觀和精神追求融入其中,才使那一抹屬于哪吒的紅,變得格外耀眼奪目。

個人評分: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