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著來講《楞嚴(yán)經(jīng)》,然后佛就開始進(jìn)一步講遠(yuǎn)離和合與非和合,遠(yuǎn)離自然與非自然,不落空有兩邊,以顯中道了義法。佛說:
「本然非然,和合非合,合然俱離,離合俱非,此句方名,無戲論法?!?/p>
「譯文」:“自然性并非是自然,和合性也并非是和合,和合與不和合,自然與不自然都要離。非離和合與不和合,非離自然與不自然。非不離和合與不和合,非不離自然與不自然。這才是無戲論的中道了義法?!?/p>
「解讀」:本然就是自然,自然就是本來就有,不是因緣和合而有,不生不滅。而“和合”就是生生滅滅,是因緣和合而有。
所以「本然非然」就是說,自然并非是自然。
同時(shí),「和合非合」,也就是說,和合也并非是和合。
所以這兩句現(xiàn)先單遣,以非本然,遣本然;以非和合,遣和合。
如果把自然換成性體為空,那么「本然非然」就是空非空。
把因緣換成性用為有,那么「和合非合」就是有非有。所以這就是:非空非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然后第三句「合然俱離」就是雙遣,這個(gè)“合”字,是指:和合與不和合。
而“然”字,則是指:自然與非自然。
這里用「俱離」二字,就是雙遣,也就是:離自然與非自然,離和合與非和合。
其實(shí)就猶如:非空非非空;非有非非有,所以這是進(jìn)一步雙遣前面的“非空非有”。
離自然(非空)故不墮空,離非自然(非非空)故不著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