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讀者來信如是說:
娘家北方某地級市,研究生畢業(yè)后在南方某省會城市工作,工作次年,經(jīng)朋友介紹,認識我丈夫并形成結婚結果。心里話:丈夫收入沒我多;長相也不是我特別喜歡的類型,但丈夫是我工作城市的土著,家里不差房。
在和丈夫共同生活的7年間,我最滿意的點:公婆是特別善良的長者,拿我當女兒對待。遺憾的是,丈夫有了新歡,執(zhí)意和我離婚。在丈夫出軌的一開始,公婆對丈夫罵過、打過,但丈夫猶如中了邪。在公婆對丈夫難以形成“制裁”的情況下,公婆向丈夫“倒戈”。對于公婆的態(tài)度轉變,我是可以理解的:畢竟丈夫才是公婆的親兒子。
我之所以在丈夫鐵了心要和我離婚的情況下依然對丈夫苦苦挽留,兩個原因:1)不想讓我們的孩子成長在離異家庭;2)我沒有勇氣接受多年形成的生活習慣被打破。然而,對于和丈夫之間的關系,我已經(jīng)做到了盡力,依然看不到丈夫回心轉意。在此情況下,我不得不違心地接受離婚結果。
雖然和丈夫離婚時,我爭取到了孩子的撫養(yǎng)權以及一套房子,但我一點也不開心,因為我的婚戀觀相對傳統(tǒng),我更希望婚姻生活能夠呈現(xiàn)白頭偕老的狀態(tài)。
離婚之后,我父母專程來我工作城市陪了我一個多月,見我情緒還算穩(wěn)定,才“放心”地回了老家。
講真:我對未來生活有些迷茫,源于離婚這件事扼殺了我對婚姻生活的美好期許。至少在短時間內(nèi),我沒有重組家庭的想法。期間,前公婆偶爾會上我們家看望孩子,每每面對他們的寬慰,我只能違心地說聲“謝謝”。

木子李情感淺析:
偶爾會聽到這樣的說辭:1)地球離開任何人,依然會按照既定規(guī)律繼續(xù)轉動;2)每分每秒,對于不同個體都有開心或不開心的事情發(fā)生。所以,人們感受到的世界真實,只和自己的經(jīng)歷以及當下的處境有關。事實上,人們在面對生活時,大多時候的心態(tài)都是相對平靜的,但誰又敢保證自己一輩子遇不到意料之外且讓自己不開心的事情?這時候,總不能覺得自己眼下的苦難猶如世界末日降臨吧?要知道,那些你需要面對的劫難或許會激發(fā)你在未來生活中變得更加堅強。為此,人們都是在太多瑣事的疊加中形成了眼前的自我。
我能肯定的一個現(xiàn)實: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只是人們在經(jīng)歷了太多與生活有關的毒打之后,越來越多的人并不愿意在他人面前吐露自己生活中不如意的一面,源于人們逐漸在經(jīng)歷中明白了一件事:世界上壓根沒有感同身受,偶爾發(fā)牢騷,或容易被他人定義為矯情。然而,當人們在事業(yè)或感情層面出現(xiàn)重大動蕩的時候,或會有這樣的感嘆:感覺自己有點撐不住了。是因為感情和事業(yè)猶如人們的兩大精神支撐,源于相對比較看重,以至于遭受波折的時候,會讓自己產(chǎn)生較為激烈的情緒波動,但糟糕的事情總會在時間的沖洗中變得不再那么重要。

你當初能夠在南方省會城市擁有較為光鮮的工作,勢必你當時對你自己的狀況較為滿意,你父母也會為你開心。但在你結婚生子之后,你對你父母不能給予最起碼陪同成為客觀事實之后,你父母或會有另外的感慨:倘若你當初學業(yè)有成之后,能夠選擇在他們身邊找工作該有多好?又或者,在你和你前夫戀愛那會,你對你前夫談不上百分百滿意,只因為他是你工作城市的土著,導致你有了和他結婚的興致。但在你們共同生活期間,你已經(jīng)悄然習慣并適應了有他在你身邊的生活,以至于離婚結果產(chǎn)出的時候,你一時半會緩不過來。
人生會存在太多變數(shù):你讀中學那會,應該沒有想過你會在距家很遠的地方上班;你和你前夫結婚那會,應該沒有想過你們有一天會以離婚收場。然而,生活給予我們的那些不確定性也是生命中需要體驗的部分。雖然你現(xiàn)在情緒有些低落,但你不還是要硬著頭皮去應對。請相信,在時間的蹉跎中,眼下的不愉快將會成為過眼云煙。到那個時候,再來審視眼下的困境,你會發(fā)現(xiàn),早已成為了生活中無關痛癢的記憶碎片。為此,每個人都不要低估自己的韌性以及抗壓能力。為此,你要堅信你的生活在未來將會是一個上升的軌跡。

關于生活,較為簡單的詮釋:生下來,活下去。在活著的過程中,為了應付最起碼的柴米油鹽,人們需要工作,需要人情世故,需要親情、愛情、友情滋潤。為此,在體驗所有關系的過程中,難免會涉及到感情、時間、精力,從而讓一些原本和自己沒有血緣關系的人因為有感情牽扯,從而導致了愛恨情仇的演繹。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感情都會給自己留下美好的體驗,源于情有時候很感人,情有時候也能傷人。尤其當自己在一段關系中做到了仁至義盡卻換來躺著中槍的結果時,除了認命,還需要有哄自己開心的本領。
在感情領域,最糟糕的場景:自己已經(jīng)習慣了某個人的存在,自己很想和這個人白頭偕老,但這個人卻變心了。關鍵是,為了將這段關系挽留,你已經(jīng)給予了最大限度的挽留,對方都不愿意將這段關系繼續(xù)。在換來分開結果之后,自己倘若依然對這段經(jīng)歷念念不忘,就顯得自己有些不禮貌了,如此做法就是典型的庸人自擾。為此,面對那個自己沒有虧待卻狠心將你拋棄的人,正確打開方式應該是這樣的:承認這段關系的瓦解,并用自己相對舒服的方式,讓自己盡快從分開的陰影中走出來,且不要因為對方給予你的傷害,去否定一切。

編后語:
一段關系的解除,或不是兩個人同時提出的,但只要有其中一方鐵了心不想讓這段關系繼續(xù),另一方就需要不情愿地給予配合。在剛失去的時候,難過、情緒低落是一種本能反應,只能證明自己在失去的那段關系中真心投入過。但別忘了,任何事情在形成結果之后都會有翻篇的一天,到那個時候,自然就變得不在乎了。
人們的不愉快多數(shù)時候都是沒有走出自己在乎的心魔。實際情況是,任何辜負了自己并將自己拋棄的人,都會在時間的流逝中,在自己生命中變得不再重要。只是忘記共同生活的過程著實是一個煎熬的過程中。怎奈每個人一生都有自己需要去渡的劫。當那個劫跨過去了,你會發(fā)現(xiàn),不是落寞,而是新生。
(圖片來自網(wǎng)絡,圖文無關)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