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邦當(dāng)上皇帝后,弟弟封王卻被贊譽(yù)千年,二哥當(dāng)了王卻倉皇逃命,大哥早亡卻留下的侄子被封了個"諷刺侯"。這個"諷刺侯"的典故,源于一個鍋鏟刮鍋的聲音,背后竟然是一段讓劉邦記恨20年的家庭糾紛。這就是開國皇帝劉邦和他三個親兄弟的故事。

第一章 鍋鏟聲響二十載:劉邦為何給侄子封個"諷刺侯"
深夜的漢宮,劉邦獨(dú)自站在御花園里,耳邊似乎又響起了那刮鍋的刺耳聲音。二十年過去,這聲音依然讓他心頭冒火。
這事得從沛縣一個尋常的午后說起。那時劉邦還不是皇帝,只是個愛帶著狐朋狗友四處晃蕩的混子。一群人喝得醉醺醺,肚子餓了,劉邦就領(lǐng)著他們?nèi)ゴ蟾缂也滹垺?/p>
大哥劉伯已經(jīng)去世,家里就剩下大嫂帶著兒子過日子。劉邦帶著七八個酒肉朋友浩浩蕩蕩來到門前,大嫂臉都黑了。她不敢直接趕走小叔子,可廚房里傳來的聲響讓所有人都坐不住 - 鍋鏟不停地刮著鍋底,發(fā)出刺耳的"咯吱咯吱"聲。

"看來是沒飯了。"劉邦的朋友們紛紛起身告辭。劉邦卻起了疑心,趁大家散去后溜進(jìn)廚房一看,好家伙,鍋里的飯還有小半鍋。

"大嫂,你這是什么意思?"劉邦攔住正要離開的大嫂。
"什么意思?我一個寡婦,每天辛苦種地才能糊口。你倒好,整天帶著一幫游手好閑的人來吃白食。你覺得這像話嗎?"大嫂索性把心里話說開了。
這一幕深深刺痛了劉邦的自尊。多年后他成了皇帝,論功行賞時,群臣紛紛提醒他別忘了封賞已故長兄的兒子。劉邦冷笑一聲:"不是我忘記了,只是他娘不是個厚道人。"
可老父親一再央求,劉邦只好勉強(qiáng)答應(yīng)給侄子封侯。但這個侯爵的名號卻耐人尋味 -"羮頡侯"。羮頡,正是鍋鏟刮鍋的聲音。

一個小小的鍋鏟聲,成了劉邦心中二十年的疙瘩。他對功臣尚且能做到"蕭何月下追"的知遇之恩,對自家侄子卻在封爵時都要帶著諷刺。這位開國皇帝心胸之狹窄,由此可見一斑。
有意思的是,當(dāng)年那個看不上劉邦的大嫂,現(xiàn)在反倒成了皇帝的嫂子。她大概做夢也沒想到,那個成天游手好閑的小叔子,竟然真能當(dāng)上皇帝。更沒想到的是,當(dāng)年的一聲鍋鏟,會讓自己的兒子背上這么個令人啼笑皆非的侯爵稱號。
歷史總是充滿戲劇性。劉邦能把當(dāng)年張良深夜獻(xiàn)圖的恩情記一輩子,卻也能把大嫂刮鍋的"羞辱"記二十年。這位開創(chuàng)大漢天下的皇帝,在對待親情時卻顯得格外斤斤計(jì)較。

而這個"羮頡侯"的稱號,不僅記錄了一段家族恩怨,更成為了歷史上最具諷刺意味的爵位之一。后人談起,無不感嘆劉邦此舉既顯圣心之小,又見帝王之威。
第二章 "廢物"二哥:從代王到落魄侯的人生劇變
劉喜這輩子最得意的事,大概就是當(dāng)過幾天代國的王。可這份榮耀沒保住幾個月,就被他自己給做沒了。
在劉家兄弟里,劉喜是老爹最喜歡的兒子。別看劉邦后來當(dāng)了皇帝,在老爹眼里,這個老三就是個游手好閑的主。反倒是老二劉喜,整天忙著地里的活,還會精打細(xì)算賺點(diǎn)小錢,深得老爹歡心。
要說劉喜也有點(diǎn)小聰明。種地時,瓜果蔬菜什么時候種最好,他都門兒清。做小買賣時,哪個季節(jié)該囤什么貨,他也算得明白。這種本事在鄉(xiāng)下地方,確實(shí)夠用了。
可惜天不遂人愿。劉邦當(dāng)了皇帝,二哥劉喜也跟著沾光,被封為代王。代國在今天的山西一帶,北邊緊挨著匈奴的地盤。這下可把劉喜給難住了 - 種地、做買賣他在行,治理一個國家可真把他給問住了。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