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信大家最近都會看到一個消息,中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總設計師黃旭華因病逝世。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能很多人對核潛艇沒什么概念,網上有這樣一個舉例,如果說“雜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讓我們吃飽,那么黃旭華則是讓我們挺直腰桿。

核潛艇意味著是什么?可能很多人沒有概念。但是核潛艇自1954年問世以來,70多年過去了,世界上公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也不過6個,分別是美、俄、英、法、中、印。

中國是世界上第五個擁有核潛艇的國家,我們的第一艘核潛艇于1970年下水,比第六個宣稱擁有核潛艇的國家印度早了將近40年(印度是2009年才下水)。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旭華院士和袁隆平院士)

插一句,朝鮮2023年也宣稱有核潛艇,但有聲音說,朝鮮的只是搭載核武器的常規(guī)動力潛艇。

這側面說明,核潛艇技術并不簡單。月小牙個人理解是,如果說原子彈打破了帝國主義的核壟斷,那么核潛艇則進一步筑牢了我們海上長城。

更不簡單的是,黃旭華等科研人員最初研發(fā)核潛艇時,面對的是一種“三無”的局面——無圖紙資料、無權威專家、無外來援助。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第一代核潛艇工程四位總師合影。左起:趙仁愷、彭士祿、黃緯祿、黃旭華)

是黃旭華等科研人員,經過艱苦卓絕的努力,克服重重困難,才使得我國的核潛艇事業(yè)從無到有。

也因為黃旭華等科研人員的可貴精神,一些文藝工作者紛紛以黃旭華為原型,創(chuàng)作了相關作品。

比如黃旭華的家鄉(xiāng)廣東省,由廣東省話劇院創(chuàng)排了話劇《深?!?,講述黃旭華隱姓埋名三十載,為實現(xiàn)國防科技發(fā)展從追趕到超越,白手起家、百折不撓、殫精竭慮打造國之重器的艱辛歷程,追溯與回望了新中國艱苦卓絕的強軍之路。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插一句,除了黃旭華,我國第一代核潛艇工程的另一位總設計師彭士祿也是廣東人。彭士祿的父親還是著名革命先烈彭湃。

《深海》上演后,主創(chuàng)團隊特別想請黃旭華院士到現(xiàn)場觀看演出,為此還先后三次到武漢演出。但直到第三次演出時,剛剛做完腰部手術的黃旭華院士才得空前來觀看。

《深?!吩拕〉闹鲃?chuàng)團隊其實非常尊重黃旭華院士,在創(chuàng)作之初就征詢過黃院士的意見。黃院士對話劇創(chuàng)作非常包容,他表示科學是嚴謹?shù)模囆g則要充滿想象力,鼓勵主創(chuàng)團隊大膽去做。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黃旭華院士在觀看話劇《深?!罚?/p>

不過話劇的觀眾可能沒有影視作品那么多,好在除了話劇《深?!?,連續(xù)劇《功勛》也有講述了黃旭華院士的故事。

《功勛》以李延年、于敏、張富清、黃旭華、申紀蘭、孫家棟、、屠呦呦袁隆平等首批8位“共和國勛章”獲得者為原型,以單元劇的形式,分別講述他們的奮斗歷程和人生故事。

其中,《黃旭華的深潛》單元由楊陽導演、申捷編劇,黃曉明飾演“第一代核潛艇總設計師”黃旭華,陳好則飾演黃旭華的妻子李世英。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可能有人不了解楊陽導演,但大家應該都知道她執(zhí)導的另一部作品——由劉亦菲、陳曉主演的《夢華錄》。

《功勛》聚集了眾多實力派演員,關鍵是質量過硬,所以播出后好評如潮,摘得眾多獎項,包括飛天獎、白玉蘭獎和金鷹獎等。男演員王雷還憑借《功勛》榮獲飛天視帝。

不過《功勛》雖好,但許多觀眾對《黃旭華的深潛》單元普遍不太滿意。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是因為其他單元除了清晰生動地講述了主角的故事,還塑造了許多生動的人物。

像《能文能武李延年》單元的編劇就表示,他們不僅是在講述李延年的故事,更是在講述千千萬萬志愿軍的代表。所以編劇除了講好李延年故事,也創(chuàng)作了很多各有特點的戰(zhàn)士形象。

相比之下,黃旭華院士研發(fā)核潛艇明明有許多精彩故事,《黃旭華的深潛》單元卻沒有講好故事。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比如該單元采用多線敘述,每集開頭都講述1988年“長征四號”核潛艇按設計極限在南海進行深潛試驗的場景,這是我國核潛艇研制工作一個關鍵事件。

但這場試驗意義重大,卻也危險重重。

因為此前的深潛是在特定范圍內活動,執(zhí)行任務區(qū)域有限。而極限深潛試驗則是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過突破極限以獲取珍貴數(shù)據(jù),了解自身,卻也宛如在和死亡拔河,十分危險。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更讓人揪心的是,在世界范圍內,就發(fā)生過極限深潛失敗的例子——美國“長尾鯊”號核潛艇就在進行極限深潛航試驗時不幸沉沒,艇上129人無一生還。

所以1988年在進行極限深潛試驗前,許多參試人員心情忐忑,一些人甚至還寫下遺書。

但64歲的黃旭華卻決定親自參與深潛。要知道出于安全考慮,在黃旭華以前,核潛艇總設計師是不參與深潛試驗的。黃旭華是全世界第一位參與深潛試驗的核潛艇總設計師。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幸運的是,試驗最終順利完成,也標志著我國核潛艇事業(yè)的一大進步。我們的核潛艇不再是溫室的嬌花,而是真能下五洋捉鱉的jun事利器。

但遺憾的是,《黃旭華的深潛》單元并沒有交代清楚這個重要事件的價值和危急情況。

像劇中幾乎是一閃而過的打算盤,其實也大有深意。核潛艇涉及幾萬個零件,需要計算大量數(shù)據(jù)。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時計算機已經問世,國外科研時可以借助計算機減輕工作量,但國內計算機數(shù)量稀少,同時還有其他科研團隊也需要使用計算機。

條件艱苦,于是黃旭華他們就用算盤、磅秤等“土辦法”一遍遍演算稱重。

但數(shù)千噸的核潛艇在下水后,卻發(fā)現(xiàn)其試潛、定重的測試值,竟與設計指標完全一致。由此可見黃旭華等核潛艇科研人員的嚴謹周密。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劇中提及的黃旭華太太李世英為其理發(fā),似乎是黃旭華頭發(fā)不好打理,其實真實原因是黃旭華覺得排隊理發(fā)浪費時間,于是其太太便專門為其理發(fā)以幫助他節(jié)約時間。

現(xiàn)實中的黃旭華沒有見到父親最后一面,而母親去世后,他只拿了母親的一條圍巾作為禮物,從此無論遇到多好的圍巾,黃旭華冬天都只用這條圍巾,以表達對母親的思念。

可惜劇里都沒能很好展現(xiàn)出這些真實又動人的細節(jié)。許多觀眾對《功勛·黃旭華的深潛》不滿也在這里,都是講述功勛人物的故事,為什么其他單元就這么精彩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其實《功勛》的人物原型中,除了黃旭華,袁隆平、屠呦呦、于敏等也是科研人員。

特別是中國氫彈之父于敏,因為他和黃旭華的工作內容都未完全解密,所以兩個單元有不少相似之處,也因此更能凸顯不同單元的水平高低。

不過,相關文藝作品也許不佳,但黃旭華院士的精神卻十分可敬。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里,深情緬懷黃旭華等廣大科研工作者,是他們的努力,特別是他們在艱苦歲月從零到有的奮斗,才讓我們有了今天的幸福生活。黃旭華院士一路走好。

我是元氣女文青月小牙,做娛評中的泥石流。原創(chuàng)不易,侵權必究。你怎么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