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春晚這次又出圈了,從楊麗萍到李子柒,那爾那茜,萬茜……每一個都現實不同的女性美,不是只有剛也不是只有柔,而是十二花神,為啥這樣說?

河南春晚又出大招。
不是只有國風,更有不同味道的女性美。
那爾那茜鼓舞很剛,楊麗萍編導的蛇舞很柔,萬茜十二花神知性美,非遺李子柒傳播美。
還有紅色的舞群,中外箜篌藝術家,她們展現和而不同的美。
他們如何在河南春晚的出圈舞臺上,不同賽道各美其美?

1 很剛的那爾那茜鼓舞,很柔的楊麗萍蛇舞
看過封神的網友,一定對那爾那茜扮演的女將軍鄧嬋玉印象深刻。
鄧禪玉雖然也向往平靜生活,卻為父出征上戰(zhàn)場,擊鼓錚錚策馬奔騰。
她的一舉一動似英雄花木蘭,彰顯女性身上也有剛性之美。
電影中,鄧嬋玉為國出征,卻深知自己為天下百姓,并不只為君王。
這種內心有原則的剛,比單純的外在剛強更可貴。
那爾那茜披著戰(zhàn)甲,她展示的女將軍內外一致剛之美,讓人動容。
再看舞蹈家楊麗萍編導的蛇舞,這是她系列生肖舞的又一個佳作。
伏羲女媧是中國古代神話中,人類始祖的形象。
楊麗萍的蛇來運轉舞蹈,伏羲和女媧如蛇一樣交纏在一起,上身相依,下身交織在一起。
好像陰陽太極圖,又像傳世的伏羲女媧圖。
舞蹈中的的女媧是極致陰柔接納和包容,和伏羲形成陰陽平衡之美。
在楊麗萍的舞臺上,柔從來不是軟弱,而是博大接納,和萬物生靈融為一體之美。
那爾那茜展現的女將軍剛之美,楊麗萍呈現女性包容平衡之美。
美可以是爭奇斗艷,也可以百花齊放,各美其美!
生活中也一樣。
職場上,女人和男人一樣經常面臨競爭壓力,仿佛我們只有永遠第一名,才能不被淘汰。
可現實是,只要你到了中年,年齡就可能淘汰你,你不能逆勢生長。怎么辦?
不如在自己的年紀,找到適合自己的賽道。比如我,原來做傳統(tǒng)雜志,現在干脆做自媒體。繼續(xù)寫文章做自己想做的事。
這個賽道一樣充滿競爭,但找到最合適自己的方向持之以恒,必有收獲。
你相信我們可以在自己的賽道,各美其美嗎?


2 李子柒的童心和十二花神萬茜的知性之美
2024年11月,李子柒回歸,發(fā)出非遺漆器短視頻,立即吸引國內外眾多流量。
曾以美食視頻聞名的李子柒,如今早已不再僅僅是網紅,更是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播者。
古典生活美的踐行者和中國非遺文化的傳播者。
李子柒在央視春晚大氣溫婉,在河南春晚,知性又嬌俏。
只見她一人到春晚非遺現場,探尋那天南海北的非遺作品。歡欣雀躍,流連忘返。
此時的她不像是文化大使,更像一個充滿童真參加廟會探尋美的孩子。
這樣的她充滿著求知和傳播文化的赤誠童心之美。
再來看萬茜的十二花神美在何處?


萬茜身著不同色調的古代衣裝,她時而是傲然獨立,苦寒中來的梅花神。時而是浪漫婀娜的桃花神。
時而又是出淤泥而不染的荷花神,時而又是淡泊堅韌的菊花神。時而又是富貴華麗的牡丹花神。
她展示的是一年四季十二個月都有花神護佑美麗的花世界。
她展示的美,獨立的浪漫的,華麗的堅韌的,高潔的,不正是這不用拼命爭斗,也可各美其美的世界嗎?


萬茜的十二花神,不僅僅是十二花神的服裝展示,更帶著一種氣韻和文化氛圍,有種文人的知性美。
不論是李子柒的赤子之心還是萬茜的知性美,都有一種淡然自若,獨立強大的美好。
她們是傳播文化美的使者,自己也綻放著美好。
不同文化底蘊,自然各美其美。
生活中也一樣,我們不僅可以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還可以傳播不同的美。
過春節(jié),我的女朋友們,有人喜歡宅在家里,做各種好吃的,看春晚,寫文章,忙得不亦樂乎,比如我。
有人喜歡出門旅游,去很有年味的潮汕,或者四川過年,分享的照片讓人驚嘆。
有人照?;乩霞疫^年,盡管路上不易,但一年到頭,回家團聚在朋友圈曬家鄉(xiāng)年菜,是必不可少的傳統(tǒng)節(jié)目。
女人不僅可以在生活中發(fā)現美創(chuàng)造美,還可以傳播美,比如在朋友圈分享燈會年菜,還有寫文章拍視頻。這都是在傳播不同地方的美。


3 紅衣舞蹈和中外箜篌藝術家,美美與共
在古老的宮廷建筑旁,舞者們上演一場紅色之舞。
只見她們有時獨自綻放,有時朝著一個方向仰望,有時又輕輕挪步在紅墻邊。
還有搖動身姿,向著太陽。
中國紅和古老的中國建筑浮雕紅墻相得益彰,肅穆配上生動,靜謐加上陽光。
這是中國文化的低調沉靜中綻放紅色之美。


再看中外箜篌藝術家的演奏,干脆就叫美美與共。來自土耳其,美國等和中國的古箜篌藝術家一起合奏經典曲目,展示古老樂器之美。


什么是美美與共,是不分國界,從藝術美的角度,共同傳承和演繹古老樂器之美。
豎箜篌,從波斯傳到中國的西域,在埃及希臘巴比倫等地盛行,也是古代豎琴。
如今,中外箜篌藝術家一起奏響泛箜篌樂器,為大家傳送古老與現代,中外各國藝術之美。
這是真正的古今中外融合的美美與共,各美其美。
生活中也一樣。
同樣看春晚,女人們大多喜歡看美美的節(jié)目。比如河南的國風舞蹈,央視的經典民歌,但也有朋友喜歡接地氣的遼寧小品,天津相聲。
單從春晚就可以看出不同風格的愛好來。
有的人喜歡安安靜靜的欣賞美,有人就喜歡熱熱鬧鬧樂呵呵地看相聲小品。
還有人守著春晚聊天,打牌,忙碌了好多天,好不容易享受過年團聚的氛圍。
女人們,你可以這樣生活,也可以欣賞那樣的生活啊。
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怡姐的話
什么是各美其美,美美與共?
最初由費孝通提出。其核心是人們不僅要欣賞自己創(chuàng)造的美,還要包容地欣賞別人創(chuàng)造的美,將各自之美和別人之美合在一起,實現理想中的大同美。
在河南衛(wèi)視的春晚中,我們看到了不同女性展示猶如十二花神不同的美。
從那爾那茜的剛,楊麗萍的柔,到李子柒的童心,萬茜的知性,再到舞者的中國紅,中外箜篌藝術家的知音之美。
美本就該這樣,各自不同,互相欣賞包容,實現大同。
你的生活中有這樣的包容之美嗎
本文原創(chuàng),圖片為網絡精選,侵權立刪。
《怡小城》追劇探城,一路成長。
全網同名創(chuàng)作,主創(chuàng)王小怡,行走半生依舊愛追劇探城,自由寫作5年,城市記者7年。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