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載:“舜耕歷山,漁雷澤”“天下明德,皆自虞舜始”。
虞舜,中華民族的人文始祖,三皇五帝之一,中華道德文明的鼻祖。

歷山,千佛山,又稱“靡笄(jī)山”“靡山”“舜山”“舜耕山”,濟南三大名勝之一。
虞舜是濟南有記載最早的歷史人物之一。舜生而重瞳,為人孝順友愛,待人以禮。

“舜耕歷山,歷山之人皆讓畔;漁雷澤,雷澤上人皆讓居”,舜帝謙讓恭順的良好品德,深深影響了周圍的人,只要是他勞作的地方,便興起禮讓的風尚,所以咱們濟南自古就有優(yōu)良的文化傳承,濟南人的品行當然至今為世人稱道。
為了紀念始祖大舜,周朝時期就在千佛山之巔建舜祠,內(nèi)祀舜帝與他的兩位妻子。

今又在千佛山山腳下建“歷山溯源”主題園,以“舜耕歷山”“石耒”“玉璧”“玉璜”“文明之光”等雕塑小品,體現(xiàn)歷代名士及典籍中對舜耕歷山在濟南的認定與論證。其中“舜耕歷山”雕塑以大舜為中心,兩位勞作人物為輔助,神象設(shè)在大舜右側(cè)位置,從構(gòu)圖上襯托出大舜為主題,在內(nèi)容上意喻舜帝向臣民傳授耕種技術(shù),造福萬民。
舜的父親瞽叟是個盲人,母親去世早,繼母又給生了個弟弟象,父親、繼母和弟弟對他很不好,經(jīng)常加害于他。

濟南老城中有一條舜井街,街道中段西側(cè)有一眼古井——舜井。傳說,瞽叟讓舜掘井,井挖得很深了,瞽叟和象卻在上面填土,要把舜活埋在里面。幸虧舜事先有所警覺,在井筒旁邊挖了一條通道,才逃得一命。
即使這樣,帝舜仍和善相對,孝敬父母,愛護異母弟弟象,孝德感動天下,深得百姓贊譽,從而帝舜也以“孝感天下”被列入二十四孝之首。

舜的名氣也被當時的部落首領(lǐng)堯知道了,而且把自己的兩個女兒娥皇、女英嫁給了舜,同時還把帝王也禪讓給了舜。帝舜繼位39年,在南巡到蒼梧山(今湖南)時,病重,后崩,并葬九嶷山。
留在濟南的娥英二妃聽到噩耗,傷心得淚如雨下,其淚水化作了珍珠泉和趵突泉。

《水經(jīng)注·濼水》載:“濼源亦謂娥英水,以泉上有舜妃娥英廟故也?!滨劳蝗瓉硪才c舜帝有著淵源,今娥英祠依然在趵突泉畔,后人萬代紀念。

舜是上古五帝之一,其品德優(yōu)良,當了部落首領(lǐng)之后,重新修訂歷法,祭祀天地四時,明定賞罰,加強地方統(tǒng)治,天下人心悅誠服,尤其是其孝德,與儒家學派思想融而為一。
歷山下的濟南,是舜多年生活過的地方,這兒也留下了帝舜無數(shù)的痕跡,濟南的道路、小區(qū)、建筑以“舜”為名的不在少數(shù),諸如舜耕路、舜玉小區(qū)、舜耕山莊等。寬厚里還有一座千年古建筑大舜祠。

這一方水土養(yǎng)育的濟南人,當然也秉承了帝舜的品質(zhì),樂善好施,弟兄友恭,誠以待人。
大舜是中國文明發(fā)軔期的帝王,更是萬世瞻仰的遠古圣人,孔子“祖述堯舜”,孟子“言必稱堯舜”。

走在濟南這座千年古城中,到處都有舜帝的影子,無論是建筑,還是遺跡,以及城中德孝如舜的濟南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