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年5月30日凌晨兩點多,彭老總在空寺洞的住處中焦急地踱步,滿臉都是汗珠。180師整整一個師現(xiàn)在沒有任何消息,彭老總能不急嗎?
此時冒著大雨從百里外的楠亭里趕來的洪學智跑進彭總的住處。彭總見聽見腳步聲,抬起布滿血絲的雙眼看向洪學智:“麻子,你回來了。你看看吧,從來沒發(fā)生過這種事?!?/p>
彭總說著拿起一份電報遞給洪學智,洪學智很驚訝什么事這么嚴重。
彭總非常生氣地說:“60軍出問題了!那個180師失聯(lián)了,各級電臺都聯(lián)系不到。韋杰昨天還說這個師正在往回撤,可派部隊去找,又找不到。”

洪學智這才明白怎么回事,他看了看地圖,又翻閱了幾份電報。
洪學智也意識到事情的嚴重性,他急忙說:“我來問3兵團和60軍?!?/p>
彭總一聽這話就更來氣了:“3兵團和60軍的領(lǐng)導太猶豫,遲疑不決。聯(lián)系不上也不派人找,就在那干等著,白白耽誤了好幾天的時間,這個王近山啊!”
180師失利,志愿軍永遠的痛
就在彭老總擔憂的時候,180師已經(jīng)在分散突圍了,后陸續(xù)歸建。而此次被敵軍包圍的7000余人中,傷亡2000余人,3000余人被俘虜(包括180師的代政委吳成德)。
最后加上留守人員,全師僅剩4000余人。180師的失利是志愿軍永遠的痛。

戰(zhàn)后180師的失利被定性為政治動搖,幸存的老兵們都背負著一些不光彩的身份,他們的委屈也無處釋放,一直都活在陰影之中。
歸國的戰(zhàn)俘也被要求以“狼牙山五壯士”的高標準對照自己,經(jīng)常寫檢討。

60軍軍長韋杰臨終前都還在說:“抗美援朝180師失利,把棍子都打在180師屁股上是不公道的……”
那這樣一件悲痛的事情究竟是怎么發(fā)生的呢?
孤軍奮戰(zhàn)
1951年2月,180師被編入第3軍團60軍序列,入朝作戰(zhàn)。而第3兵團的指揮官就是《亮劍》中李云龍原型之一的王近山。
4月22日,第五次戰(zhàn)役打響,180師作預備隊。在第一階段中,180師一線參戰(zhàn)的10036人,傷亡2392人。

在5月16日開始的第二階段戰(zhàn)役中,原本60軍三個師的任務是牽制當面的陸戰(zhàn)1師和美7師。可是在戰(zhàn)役打響前,為了加強主攻方向的進攻力量,179師和181師分別被調(diào)撥給12軍和15軍,獨留180師完成牽制任務。
雖然勢單力薄,但在5月16日總攻發(fā)起時,180師師長鄭其貴率部渡過北漢江,與美陸戰(zhàn)1師展開了激烈的戰(zhàn)斗,最終完成了牽制任務。

180師悲劇的開始
命運的轉(zhuǎn)折點來到了5月21日,由于糧食彈藥接濟不上,西線美軍又已東援,彭老總宣布第五次戰(zhàn)役結(jié)束,各兵團于23日晚開始全線撤退。
而5月21日,3兵團給60軍其實就是180師下達的命令是:擔任本兵團的阻擊任務,掩護大部隊撤退。
現(xiàn)在的問題是60軍的3個師,散布在150公里寬的戰(zhàn)線上,179師離180師較近,181師離得就太遠了,該如何完成阻擊任務呢?

此前3個師的指揮權(quán)都不在60軍手中,因為撤退命令的下達才全部歸建,作為“光桿司令”的軍長韋杰一直在做收集情報,分析敵情的工作。
因此在3個師歸建后,韋杰以最快的速度作好下一步作戰(zhàn)計劃:179師、180師向北渡過北漢江,在春川西北地區(qū)建立防線;181師全速趕回,作為第二梯隊;各部于5月23晚開始行動。

如果按照這個計劃部署,180師的悲劇完全是可以避免的??上В舅镜囊粭l命令引發(fā)了蝴蝶效應。
5月22日,志司直接下令39軍提前后撤。本來是統(tǒng)一在23日晚后撤,39軍的提前撤退,讓各部以為可以提前安排撤退。
于是3兵團下令180師左翼的15軍在22日后撤,180師左翼防線徹底消失。到這其實也還好,150師的右翼還有63軍,軍長韋杰的部署還是可以執(zhí)行下去的??稍?月23日白天,3兵團又發(fā)出急電。
原地阻擊,背水一戰(zhàn)
5月23日上午,“聯(lián)合國軍”開始全面反撲,就在180師按照軍部的部署邊打邊撤的時候,3兵團又發(fā)出急電:由于各部傷員還有很多沒有運走,命令各部就地開展阻擊,為轉(zhuǎn)運傷員爭取時間。
而電報發(fā)出后,3兵團總部關(guān)閉了電臺,在撤退途中電臺被炸毀,與各軍失去了聯(lián)系。
而此時180師面對的情況是:右翼傅崇碧的63軍擔心被圍,果斷下令提前撤退。整個防線上,180師是唯一突出的部隊。

師長鄭其貴上報軍部,但軍部又聯(lián)系不到3兵團,此時誰也不敢“抗命”。60軍五次電令180師:要在北漢江以南爭取堅守3—5天。
23日晚很好的撤退機會就這樣喪失了。時間來到24日上午,180師通過偵察發(fā)現(xiàn)了敵軍包圍的意圖,上報到軍部,軍部守著電臺沒等到3兵團的任何消息。
直到24日下午,軍長韋杰感覺不能再等了,決定“抗命”,下令180師立即后撤,在北漢江北岸展開阻擊。

可是,這道命令還是來得晚了一些,北漢江的主要渡口都已被美軍占領(lǐng)。180師在24日晚強渡北漢江時,在美軍猛烈的炮火下?lián)p傷慘重,600多名指戰(zhàn)員被激流卷走。
3兵團又一張“催命符”
雖然渡江損失慘重,但180師已經(jīng)脫離了最危險的境地,美軍的包圍圈還未完全形成,只要180師一路快速向北,就有可能徹底沖出去。
可是就在180師的主力都已經(jīng)向北撤退時,25日下午,失聯(lián)了3天的3兵團又突然向60軍發(fā)送急電,命令180師以兩個團在駕德山阻擊敵人,其實就是原地阻擊。

很難想象當時軍長韋杰的心情,只知道他將電報原封不動地轉(zhuǎn)給了180師。
180師師長鄭其貴陷入兩難抉擇:一方面部隊已經(jīng)斷糧了,戰(zhàn)士們都十分疲憊,很多軍官都建議主力繼續(xù)向北移動;另一方面是兵團和軍部的命令。
糾結(jié)再三,師部還是決定:按命令執(zhí)行。就這樣,180師停止繼續(xù)北撤,已經(jīng)出發(fā)的部隊又返身南下,于26日徹底陷入敵人五倍兵力的包圍之中。
慘烈的突圍
陷入包圍后,軍部給180師的命令是固守待援,但師長鄭其貴上報決心突圍獲得批準。
軍部命令180師突圍到馬坪里以北鷹峰山下,并且命令179師前去接應。但179師在接應路上被敵人纏住,無法到達指定地點。

5月27日,當180師兩路突圍隊伍以傷亡2/3的代價突出包圍,抵達鷹峰山下后,迎接他們的并不是接應隊伍,而是美24師的部隊,180師再次陷入包圍。
180師費盡全力攻下主峰,再次請示軍部要求突圍。軍長韋杰親自上機:命令你們集中向史倉里方向突圍,軍部派部隊接應。
但由于突圍時前衛(wèi)部隊走錯方向,師長鄭其貴只能下令分散突圍,這也是后來180師的失利被上升到“政治動搖”的重要原因。
到了5月28日,因為昨日連夜大雨,179師的接應部隊沒能趕到指定地點。180師最后一臺電臺也在突圍時被炸毀,只能下令燒掉密碼本,將400多名指戰(zhàn)員編成三個突擊聯(lián)隊,在師長的親自指揮下,向西北突圍。

直到5月29日后,180師才陸續(xù)歸建,而成功突圍的官兵只有兩千余人。
后來在1953年的夏季反擊中,180師在白巖山、黑云吐嶺方向孤軍奮戰(zhàn)3晝夜,打了一次漂亮的翻身仗,一雪前恥。
吳成德
在5月26日晚的突圍中,代政委吳成德因不忍丟下幾百名傷兵,主動留下率領(lǐng)傷員突圍??墒莾H憑這幾百傷兵,又如何沖出美軍步步緊縮的包圍圈呢?

在嘗試幾次突圍失敗后,吳成德帶著剩下的戰(zhàn)士們在附近山區(qū)打游擊,整整堅持了14個月,一直到最后只剩下吳成德等3人,被美軍搜山時俘虜。吳成德也成為志愿軍被俘人員中職位最高的一位。
1953年,吳成德被遣返回國,后來被開除黨籍、軍籍,遣返回鄉(xiāng),直到1980年才恢復黨籍和軍內(nèi)老干部待遇。
總結(jié)
可能在榮譽高于一切的傳統(tǒng)里,無論什么緣由,兵敗被俘就是可恥的。
但是作為軍人,他們真的已經(jīng)盡力了,他們也是抗美援朝的英雄。當然被俘人數(shù)超過傷亡人數(shù),也證明問題是存在的,后來180師也做到了一雪前恥。
也正是后來180師堅守命令,頑強地阻擊牽制敵人,才給58師的華川阻擊戰(zhàn)贏得了時間。

至于說60軍和180師沒有把握全局,誤判形勢,機械化地執(zhí)行命令。那“三大紀律,八項注意”的第一條是什么?不正是一切行動聽指揮嗎。
被稱為“萬歲軍”的38軍之前不就有過執(zhí)行不到位,貽誤戰(zhàn)機的經(jīng)歷嗎?所以上級的命令到底聽還是不聽,有時候真的很難抉擇。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