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門八將三十八天局當中,有一個能控制別人大腦搞錢做局的手段,叫做海夢攝心局。

此局不可思議之處在于,中局者一旦落入此局就像入魔一樣。

會拼命想著辦法把自己的錢給布局者。

就像那些被詐騙的老人,拉都拉不住,警察告訴他們那是騙子,他們都不相信警察。

甚至還有一些女性,一旦中局,都會主動投懷送抱。

此局更厲害的是,很多入局者知道自己已經(jīng)中局,不但不會破局,還會自己欺騙自己,繼續(xù)深陷此局。

此局的由來在我國的歷史上有很多記載。

但是真正能夠把此局玩的出神入化的,反而是我們現(xiàn)代的一個人。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人名叫王細牛,1958年生于湖北省黃梅縣龍感湖農(nóng)場。

在王細牛八歲那年,他的父親因病去世,家里便沒了收入。

讀到了五年級,王細牛就輟學,學起了木匠,成為農(nóng)場木工。

當時大家都稱呼他為王木匠。

父親的去世,雖然讓王細牛覺得家里的日子過得苦,但有一點讓他感到很舒服。

再也沒有人可以管束他了。

吃喝玩樂,無師自通。

漸漸的,王細牛覺得,中規(guī)中矩的從事木匠,來錢實在太慢了,根本不夠他揮霍。

而且,他想做一番大事,若是一直當個木匠,只會將他囚困在一個小地方。

二十六歲那年,王細牛開始了闖蕩社會,做起了生意。

在這個過程中,他開過舞廳,溜冰場,也辦過招待所,最終都以經(jīng)營不善而倒閉。

欠了一屁股債務的王細牛轉行做起了地下行業(yè),開賭場,放高利貸。

后來因惹事被抓進了監(jiān)獄里。

而這一次進監(jiān)獄的經(jīng)歷,卻成了王細牛命運的轉折點。

王細牛進了監(jiān)獄后,沒事的時候就靜下心來反思自己的人生。

在思考的過程中,王細牛頓悟了一點,他覺得之前自己做的那些生意都是搞小錢。

搞小錢雖然風險小,但是只要出了損失都需要自己來承擔。

而搞大錢,做大事就不一樣了,這里面牽扯著利益鏈,當出現(xiàn)風險的時候可以規(guī)避,或者甩鍋,讓別人去承擔。

出獄后的王細牛已經(jīng)四十二歲了,他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給自己辦一個假戶口。

王細牛這個名字和身份已經(jīng)有了污點,其次,這個名字聽起來很土,一聽就是個鄉(xiāng)下人。

于是他將原來的名字改成了鄭澤。

想要做大生意,就要有一個大的身份。

他將自己全部的存款一萬多塊錢取出來,前往香港注冊了一家名叫金鷹的皮包公司。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為什么去香港?

王細牛思考過,當時國內當大老板的人很少,很多都煤老板。

正兒八經(jīng)做生意當大老板的,基本上是騙子,名聲不太好。

假扮成港商那就不一樣了,這個字不單是金錢的象征,也是信譽和高貴的象征。

就這樣,一個剛從監(jiān)獄放出來不久的勞改犯,搖身一變成了港商。

王細牛利用港商這個身份在深圳,廣州一帶混的風生水起,總體來說也都是小打小鬧。

直到兩年后的某一天,王細牛終于等來一個千載難逢的機會。

從新聞上看到寧夏自治區(qū)政府要改造寧夏賓館,將其打造成寧夏最具特色的建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看到這個新聞,王細牛知道機會來了。

于是,他就花錢委托了一個中間人找到了負責此次改造寧夏賓館的領導。

寧夏的領導一聽是港商,非常激動。

在中間人的前線下,很快就和王細牛見面。

酒桌上王細牛當場就說出自己可以出資4.56億重建寧夏賓館。

并且還要出36億和寧夏政府合作,打造屬于銀川的CBD。

在當時那個年代,港商的身份確實比較特殊,不太好驗明。

加上對招商引資的急迫性,王細牛也成功忽悠住當?shù)氐念I導。

很快,王細牛就和寧夏政府簽訂了引資合同。

合同的內容是寧夏政府提供建設用地,王細牛自己的公司出3.8億元共同開發(fā)寧夏國際村。

王細牛自然沒有這么多錢,別說3.8億,他連三十八萬都拿不出來。

但是王細牛一點都不慌,因為在接下來的兩個月時間,他居然弄來四五億。

那么,他是如何操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