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運的齒輪——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命運的齒輪——石達開兵敗大渡河

1856年,太平天國領導集團經(jīng)歷了“天京事變”后,元氣大傷。翼王石達開也受到洪秀全猜忌,于翌年6月2日負氣出走,此后流動轉戰(zhàn)于南方各省。

1863年5月,32歲的石達開意欲效法劉備,率部由滇入川,準備奪取成都,建立四川根據(jù)地。

翼王石達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翼王石達開

石達開率太平軍抵達安順場(今雅安市石棉縣安順場古鎮(zhèn)),準備北渡大渡河。對岸尚無清軍,石達開下令多備船筏,次日渡河,但當晚天降大雨,河水暴漲,無法行船。

三日后,在大渡河東線防御的清兵來到對岸,太平軍為大渡河百年不遇的提前漲水所阻,多次搶渡不成,糧草用盡,陷入絕境。四萬人馬被阻于此地長達47天之久,最終石達開決心舍命以全三軍,主動投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石達開投降后,清軍收編了石達開所屬部隊,但另外還剩兩千太平軍保留武器,駐扎大樹堡。后來,兩千人中有七百人過河,遣散或被殺。石達開被押往成都后,清軍背信棄義,夜襲大樹堡剩余的一千多人,除三百老幼存活外,其余全部被殺。石達開本人最終也身受凌遲酷刑而死。

而石達開不知道的是,命運的齒輪也由此轉動。

命定之人——宋大順

命定之人——宋大順

宋大順是安順場本地人,當時年僅十八歲的他站在山頭上目睹了清軍圍困石達開之戰(zhàn)。

他當時就在想,面對這一困境,究竟該如何絕處逢生呢?誰也不明白他為什么要思考這件事。后來宋大順參加科舉,考中了秀才,但這個問題一直縈繞在他的心頭。隨著閱歷和學識的增長,還真讓他找到了一條路,但他沒有告訴過別人,好像是在等待著什么。

1935年5月,也就是石達開兵敗七十二年后,也正好是5月。紅軍第一方面軍在長征途中,被國民黨軍隊圍追堵截至大渡河南岸的安順場。此時的紅軍面臨著一個極其兇險的處境,前有波濤洶涌的大渡河阻斷,后有數(shù)十萬國民黨軍隊。與七十二年前,太平天國的翼王石達開面臨的處境一樣。

長征路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長征路線

蔣介石知道紅軍被逼迫到此處時,很是高興,連忙給前方的國民黨將領發(fā)了一封電報:

  • 大渡河是太平天國石達開大軍覆滅之地,今共軍入此……必步石軍覆轍……希各軍師長鼓勵所部建立殊勛。

然而在這個關鍵時刻,毛主席通過總政治部的李富春同志得知了宋大順的經(jīng)歷。此時的宋大順已經(jīng)90歲高齡了,從那個亂世中活下來,還如此長壽,仿佛是帶著某種使命一樣。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當晚,宋大順被請到毛澤東的臨時住處(一家中藥鋪隔壁)。他向毛主席講述石達開兵敗的經(jīng)過,并介紹大渡河的情況,然后力勸紅軍快快過河,切莫停留。他還提出了一個至關重要的建議:大渡河上游300里處有一座瀘定橋,是紅軍渡河的唯一希望。

此后,毛澤東等紅軍領導人全面分析敵情,改變?nèi)娪砂岔槇龆珊拥脑媱?,并擬訂新的部署:由劉伯承、聶榮臻等率領紅軍一師和干部團,從安順場渡過大渡河后,沿東岸北進趕向瀘定橋紅二師主力與紅五團沿大渡河西岸行軍,協(xié)同奪取瀘定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瀘定橋位于瀘定城西,橫跨在洶涌奔騰的大渡河上。橋身全長一百零一米,寬兩米多,用十三根很粗的鐵索連接東西兩岸,九根鐵索為底索,每根相距一尺左右,上鋪木板,以通行人。兩邊各有兩根鐵索做扶手,人走到橋中時,橋身左右擺動,若往下看,無底的深淵令人毛骨悚然。

急行軍,一晝夜奔襲240里

急行軍,一晝夜奔襲240里

可能大部分人的印象中,飛奪瀘定橋只是指搶奪瀘定橋的戰(zhàn)役。但實際上這個“飛”卻是紅軍戰(zhàn)士們急行軍,一晝夜奔襲240里的描述。

1935年5月27日清晨,紅4團在團長王開湘、政委楊成武率領下,從大渡河西岸的安順場出發(fā),向瀘定橋奔襲,總路程320多里。

一開始中央軍委限令三天三夜趕到。對紅軍來說,三天320多里路并不算多。但都是山路,還要不停地打仗。一路急行、架橋、打仗和繞道,第一天只走了80多里。

第二天(28日),軍委又來急電,限29日奪取瀘定橋。也就是說,不到一晝夜的時間,這支部隊必須急行240多里路。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路上還有敵人,瓢潑大雨下個不停?!睉?zhàn)爭親歷者、老紅軍唐進新生前回憶道。

“伸手不見五指,加上饑腸轆轆,又都是泥濘小道,我和戰(zhàn)友們一個個被淋了個透,那次急行軍,是我這輩子所有行軍中最緊張、也是最艱難的一次?!碧七M新說。

對岸敵人也在連夜增援瀘定橋。政委楊成武大膽決定,點起火把,以剛剛被消滅的川軍番號迷惑敵人。當29日的黎明即將來臨的時候,經(jīng)過一晝夜急行軍的紅軍戰(zhàn)士們又累又餓,疲倦極了,衣服也濕透了,他們終于到達了離瀘定橋十里遠的上田壩。

這時,紅軍兵分兩路,一路沿河而上,一路向左側包抄,奪取控制瀘定橋的制高點海子山。紅軍飛速而來,很快占領了瀘定橋西橋頭。這是一座由13根鐵索橫拉兩岸的鐵索橋。紅軍趕到時,川軍已把橋上木板抽掉了,只剩下玄黑冰冷的鐵索懸在那里,橋的那頭,又有敵人把守。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十二名勇士勇奪瀘定橋

二十二名勇士勇奪瀘定橋

面對這種情形,紅四團在沙壩的天主教堂召開了干部會,決定在二營二連挑選二十二名英雄(包括從三連抽調(diào)來的支部書記劉金山),組成奪橋突擊隊。突擊隊都配備短槍、手榴彈、馬刀,由連長廖大珠和指導員王海云負責。

突擊隊沿著鐵索向?qū)Π稕_鋒。其他部隊跟在突擊隊后面,抱著木板一邊鋪橋一邊前進。在敵人的槍林彈雨下,許多戰(zhàn)士墜入了河中,但其他戰(zhàn)士依然奮勇向前。

奪取瀘定橋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奪取瀘定橋

突擊隊剛到對岸橋頭,敵人放火把橋頭的亭子點燃,頓時火光沖天。紅軍奮不顧身地沖去,不顧衣服、帽子著火,一直沖進城和敵人展開了巷戰(zhàn)。敵人集中力量反撲過來,紅軍極力抵抗,子彈打完了,形勢萬分緊急。正在這嚴重關頭,王有才帶著第二梯隊三連沖進來了,接著楊成武和王開湘帶著后援部隊也迅速過橋進了城,經(jīng)過一場激戰(zhàn),終于將守城敵軍徹底打垮。

飛奪瀘定橋紀念碑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飛奪瀘定橋紀念碑

與此同時,紅軍右縱隊占領了龍八鋪以后,由劉伯承、聶榮臻率領向瀘定橋開來。右縱隊到瀘定橋時已是深夜時分。劉、聶由楊成武陪同,持馬燈觀看了這座從此聞名于世的鐵索橋。

隨后,毛澤東、周恩來和紅一方面軍大部隊就浩浩蕩蕩從瀘定橋上越過了天險大渡河。蔣介石南攻北堵的大渡河會戰(zhàn)及其要使紅軍成為“石達開第二”的夢想,尚未把人馬調(diào)攏,就徹底破產(chǎn)了。

歷史的車輪

歷史的車輪

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仿佛有著一種神奇的力量在推動著。宋大順窮其一生,只為等待他的天命人。他的經(jīng)歷和建議,毛主席和中央的決策,二十二名勇士等紅軍戰(zhàn)士的英勇無畏,所有的線條交織在一起,最終挽救了危局。星星之火,終成燎原之勢。

井岡山會師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井岡山會師

但這個過程的艱辛卻是今日的我們很難真正體會到的。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橋橫鐵索寒?!?/strong>毛主席在《七律·長征》這樣寫道。寥寥幾筆,便把當時那場戰(zhàn)役的兇險艱難勾勒得淋漓盡致,不知蘊含了多少艱辛與無奈。

我們的今天,是無數(shù)先烈拋頭顱灑熱血換來的。今日的我們也應告訴先輩們,這盛世如您所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