硯臺,作為“文房四寶”之一,自古以來不但是研磨色料的實用器,更是文人雅士賞玩的上品,是結合了美術、書法、石雕、篆刻等多種藝術形式于一體的集大成者。而張成功作為徐公硯的制硯大家,他的每一方硯臺,都不僅僅是石材與工藝的簡單堆砌,而是承載著他對傳統(tǒng)文化的深刻理解與無限敬意。


一、“天下第一自然硯”徐公硯的前世今生
徐公硯產于山東省沂南縣青駝鎮(zhèn)徐公店村,作為魯硯的重要品類之一,有著“天下第一自然硯”的美譽?!靶纹妗⑸?、質潤、石溫”是徐公硯的四大特點,其石材為單塊自然形態(tài),天然邊沿,自然成趣;其石質堅硬,密度極高,下墨如挫,發(fā)墨如油,堪稱硯石材中之上品。再施以妙手、雕刻成硯,便為徐公硯。
徐公硯的歷史極其悠久,相傳唐朝時期,舉人徐晦進京趕考路過了沂南縣青駝鎮(zhèn),發(fā)現(xiàn)此地有形色奇美的石片。他試磨成硯,并隨身攜帶使用。在開科考試時,正值天寒地凍,眾舉子的硯中之墨皆因寒冷而結冰,無法書寫。唯有徐晦的硯臺墨汁如油,書寫流暢自如,最終他一舉考中進士,并官至禮部尚書。徐晦深感硯臺之恩,遂在年老休官后舉家遷居得硯之地,后聚居成村,便是徐公店,所產石硯被稱作“徐公硯”。

然而歷經(jīng)了千年的風云變幻,徐公硯因為產地偏僻、交通不便以及開采困難等原因,險些湮沒在歷史的塵埃里。
幸而,在新中國成立后,歷經(jīng)了一代制硯大師的發(fā)掘和試制,徐公硯才得以重現(xiàn)在世人眼前,并煥發(fā)出了蓬勃的生機與魅力。
而張成功,則是提到徐公硯一個繞不開的名字。
二、大國匠心?徐公硯制硯藝術家——張成功

張成功,字涵泳,山東沂南人,自幼生長在這片孕育了無數(shù)奇石的大地上,張成功與石頭有著不解之緣。當青年時期的張成功接觸到了徐公硯,仿佛是被歷史深處的呼喚所觸動,那一刻,命運的齒輪開始轉動,一個滿腔熱忱的青年決定將一生獻給這門古老的藝術。
年少時的他曾拜師于著名制硯大師葉連品,得到了啟功、趙樸初等多位名家的肯定與贊賞,并被文化部評為“制硯藝術家”稱號。全國政協(xié)副主席、著名書法家趙樸初看到其作品后稱贊道:“不妨筆縱魚兒戲,蓮葉田田作硯田”。其作也被選送日本展出,中外名家皆給予了很高的評價,并被收錄進日本出版的《魯硯專集》中。
光陰荏苒,從青絲到暮年,張先生四十幾年如一日的制硯,這是他的堅守與執(zhí)著。幾十年間,他獲過獎、上過衛(wèi)視,作品也曾被故宮博物院所收藏,張成功的名字也成為了徐公硯的一張響亮名片。
然而,洗盡鉛華,他依然堅守在制硯的第一線,他點石成金,手下的山石搖身一變成為了文化的瑰寶,并被社會各界的友人所珍藏。



三、千錘百煉?巧奪天工——“張氏徐公硯”的制作
“千錘萬鑿出深山,精雕細琢若等閑”。
徐公硯的制作工藝非常復雜,從采石、選料、設計、雕刻,到打磨、磨光、上蠟、等,一共需要十多道工序。
而尋找到一塊好的料子,便是制作徐公硯的第一步。
自古至今,采石皆是以手工為主,徐公硯的硯石層分布在千層巖的夾層中,開采極為不易。而且并非所有開采出的硯料都可以制作徐公硯,作為挑選硯石的行家,張成功先生最為注重硯石的自然古樸、形狀奇特和紋理天成。
他善于從自然中汲取靈感,每一塊徐公硯的選材都極為考究,力求石質細膩、紋理獨特,仿佛能講述千年的故事。他巧妙運用石材的天然色澤與紋理,通過精雕細琢,讓山水、花鳥、人物躍然硯上,每一刀每一劃都透露出匠人的心血與智慧。就仿佛是點石成金,張先生會根據(jù)硯石的天然形態(tài)因材施藝、因石構圖,根據(jù)石形、石質、石紋、石色認真構思,選擇題材,再進行雕刻。
一方好硯的制作也并不簡單,一塊上好的料子如果沒有遇到一個好的雕刻師,就會變成一堆廢石。

一個好的作品在動刀之前,都有一個漫長的醞釀期,接下來的一鑿一鏟,看似平凡無奇,實則暗藏無數(shù)功力,刻刀在雕刻大師的手中飛舞,刀隨心動、心隨意動,一雕一琢間,物體的質感和陰陽相背逐漸顯現(xiàn)。很多作品,甚至需要用時幾個月才能大功告成,
在他的工作室里,常常能見到他伏案沉思,時而凝視手中的石材,時而揮毫潑墨,在圖紙上勾勒設計草圖。張成功認為,制硯不僅是技藝的傳承,更是心靈的修行。他將個人的情感與哲思融入硯臺之中,使得每 一件作品都擁有了獨特的靈魂與生命力。


四、文化傳承·時代新篇
作為一名徐公硯制硯藝術家,張成功先生用幾十年的光陰,書寫了一段關于石頭、藝術與夢想的傳奇。在他的手中,每一塊石頭都被賦予了生命,每一方硯臺都承載著文化的重量。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正是因為有了這樣的匠人,文化和藝術才能得到傳承和發(fā)展。徐公硯也在傳承中煥發(fā)出了新的生機??磸埑晒Φ淖髌?,既有傳統(tǒng)的韻味,又不失現(xiàn)代的美感。這些作品不僅深受文人墨客的喜愛,也逐漸成為收藏界的新寵。每一次展覽,張成功的硯臺總能吸引眾多目光,人們在這些靜默的藝術品前駐足,仿佛能聽到歷史與現(xiàn)代的對話,感受到那份穿越時空的文化魅力。
同時,張老還積極培養(yǎng)年輕的學生,將徐公硯制作技藝傳授給下一代,讓這份文化瑰寶得以薪火相傳。他深知,技藝的傳承是文化延續(xù)的關鍵。張成功不僅是一位技藝高超的制硯大師,更是一位無私的傳承者。他希望通過自己的努力,讓更多人了解徐公硯,愛上這門古老的藝術,讓這份文化瑰寶綻放出更加奪目的光彩。
讓我們也共同期待,徐公硯這一古老藝術,在張成功及更多后來者的努力下,綻放出更加璀璨的光芒,繼續(xù)傳承與發(fā)揚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
張成功,這位徐公硯的制硯大家,正以他的匠心獨運,續(xù)寫著硯臺藝術的新篇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