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節(jié)氣悄然降臨,明朝的南京城被一層蒙蒙的春雨輕柔覆蓋,為這座歷史悠久的古城平添了幾分詩意與柔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細膩而柔和的雨幕之下,朱元璋端坐在書房之中,手捧唐朝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細細品味其中的韻味:“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韓愈細膩的筆觸,將早春小雨的細膩與潤澤,以及草色初露的朦朧美感,描繪得栩栩如生,字里行間流露出對春天的熱愛與對生命的頌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讀至興濃,朱元璋抬頭望向窗外,蒙蒙春雨如同從天際垂落的珠簾,輕輕拂過古城的每一個角落。他深知“春雨貴如油”,每一滴細雨都蘊含著生命的律動,承載著大地的期盼。對于以農(nóng)業(yè)為本的國家而言,春雨的及時與充沛,是豐收的希望所在,是百姓安寧與國家繁榮的基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天象瞬息萬變,原本柔和的春雨突然變得急促而猛烈,仿佛天際的閘門被猛然打開,大雨傾盆而下,瞬間將南京城籠罩在一片雨幕之中。雨聲如鼓,敲擊著窗欞,也激蕩著朱元璋的心弦。他再次望向窗外,雨勢磅礴,雨水如瀑布般傾瀉而下,沖刷著大地,也沖刷著他的思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這急轉(zhuǎn)直下的雨勢中,朱元璋的靈感如泉涌般迸發(fā)。他意識到,這不僅僅是一場普通的春雨,更是一場充滿生機與活力的“新雨水”。這個“新”字,不僅象征著雨水的嶄新與獨特,更寓意著生命的重生與希望的萌芽。于是,朱元璋揮毫潑墨,寫下了《新雨水》:“片云風駕雨飛來,頃刻憑看遍九垓。楹外近聆新水響,遙穹一碧見天開?!?/strong>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首詩展現(xiàn)了帝王詩歌特有的宏大與豪邁。首句“片云風駕雨飛來”,以云、風、雨三元素構(gòu)建了一幅生動的畫面,仿佛風駕馭著大片烏云,驅(qū)使著雨水急匆匆地降臨人間。一個“飛”字,生動地描繪了雨水之急迫,預示著這場春雨的非凡氣勢。

緊接著,“頃刻憑看遍九垓”,用“頃刻”強調(diào)雨水之迅猛,而“遍九垓”則夸張地表達了雨水覆蓋之廣,展現(xiàn)了春雨的充沛與及時,以及對大地萬物的滋潤與呵護。

接下來的兩句,“楹外近聆新水響,遙穹一碧見天開”,則將視角拉近至眼前與遠方。門楹之外,新降的雨水滴滴答答作響,清脆悅耳;而遙望蒼穹,一片碧綠映入眼簾,仿佛雨水洗凈了塵埃,讓天空變得更加清澈明亮,預示著新的開始與希望。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中國歷代帝王中,朱元璋的文化起步雖低,但他通過自學與幕府中文士的交流,逐漸掌握了經(jīng)史知識,并展現(xiàn)出卓越的文學才華。《明史》稱贊他文武雙全,其文學成就也被《四庫全書》收錄。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朱元璋的文學創(chuàng)作中,不乏一些文人雅士難以企及的“粗豪之作”,這些作品大氣磅礴,極具特色。例如朱元璋仿黃巢所作的《詠菊花》:“百花發(fā)時我不發(fā),我若發(fā)時都嚇殺。要與西風戰(zhàn)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strong>這首詩展現(xiàn)了他非凡的氣魄與深厚的文學功底。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大雨過后,南京城顯得更加清新與生機勃勃。而朱元璋的《新雨水》,也在這場春雨的洗禮下,煥發(fā)出了新的光彩。在這首詩中,朱元璋不僅表達了對雨水景象的贊美之情,更寄托了對國家繁榮、百姓安康的美好愿景。他以帝王的胸懷與仁愛之心,將個人的感悟與國家的命運緊密相連,使得這首詩具有了更加深遠的歷史意義與文化內(nèi)涵。

《新雨水》因此不僅是一首贊美雨水的詩作,更是朱元璋作為帝王,對國家、百姓深沉情感的抒發(fā),展現(xiàn)了他獨特的帝王情懷與高尚情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2025年的雨水節(jié)氣,即2月18日10時42分星期二,農(nóng)歷乙巳蛇年正月二十一日,這個特殊的日子里,朱元璋的《新雨水》與韓愈的《早春呈水部張十八員外》交相輝映,共同訴說著雨水節(jié)氣的美好與深遠意義,共同承載著對生命的贊美與對未來的期盼。

雨水節(jié)氣,讀這兩首詩,如同春雨般滋潤著人們的心田,激發(fā)著人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與追求。祝大家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