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千里不留行
我國的初婚人數從2013年的頂峰期2386萬直接下降到2021年的1158萬,直接腰斬了51.5%確實挺讓人揪心的。對于年輕人不愿結婚生孩子這個話題,汪中求說“現在年輕人生育意愿低或許也是好的,不生育或許是正確的,畢竟努力的目的是為了讓生活更幸福,我們沒必要站在勞動力的角度去思考人口的增長?,F在大家擔心的無非就是說人口紅利沒有了,這也是社會鼓勵大家生育的原因。但事實上這個出發(fā)點本身就是錯的,這個出發(fā)點不是為了大家幸福而搞起來的”。

換句話說,如果年輕人認為生一個孩子幸福感爆棚的話,你再去勸他們生孩子是對的,所以汪中求覺得如果你站在人力資源這個角度過度的強調什么后繼無人然后勸年輕人生育,不好意思年輕人可能接受不了,因為在他們看來這不是為他們的幸??紤],所以大家的建議他們肯定是不會接受的。汪中求也列舉了現在小年輕不愿意結婚的三大壓力:首先就是對自己的前途并不知情,就像翻山越嶺的時候,能不能成功翻越那座山其實自己心里是沒譜的,更何況翻山越嶺的時候還負重前行了。
汪中求

而汪中求也說了自己那一代人壓根沒有壓力這個概念,因為那個時候工資固定,窮是沒錯,但是當時窮的踏實,當時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三年以后買個彩電,四年以后買個摩托車,這都是很確定的事情。但是現在呢,身上即使有個30萬都不敢亂動,因此年輕人怎么知道明天怎么活呢,所以大家并不敢隨便把包袱背上來;然后就是現在的年輕人對自己人生的看法要比老一輩更加通透,他們很明白人生要的是什么,當然是幸福,并不是別人強加給你的所謂追求。

只有在幸福的前提下再來提追求才是合理的,年輕人現在的想法很簡單,那就是只有我幸福了才能去追求那些我認為值得追求的東西,否則一切免談。汪中求說現在的年輕人和當時自己那個時候情況不一樣,當時自己是稀里糊涂就成家了;最后一個就是對小孩子的成長問題年輕人是沒有把握的,他們不知道怎么去對一個小孩子負責,現在養(yǎng)個小孩并不是說添雙筷子就行了,現在的小孩子還得格外注重培養(yǎng)問題,現在的年輕人拋開物質追求來講精神層面的對孩子的責任感也是分外的重,既然覺得無法承擔這個責任當然一開始就選擇不承擔了。汪中求還重點提了一句“主動不承擔責任對社會沒有風險,當時承擔責任后在丟棄對社會的破壞力就太大了”。
新生兒

說白了就是與其讓一個孩子莫名其妙出生然后流落街頭還不如不要生出來,這樣對社會的影響才是最小的。汪中求對年輕人的需求還是有足夠的了解的,他知道痛點在哪里、矛盾在哪里,他始終認為我們應該理解年輕人。
版權所有 侵權必究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