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路(泰山路-華山路),這一段的長江路就是德陽的發(fā)展史。
這條路,是德陽建市之后的第一條市區(qū)主干道,也是政商、文化、經(jīng)濟、城市形象聚集的一條路。
時至今日,長江路依然是德陽“行政級別”最高的一條路。在這條路的兩旁,全是重量級的單位。

“一條長江路,半部德陽史”,可以這么說。
在這條路的兩側,有太多德陽建市初期建設的建筑。它們就像歲月的守望者,靜靜訴說著往昔的故事。
比如,這個五交化大樓,那是時代的印記,見過它的朋友起碼已經(jīng)30歲以上了。而且要土著居民身份證才得行。

要是沒見過五交化大樓,那德陽電影院你多半也未曾謀面,它們都是那個時代的標志性存在。

這條路上現(xiàn)存的建筑,有很多“老東西”,像物資大廈,像德陽大廈。
也就是德陽大酒店那棟樓,現(xiàn)在叫新德大酒店。
讀書那會,生物老師罵人用歇后語罵,他罵你是德陽最高的樓——德陽大廈(傻)。

德陽大廈以前也不叫德陽大廈,叫供銷社大廈。
1988年五交化大樓修建后的兩年,也就是1990年11月籌建市供銷大樓,初名叫供銷大廈。1992年9月“購物城”開業(yè),12月附設的德陽大酒店開業(yè)。群體建筑統(tǒng)稱為德陽大廈,建筑總面積約3萬平方米,樓高15層、約60米。在當時可是相當氣派的存在。

在過去,要是能在德陽大酒店上班,那可是一件值得驕傲的事情,旁人都會投來羨慕的目光。
以前,路過這,都不敢往里面多看幾眼,覺得那是好高端的場所。
后來,在都還沒有手機的年代,我們總會把約會的碰頭地點放在“德陽大酒店”,地標建筑,總是好找一些。

你可能都不曉得,“德陽大酒店”有一天,突然就換成了現(xiàn)在的新德大酒店。
若不是四匯集團,拉了一把“德陽大酒店”,很可能,現(xiàn)在這棟樓里面,最多的就是波斯貓網(wǎng)網(wǎng)。
最近幾年反而經(jīng)常去新德大酒店吃席,吃過德陽這么多地方的宴席后,我反而覺得新德大酒店的性價比很高。
結婚那陣,要不是它檔期太滿,我就在新德大酒店辦了。

如今,新德大酒店的名字變了,內部裝修也煥然一新,可從1991年算起,歷經(jīng)33年多接近34年的歲月洗禮,它的外表卻沒有太大的改變。
直到最近,看到“新德大酒店外立面改造項目”的設計方案,才猛地想起,自己已經(jīng)很久沒有踏入老城區(qū)了,曾經(jīng)吃不起的麥當勞,現(xiàn)在不想吃。



唯獨人民商場消失不見已有好些年頭,可那酸辣粉的獨特味道,卻始終在記憶深處縈繞,揮之不去。
揮之不去的還有一些人。
長江路與南街、涼山街交匯的十字路口,見證了無數(shù)人的青春歲月。在那里,我們曾肆意歡笑,也曾黯然神傷,許多青春的故事在此上演,又在此落幕。
如今,大家都已不再年輕,歲月在我們臉上刻下了滄桑的痕跡,而長江路上的“老東西”卻即將迎來新的蛻變,變得更加時尚和年輕。
當初說好一起白頭,它卻偷偷焗了油。
曾經(jīng)一起玩耍的朋友,如今已各奔東西,不見蹤影;
曾經(jīng)的女朋友,也早已消失在茫茫人海,徒留回憶在心頭。
回首過往,長江路不僅是城市發(fā)展的見證者,更是我們情感的寄托之所。
那些在長江路周邊度過的日子,是生活最質樸的模樣,也是青春的樣子。
如今,看著它即將以全新的姿態(tài)示人,心中滿是感慨。這座城市在歲月的長河中不斷成長,而我們也在各自的人生道路上歷經(jīng)風雨。

長江路的變遷,就像一面鏡子,映射出時代的更迭和個人命運的起伏。
它承載著過去的回憶,也孕育著未來的希望,無論時光如何流轉,它都將永遠鐫刻在德陽的歷史長卷中,成為我們心中永不褪色的記憶坐標,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德陽人在時代的浪潮中勇敢前行,去書寫屬于這座城市和自己的新篇章。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