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難哄》像白糖水。
字面意思。白砂糖加白開水的經(jīng)典糖水。
沒有冰可樂的爽咧刺激,不如茶水健康養(yǎng)身,更無咖啡的提神醒腦。
它屬于“純愛劇”。不是日式純愛片的純情,而是中式青春言情的純粹。什么人生、職場、夢想等等形而上的東西,統(tǒng)統(tǒng)不在它的呈現(xiàn)范圍??戳肆珓≈挥袗矍?,純談戀愛。其它的一概不談。戀愛腦觀眾狂喜。

所以《難哄》的口碑勢必會兩極化。
喜歡的朋友會覺得很對口味,俊男靚女舒心養(yǎng)眼,簡簡單單甜甜戀愛,生活已經(jīng)夠苦了,看個劇這樣就挺好。
不喜這類型的觀眾眼中,其清湯寡水毫無波瀾起伏的劇情,未免太過乏味無趣。
總得來說,《難哄》還算得上是部及格線以上的作品,并無太過致命的問題,只需看適不適合自己,選擇觀看即可。

不過從目前播出幾集的水準來看,《難哄》的上限并不會太高。
別著急反駁,我提兩個例子。
其一,韓劇《那年,我們的夏天》。
拍得也是純粹的愛情,細膩至極,愛情里兩個人的癡與怨、愛與不舍刻畫得淋漓盡致,堪稱近幾年的愛情劇天花板。它真實到像是讓觀眾又歷經(jīng)一次戀愛。
人生自是有情癡,此恨不關(guān)風與月?!赌悄辏覀兊南奶臁返拇嬖谙蛴^眾證明了,哪怕是純粹的愛情,也能拍得極好看。

其二,王家衛(wèi)的《花樣年華》。
劇情豈止簡單,簡直簡單極了。片里,觀眾沉浸的是情緒,曖昧、掙扎、壓抑、遺憾。
片外,觀眾賞的是梁朝偉和張曼玉的演技。兩人的眼神、表情、動作,處處藏著的都是戲,
別誤會,我不是要拿《難哄》與這兩部作品作對比。只是想讓有的朋友明白,佳作的水準線在哪。

論故事的細膩程度,論演員的演技情緒,《難哄》都還有著極大的提升空間。說它上限不高,絕不是有意抹黑。
《難哄》的故事,幾集下來脈絡(luò)已經(jīng)相當明了。一句話足以概括。
女主溫以凡當年因遭到性侵害事件,應該是覺得自己“臟了”,所以與小男友說了分手,多年后重逢,被迫合租相處,最后破鏡重圓,皆大歡喜。
分手原因是我的猜測,故事目前其實并未具體展開,只是通過幾次閃回,陰晦地表達了溫以凡那段黑色過往。
不過八九不離十,應該就是這么個事。劇集不止一次提到溫以凡遭到過性騷擾事件,從出租屋到職場,“漂亮”成了這個女孩的禍。

這也是劇集目前唯一看上去具備話題度的點,可以用來大大加強人物的復雜程度。但從劇情安排來看,導演顯然沒打算在這塊做文章。
目前看起來女主的過往,與劇集的愛情部分割裂感十足,沒能很好地和人物相結(jié)合。
你可以認為是章若楠的演技欠缺了點,但我更認為是劇情上缺乏鋪墊和烘托,直接導致女主的感情戲份和人物塑造,幾乎可以說是各演各的。
這是《難哄》在故事上一個遺憾的部分。

另外,人物的塑造也有問題,主要在于男女主的呈現(xiàn)。
他兩給人的感覺是一致的,都是看起來冷冰冰的,像兩個悶葫蘆。
你冷酷,我比你還冷酷。你悶,我比你還悶。
兩人在一起時的臺詞,加起來可能都沒有女二一個人多。
小說里人物會有內(nèi)心活動,讀者可自由發(fā)揮想象,但電視劇不一樣,在沒有臻入化境的演技支撐下,把男女主都設(shè)計成悶葫蘆,是相當別扭的。這還是有OST的加持,要是去掉背景音樂,估摸兩人的相處戲份,觀眾看著得尷尬地摳腳趾。

我理解男主“悶騷”的人設(shè),我也明白女主的余情未了,但你不能就讓人物把這些揣在心里,讓他們在各自的世界心里下起雨。
得把兩人往一塊湊,要拍出兩性之間呼吸急促的情緒反應,要拍出心里的弦“deng~~”顫動的那一下。
但是《難哄》沒有這些,呈現(xiàn)在觀眾面前的,就是一個帥哥和一個美女,只有人物,沒有情緒和故事。兩人同框時仿佛兩臺高顏值掃地機器人,禮貌避讓絕不碰撞。但凡找個婚紗攝影的師傅給指導指導也不至于這樣。
用時興的話說就是,兩人看起來沒有CP感。

我看到有朋友說,這是因為兩人都是“淡顏”系。還怪起長相了,演員的爹媽也是平空背了口鍋。這跟什么顏壓根無關(guān)。許光漢也屬于淡顏一掛,但你看《你的婚禮》,片子雖然不怎么樣,但許光漢和章若楠的CP感卻是足足的。
只能說《難哄》的人物之間的細節(jié)相處設(shè)計,有大問題。

當然,《難哄》也有值得一提的亮點。
從制作上來看,它“韓劇感”十足。韓國這地兒整天妄想些有的沒的,這也申遺那也申遺,最該申遺的韓劇卻是沒見提上過日程。
說《難哄》韓劇感十足,絕對是夸。
柔光濾鏡下的街景,精心設(shè)計的構(gòu)圖轉(zhuǎn)場,OST與畫面的高度融合,無一不在強化浪漫化的視覺體驗。

比如男女主同時從衛(wèi)生間出來多年后的重逢,跨年夜兩人的擦肩而過,為她打架后車內(nèi)為他涂藥等,都通過慢鏡頭和特寫放大情感張力,試圖制造韓劇里經(jīng)典的“心動瞬間”。
包括每集結(jié)束時的畫幅變化、EP N的小標題單集名,“故事未了”的環(huán)節(jié)等等,韓劇感太足。哪怕只是學了點皮毛,質(zhì)感上也看著大不一樣。
別覺得跌份,一百八十多年前魏源就知道“師夷長技以制夷”了,做利好觀眾的事,不丟人。先把基本面子上的東西學到手,再循序漸進往深處挖。

看看現(xiàn)在的韓劇愛情題材作品,除了上述的《那年,我們的夏天》之外,《我的解放日志》將愛情與存在主義哲思結(jié)合,《二十五,二十一》在青春成長中嵌入時代創(chuàng)傷。
再看《難哄》,水平還停留在少女言情的“造夢”階段,想要融入“女性生存環(huán)境”來拔高價值,但又能力有限未能將社會議題真正內(nèi)化為故事的血肉。
好在大方向是學對了。哎,也不知是該夸還是該損了。
商務(wù)/阿樂(微信:pachongsw1)
進影迷交流群加微信:caodahua1994
期待您點個在看,分享給更多人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