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月主題)- 家庭關(guān)系重塑 * --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請回答1988

““小時候踮腳夠不著的糖罐,長大后要買一屋子?!?/strong>

——這句話會讓你想起什么?

你是否發(fā)現(xiàn)自己有著某些“奇怪”的行為:

路過便利店,你會不會突然拐進去買下一整盒小時候不被允許吃的彩色糖果?

路過玩具店時,你是否會對著櫥窗里的毛絨小熊多看幾秒, 回憶起那個被父母拽著離開玩具店的瘦小身影?

成年后的我們,總在某個不經(jīng)意的瞬間,替那個蹲在記憶角落的小孩,輕輕補上一塊缺失的拼圖。


01
那些藏在歲月褶皺里的“小孩”

1. 糖果罐子:甜味的“時間倒流”

現(xiàn)在我可以一口氣買十包跳跳糖了,可為什么還是嘗不出當(dāng)年的味道?”——28歲的@匿名

小時候被嚴格限制吃糖的孩子,長大后可能囤滿一柜子進口糖果巧克力;曾被指責(zé)“浪費錢買零食”的人,如今總在深夜拆開包裝精致的甜品禮盒。

那些過度攝入的甜,不是貪婪,而是一場遲到的“自我允許”。仿佛多吃一顆糖,就能融化掉小時候攥著小手卻不敢開口的酸澀。

2. 時間叛逆者:搶回失去的“時間”

我就是要躺著看云,把高三錯過的午覺都補回來?!?/strong>——25歲的@匿名

那些曾被嚴格管控的時光,正在被報復(fù)性熬夜、突然的旅行覆蓋,有人深夜刷短視頻到天亮;有人突然訂一張機票,去陌生的城市漫無目的地游蕩。

這種對自由的極致追求,本質(zhì)是在補償童年被剝奪的空白?;蛘哒f“每個深夜不睡的人,都在重播被快進的童年片段?!?/strong>

3. 情感代償者:點贊與晚安的“存在證明”

“我換了100個頭像,只為了聽到一句‘你真好看’。”——29歲的@星星

有人不斷更換頭像發(fā)朋友圈,只因“被點贊才覺得存在”;有人維系多段曖昧關(guān)系,只為聽到那句“我在”。

那些深夜的對話框,不過是在尋找童年缺失的回應(yīng):“我在這里,你看見我了嗎?”

4. 衣柜深處:裙與鞋的戰(zhàn)爭

“我買了三十條裙子,可鏡子里的自己,依然像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31歲的@匿名

小時候穿堂姐舊衣服的女孩,現(xiàn)在每天換不同風(fēng)格的穿搭直播;曾被嘲笑“土氣”的少年,如今成為小眾潮牌的收藏家。

我們試圖用布料與色彩重新拼貼自己,卻在某個清晨發(fā)現(xiàn):那些層層疊疊的衣物下,包裹的仍是躲在窗簾后偷看同齡人嬉戲的、局促不安的身體。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02
未寄出的信:給抽屜里的小孩

這些笨拙的“補償”,就像星星縫補黑夜的傷口。

我們買玩具、囤零食、收集裙子與鞋,不過是想穿越時光,拍拍那個小孩的肩:“你看,現(xiàn)在的我能給你想要的了?!?/strong>

可真正該被擁抱的,或許不是如今的“超額補償”,而是當(dāng)年那個攥著衣角不敢開口的自己,那個被否定時偷偷紅了的眼眶,那個在游樂場門口低頭數(shù)螞蟻的下午。


03
補不完的拼圖,走不出的迷宮

那些過度補償的行為,像一場和自己的漫長的捉迷藏游戲——我們提著燈追趕記憶中的小孩,卻忘了停下來說一句:

“你不需要完美,你生來就值得被愛。”
此刻,我想邀請你:
在評論區(qū)畫一道“時光傳送門”,告訴童年那個小小的自己,你現(xiàn)在最想帶TA去做的、最平凡的一件事。

(比如:“我想帶你去街角新開的書店,讀一下午漫畫,不用擔(dān)心有人催你回家?!保?/stro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