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必過來人都深有體會,家里的娃長到兩三歲,是最讓人頭疼的時候。他們精力旺盛,自我意識特別強,事事與你對著干,偏偏表達能力有限!日常的種種表現(xiàn),讓不少家長直呼“鬼見愁”!
他們學學把“不”掛嘴邊,叫洗澡說不,叫吃飯說不,叫收拾玩具說不……只要稍有不合他心意,就會哭鬧撒潑甚至滾地上。當初你眼里的乖寶寶,不知怎地突然就變成了一個“小惡魔”!

而且這個階段,很多寶寶可能會經歷人生第一次“挨揍”。雖說打罵有一定的震懾效果,但畢竟不是長久之計,而且極端的方式還會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帶來很大負面影響。
其實,寶寶這些看似叛逆和無法理解的行為背后,隱藏著成長規(guī)律,讓我們一起來見招拆招!
秩序敏感期:一應順著他來
你家寶寶是不是也有段時間變得特別固執(zhí),必須什么都得按他的意思來,連玩具都要一個個排好序,并且精確到大小、方向、順序、角度、間隔等,以供他隨時檢閱。

這是說明,寶寶的秩序敏感期來了!蒙特梭利表示,兒童有兩種秩序感,即內部秩序感和外部秩序感。而這個階段,是他們正在追求外部世界的秩序。
這種情況,家長別破壞寶寶的秩序感,也不必阻止其行為。最好的方法,就是順應寶寶,支持他并讓他保持自己的小世界井然有序,這樣還能培養(yǎng)他講衛(wèi)生、守規(guī)則的好習慣。
霸道愛粘人:教他正確表達
有些寶寶到了某個階段特別喜歡粘著人,但他們表達愛意的方式略顯霸道,比如抱著媽媽的腿不讓去上班,或總拉著鄰居家的小妹妹不放手。

有些孩子表達感情的方式比較熱烈。這種情況,我們需引導,讓寶寶學會表達自己的喜歡,而且可以用不同方式,比如親親臉頰、微笑打招呼、親切問候、分享玩具等,讓孩子學會尊重他人的感受。
各種求關注:多陪伴
寶寶有時候愛插嘴,還經常大喊大叫,這可能是他想要博取關注的一種表現(xiàn)。比如家里來客人時,寶寶就總搶占話題,或故意制造一些動靜引起大人的注意等。
這種情況,爸媽平時需要多陪伴寶寶,每天講晚安故事,有情緒時抱抱他,平時多表揚,并鼓勵他表達自己觀點。孩子感受到愛與關注,就不會無理取鬧了。

愛瞎操心:順勢引導
有時候寶寶對于一些小事,特別執(zhí)著。比如家里剛拖的地還沒干,他就非指著讓你一點一點擦干;在外面見垃圾到有沒投進垃圾筒里,他非要去撿起來,否則的話就會非常焦慮不安。
2-3歲的寶寶正處于模仿、學習階段,他們認為一切要按照既定規(guī)律、符合預期,才會有安全感。作為家長,我們要理解寶寶的這種執(zhí)著,不必過度阻止,只需耐心解釋、安撫,或轉移注意力即可。

結語
面對寶寶一些“鬼見愁”的行為,家長也無需過于焦慮,其實孩子每個行為背后,都是成長的足跡,我們需要耐心引導,溫柔陪伴,讓寶寶在愛與理解中健康成長。
回首教育孩子的歷程,我發(fā)現(xiàn)自己曾經做過許多錯事,有時甚至用了極端的方式,為此我深感愧疚!如果能重來一次,我一定會更有耐心,再也不責怪孩子的任性!
只可惜,每個孩子的成長只有一次,有些道理明白得太晚。所以從此以后,不再打擊孩子的天性,不再錯過孩子成長的每一個細節(jié)。
以上,與各位家長共勉。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