親愛的讀者們,如果你感覺最近沒有收到我們的推送,可能是因為公眾號又調(diào)整了推送規(guī)則,導致推文沒有推到你們的跟前。請星標我們,或是多多給我們留言,點贊,人海茫茫,不要走散哦~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撰文 | 寬寬

編輯|晨仔

在大理時,我時常冒出“這是我一生中最好的時光”這樣的念頭,因為天地那樣遼闊,萬物那樣鮮活,自我的世界可以那樣安靜。

有時焦躁、煩悶,坐到書桌前,電腦桌面常年是一幅石濤的畫,看上幾分鐘,現(xiàn)實世界便向身后退去,自我凝視的鏡頭被升高、拉遠,那些耗費力氣編織的生活,輕易就被廣闊的天地覆蓋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 電腦桌面上石濤的畫。

早上常被群鳥的“吵架”聲鬧醒,它們隔著不遠的枝頭,互相“叫罵”,有帶頭的,有附和的,聽一會兒會被逗笑。鳥語里仿佛含著情態(tài),有時尖利,有時纏綿,有時歡快,有時婉轉(zhuǎn)地像在撒嬌。

坐在窗前吃早飯,看著窗外大樹上撒歡兒飛躥的松鼠,忽然停下,隔窗同我們對視一會兒,再唰唰唰躥到頭頂?shù)牟A稀?/p>

那樣遼闊又安靜的時空,尤其適合讀莊子,“萬物與我并生,天地與我為一”,這樣的意涵,適合在靜中體悟,而非在腦中思考。

沉溺書中類似御風飛行的心流體驗,在那個時空總輕易降臨。

前幾日,在北京家中翻開,曾經(jīng)像附著在書頁上的,一種時空寂寂的氛圍,幽幽地消散了。

又翻看《夜晚的潛水艇》,看到《裁云記》中曾特意圈出的句子:

“在深山里研究海中久已滅絕的巨大生物,有一種甜美的荒誕感。

我并非想成為一名學者,只想找一處深淵供我沉溺?!?/p>

當時感到穿越時空的共鳴,再讀,多了時光易逝的遺憾。

由由給我念去年在大理時寫的幾句詩:

生活平平,鳥鳥吟吟。

微風清清,學校欣欣。

如今聽來,很有點“當時只道是尋?!钡囊馕丁?/p>

又念一首,是前年暑假的一個雨天,她寫道:

我聽著雨落的聲音,

我聽著萬物的聲音,

我靜靜地聽著,

坐在燈下,

坐在這燈火通明的地方,

靜靜地,靜靜地,

聽著......

此時我唱起歌,

仿佛萬物都在聽著。

翻看她那時寫的詩,畫的畫,或許是當媽的濾鏡太厚,覺得充滿著虛靈不昧的真性。

邊看邊對著她一通夸贊,句式反復圍繞“世界上最什么的孩子”,她聽多了就會懟我,“媽媽你太夸張了,你又沒養(yǎng)過很多的孩子”。

假期親友相聚,問及由時,我通常忍不住贊揚,又想含蓄,效果就難免凡爾賽,由由在旁邊聽著,冷靜地感嘆:“我媽又開始夸我了。”

換我懟她:“怎么的,還不能夸呀,你要有這種女兒你也忍不住,你又沒有。”

說完,我好歹能收斂一會兒。

她的第一個十年,作為父母刻意而為的,是想要她“見天地”。見天高地厚,見山高水長,見萬物自得,知曉人活天地間,得敬畏、謙遜,不要唯我獨尊。

若她以后能往文化深處走,逐漸靠近“天人合一”的內(nèi)核,那些存于生命早期的感受與經(jīng)驗,會幫助她不只將其看作一個哲學命題,而是一種存在意義。

看到Deepseek這樣描述AI時代從事文學與藝術創(chuàng)作的人類:“在算法的驚濤駭浪中,依然選擇用血肉之軀對抗虛無的勇者。”

我想到莊子,與人類作為共同體的革新同步發(fā)生的,是個體反復陷入存在焦慮與意義危機,他像預判了人類的預判,不是“對抗虛無”,而是以虛靜之心“與萬物并生”。

生命是道的顯化,是天地間的藝術,千百年流淌的情感與精神,是無數(shù)血肉之軀共同的創(chuàng)作。

莊子的“獨與天地精神相往來”,是不論境遇,一個人有一顆心,就能夠承載的,關于存在的永恒意義。

這種意義,是毛姆寫的:“一個人能觀察落葉、羞花,從細微處欣賞一切,生活就不能把他怎么樣?!币彩囚斞赶壬鷮懙模?strong>“惟有在人生的事實這本身中尋出歡喜者,可以活下去。”

我每一次凝視古畫,每一次凝神施針,每一次以手寫心,都感受著這種意義。

由寫下“我聽著萬物的聲音......仿佛萬物也在聽著”,不過是又一次,這種永恒意義在個體生命中的顯化。

思及此,我跟由說,你這首詩我要抄下來貼書桌上,作為提醒——不要忘了萬物的聲音。

她讀罷舊作,意猶未盡,寫了首新的,與過去時光相應和:

生活緊緊,車聲鳴鳴。

窗外樓樓,房中書書。

同望明月,卻各一邊。

何時相見?只等夏天。

生活平平,鳥鳥吟吟。

此時已無,只望遠方。

微風清清,空氣新新。

何時可聞?只知月明。

就這么懂了“思念”,十歲的思念里,沒有人事,都是萬物。

以及,不得不開始領受一個無法回避的天理——人生所有選擇,首先意味著失去。

來到第二個十年,她開始跟我探討種種“人生道理”,終于來到我的舒適區(qū)。

我說,每個階段都有主題,我們不能既要又要還要。

就像河流改道,離開原來的河道,流入新的河道,如果要把河道都占上,那得發(fā)洪水才行,同時也失去了方向。

她立馬總結(jié),以前的主題是,“花草樹木小動物,開心快樂一萌物”。

新十年呢?她想了會兒說,“強身健體,讀書學習,得有本事,做共產(chǎn)主義接班人。”

嗯,這是回來北京學的新詞兒,我立馬捧場,“境界真高”。

這十年,我想你盡情地在閱讀中沉溺,在歷史中,在文化中,在無數(shù)個他者的生命河流中,“見眾生”。

去累積命運的常識,去靠近天理的本質(zhì),去感受心靈的觸動,等待被觸動指引,去走向自己的天命。

前人的家訓、家誡萬語千言,說到這十年,無非要“立志”。

放蕩不羈任情恣性的嵇康,寫給兒子的絕筆,第一句“人無志,非人也”。因樹無根不長,人無志不立。諸葛亮誡子,“非志無以成學”,因從善如登,從惡如崩,“志不立,天下無可成之事”(陽明)。

人無志,遇事易魂不守舍,東倒西歪,遇虛無也虛無,遇雞血也雞血,無論社會進步還是衰退,都容易成為被存在焦慮與意義危機反復折磨的那個。

再往后,父母無法跟隨的那些個“十年”,去行萬里路,在事上磨,歷經(jīng)人世的真相,在真實的人生中校準年少時的志向,發(fā)展出自己的體驗。

一生很快就過去了,但不要潦草地滑過。

若人生實在難如己意,還有心靈世界全然由你主宰。況且人生任何際遇,其實核心都在自己。

一跟她談論人生,就想傾盡所有,喋喋不休。人們反感“爹味兒”太重,我想我這算不算“媽味兒”。

其實旁觀生命成長,她是顆什么種子,要長成什么樣,不在父母的想象中,常覺有更潛隱的力量,在暗中驅(qū)動。

如她常跟我說:“我覺得我們的世界是被操控的,被一種我們想象不到的更高的力量操控著?!?/strong>

我也這么覺得。

是不是紀伯倫也曾有這樣的了知,才會寫出:“他們(孩子)的靈魂,住在‘明日’的宅中。”

而我們,只是“暫時替宇宙保管她”。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本文原載于公眾號:寬寬寫字的地方

本文作者:寬寬,寫作者。

本文配圖均來源于網(wǎng)絡,版權屬于原作者。

Read More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好好虛度時光

更美,更自由的可能

公眾號|視頻號|微博|豆瓣|荔枝FM|小紅書

搜索:好好虛度時光

應聘撰稿人請發(fā)送“應聘”至后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