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喧囂,是當代都市生活的寫照,于是不少人開始在喧囂之外,找尋一個寧靜且能夠安放身心的精神家園。
近年來,“城市文人風”悄然興起,這種融合了東方美學、質樸韻味與知識分子沉靜氣質的獨特風格,正逐漸成為越來越多人的心之所向。
今天,我們有幸走進一位屋主的家,感受這份獨特的寧靜與美好。屋主將家安置在杭州良渚,一棟由普利茲克獎得主戴衛(wèi)·奇普菲爾德設計的住宅中。住宅毗鄰大屋頂、曉書館,眾多展覽和文化活動匯聚一堂,共同營造出濃郁的人文氣息。


屋主喜愛閱讀,對于居住的首要需求,是一面可以收納上千本藏書的書墻;同時,健身區(qū)也是新家清單上的必選項,這里要能容納下劃船機和日常的健身器材;除此之外,質樸又具有品位的調(diào)性,溫暖而自然的色調(diào),筆直理性的線條,共同框定了整體的裝修方向。



房子原始結構是較為規(guī)整的三居室,在空間改造時,設計師將封閉式廚房改為開放式,并置入吧臺功能;陽臺納入客廳,采光得到最大限度釋放,地臺則成為健身區(qū);原來的過道占比過多,造成空間上的浪費,導致其他區(qū)域較為擁擠,設計師在這里置入一道斜墻,重新規(guī)劃過道空間,分出衣帽間、臺盆、家政區(qū)域;同時,更改主臥門朝向,讓客廳、餐廳、主臥以一條生活軸線展開,并設計了洄游路線,動線更為合理;除此之外,因為屋主是獨自居住,衛(wèi)生間合二為一,實現(xiàn)了四分離,再合理規(guī)劃出洗衣區(qū)域,使用起來更便捷。


將陽臺納入客廳后,整個空間的采光得到了最大程度的釋放,光線毫無保留地灑入室內(nèi)。從陽臺望去,滿眼皆是綠意,寧靜與愜意撲面而來。這里仿佛是一個“隱秘的桃源”,隨著自然的韻律自在呼吸,為居住者的心靈提供了一處安然棲息的港灣。

為了將自然氛圍引入室內(nèi),特意設計的四扇窗,如畫框般定格四季流轉的景致。中間兩扇可對開,讓空氣在室內(nèi)自由穿梭,為居所注入自然的呼吸與靈動。

正如毛姆的那句,閱讀,是一座隨身攜帶的避難所。于屋主而言,閱讀不僅是心靈的棲息之所,更是通往自我與靈魂深處的入口。
對愛書之人來說,上千本藏書的妥善安置成為設計的核心課題。客廳的一面墻被巧妙打造成開放式擱架,形成兼具設計感與實用性的書墻。深色幾何體塊錯落有致地分布其間,不僅滿足了海量藏書的收納需求,更營造出秩序與美感兼具的視覺體驗,讓書籍成為空間中最具魅力的裝飾。

沙發(fā)融合了置物功能,可以將瑣碎的小物件收納其中,讓居家環(huán)境始終保持干凈與整潔。需要時,還可以靈活變形為一張沙發(fā)床,以供隨時小憩。此外,客廳頂面預留了投影幕布的位置,晚上開啟,即可變成私人影院,享受靜謐而沉浸的觀影時光。

實木與編織結合的中古椅,與空間整體調(diào)性相適配,閑適的午后,坐在這里啜飲一杯咖啡,閱讀之余抬起頭,便可遇見正對著的絕美窗景。

保留承重柱、拆除隔墻后,兩個小陽臺之間得以互通,鏤空部分采用了黃銅和不銹鋼進行造型處理。
屋主平日里有健身的習慣,地臺區(qū)域自然預留出健身區(qū),劃船機有了合適的安身之處,立起時,也可以完美地靠在黃銅桿上。

客廳與餐廳一以貫之,用同樣款式的暖水泥色地磚通鋪出空間的和諧氛圍與溫潤質感;為了保留層高、實現(xiàn)照明、控制預算,頂面采用了軌道燈形式,極簡線條將頂面巧妙切割,打破了原有的單調(diào)觀感,同時也呼應了過道的斜墻。


空間的材質與色彩比例拿捏得恰到好處,在返璞歸真中生發(fā)出都市凈地的意味。
當夜幕降臨,暖黃色的燈光亮起,暈染出家的獨有氛圍,無論是呼朋喚友還是一人食,都能擁有舒適的體驗。



屋主平日的飲食習慣偏向輕食化,很少有中式爆炒的需求,于是原本的廚房被改為開放式,打破傳統(tǒng)廚房的封閉感后,整個區(qū)域也變得更加通透、寬敞。
墻面拐角置入吧臺,不僅能滿足日常簡餐的需求,還能作為休閑小憩的場所,為生活增添一份隨性與自在。吧臺設計與L形開放吊柜保持了形式上的統(tǒng)一,簡潔的線條和流暢的造型,外加隔板的巧妙運用,進一步減輕了視覺重量,讓整個空間更顯輕盈。


為了不影響廚房動線,保證落地窗完整性,設計師精心規(guī)劃了L形櫥柜,既滿足了烹飪和收納的功能性需求,也不會阻礙光線進入和空氣流通。
材質選擇上,墻面和櫥柜臺面均采用了不銹鋼材質,易于清潔,有效減少油污附著,契合屋主對易清潔材質的偏好,同時表面沒有接縫,極簡中又帶著克制的美。


以木質材質打造的斜墻,完美解決了過道空間浪費的問題,入口由大到小逐漸變化,給予延伸之感,頂面的三角形凹槽如同路標,牽引出日常動線。主臥的兩扇門連通衛(wèi)生間與客廳,圍繞著斜墻形成洄游動線,活化空間,為生活帶來些許意趣。

過道一側的兩間房,一間留做臥室,一間用來作為屋主的工作間。升降桌+格子柜的組合,實用便捷,大大提升了工作效率。


從餐廳側進入主臥,選用的是對開式移門,不僅提升了空間開闊感,更為家增添了精巧的細節(jié)。另一側通往衛(wèi)生間的門,采用了窄邊框門套,弱化存在感,讓空間的度更加自然流暢。同時,考慮到未來父母或客人留宿的需求,衛(wèi)生間門采用了單面鎖設計,確保屋主休息時,他人使用衛(wèi)生間不會干擾到主臥安寧。

主臥窗簾選用了日夜簾,可根據(jù)需求靈活切換模式,既能滿足采光需求,又能保證隱私。



次臥的家具延續(xù)了主臥風格,確保整體空間的和諧統(tǒng)一。床頭靠背和床頭柜均采用了精致的邊框設計,與墻上的裝飾畫相互呼應,共同構成了一幅優(yōu)雅的畫面。而家具的棗紅色調(diào)與地板的木質色彩相得益彰,為空間增添了一份溫暖與質感。



雙臺盆、淋浴區(qū)座位,都為未來家庭成員的增加提前做了準備。
原本的兩間衛(wèi)生間合二為一,寬敞的空間給予了設計更多的可能性。臺盆、淋浴房、馬桶間和小便斗四分離,高效簡潔。
轉身之間在過道拐角遇見的春意,午后書墻上流轉的光影,吧臺邊喝一杯親手制作的咖啡,文人氣質的空間,滋養(yǎng)著居住者的日與夜。在這個無人打擾的空間里,他傾聽內(nèi)心的聲音,回歸最本真的自我。獨居,是一場與自己的深度對話,而家既是能構建內(nèi)心安寧的能量場,更是通往美好與自由的“任意門”。
編輯|Kiki
文字|諾威爾卡
設計與圖片來源|向以設計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