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沐清歌的這種享樂主義修仙精神,無形之中與當下年輕人的精神狀態(tài)相契合。她的“去仙味”剛好對應了年輕人的“去班味”,精準狙中了大家“活在當下、快樂最大”的情感需求。

作者|夏爾、編輯|孤鴿

乘著春節(jié)喜慶的余溫,鄧為、向涵之主演的仙俠劇《仙臺有樹》博了個好彩頭。

自2月7日開播以來,該劇熱度一路走高,愛奇藝站內(nèi)熱度值破8000,多個平臺熱度登頂。甚至有人拿它與銀幕上的《哪吒之魔童鬧海》比較:“看過魔丸,也該看看魔子了?!?/p>

作為鄧為出道四年來主演的第一部一番作品,《仙臺有樹》早在播出前就已備受矚目。播出之后,鄧為飾演的蘇易水也不出所料的成為劇中的一大看點:黑發(fā)蘇易水傲嬌腹黑,英俊冷酷;白發(fā)師尊憂郁深情,眼角眉梢滿是破碎感。

觀眾在為蘇易水傾倒的同時,也給他貼上了新晉“互聯(lián)網(wǎng)男友”的標簽,令其連續(xù)六周蟬聯(lián)貓眼角色熱度榜冠軍。

蘇易水連續(xù)六周成為貓眼角色熱度榜冠軍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蘇易水連續(xù)六周成為貓眼角色熱度榜冠軍

除蘇易水出圈外,《仙臺有樹》亦不乏其他看點:“換乘師徒”的驚喜設定,敘事節(jié)奏的沉穩(wěn)推進,以及人本位的敘事邏輯……對于非粉絲向觀眾來說,《仙臺有樹》稱得上是一部乍看不起眼,細品有新意的作品,絕不僅僅是好嗑那么簡單。

離經(jīng)叛道的“換乘師徒”

離經(jīng)叛道的“換乘師徒”

《仙臺有樹》由晉江知名作者狂上加狂的同名小說改編而來,講了一個仙俠甜虐故事。為了區(qū)別于傳統(tǒng)仙俠劇的基本套路,該劇在人設與情感關(guān)系上做出了一大突破——以“師徒交換身份”為主軸的別樣師徒戀。簡言之,就是“換乘師徒”。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清歌撩撥蘇易水

18年前,西門派掌門沐清歌收蘇易水為徒,但在她因盜走集天地惡念、擁有毀天滅地功能的靈泉而遭到四大門派聯(lián)合圍剿時,蘇易水也參與其中,給了她致命一擊。臨死前,她給蘇易水下了“刺面焚心咒”,并將自己的命門與西山派的宗門令融合,“要整個西山陪葬”。

為了救回師父,也為了守護西山,蘇易水用自己的半顆金丹和一分神魂催動轉(zhuǎn)生樹滋養(yǎng)了沐清歌的殘魂,助其重生。18年后,沐清歌轉(zhuǎn)世為薛冉冉,蘇易水為了護薛冉冉周全,又將薛冉冉收為徒弟,由此開啟了一段師徒身份逆轉(zhuǎn)的“換乘”戀愛。

相較傳統(tǒng)的單一師徒關(guān)系來說,《仙臺有樹》玩出了多種花活:由換乘模式帶出了更多元的CP效果,有種“一對CP,兩種風味”的意思;師徒關(guān)系中的禁忌感與背德感也由此增強,更具戲劇張力。

由于沐清歌轉(zhuǎn)世前后性格迥異,外加蘇易水與沐清歌、薛冉冉的相處模式截然不同,所以就造就了兩種CP關(guān)系,并指向了不同的極限拉扯與嗑點:沐清歌與蘇易水是女師男徒(女A男O),相處模式是“瀟灑肆意女魔頭X純情倔強小狼狗”;蘇易水和薛冉冉是男師女徒(男A女O),相處模式是“高冷破碎師尊X直球陽光少女”。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蘇易水與薛冉冉的師徒戀

“師徒虐戀”本身并不新奇,自2015年《花千骨》問世后,這類設定就陷入了類似的敘事框架,比如師徒關(guān)系看似難以逾越實則情難自禁,比如師父往往要為徒弟犧牲、而徒弟卻大多要反過來虐師父,又或者師徒之間涉及正邪抉擇?!断膳_有樹》也嵌套了類似的敘事框架,只不過它設定得更全面、扭曲,更千回百轉(zhuǎn)。

蘇易水和沐清歌“換乘師徒”的關(guān)系,進一步放大了背德文學的禁忌感,讓兩人的情感在陰暗中爬行,從潮濕泥土里開出卑微的花。甚至于,創(chuàng)作者還加入“替身文學”,在戲劇張力上進一步加碼——愛上蘇易水后,薛冉冉以為蘇易水心中所念自始至終只有沐清歌,于是就開始吃沐清歌(自己)的醋。

甫以兩人錯位般的雙向付出,令人愈發(fā)唏噓:上一世,她為他封印靈泉,不惜被人誤會,犧牲性命;這一世,他護她、愛她,力求彌補曾經(jīng)的遺憾,“本尊閉關(guān)18年,每一天都在懲罰自己沒保護好你?!?/p>

鄧為飾演的蘇易水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鄧為飾演的蘇易水

不僅如此,“換乘師徒”這一設定還很有梗地放大了男女主的趣味互動,節(jié)奏輕快讓人看起來不費勁。

比如,蘇易水受薛冉冉做徒弟因倒反天罡招至天降驚雷,險些喝不到拜師茶,但他偏不信邪,愣是收下這個徒弟。又或者,由于玉蝶中存在兩人前世的“師徒契”,所以縱使師徒身份互換,也仍存在血脈壓制,令蘇易水有時不得不聽命于薛冉冉,鬧出了許多笑話。

可以說,憑著“換乘師徒”的新鮮感,《仙臺有樹》算是在仙俠師徒虐戀賽道中闖出了一條新路,即便重生再續(xù)前緣、互相救贖的路子有些老套,卻也能讓人耐著性子追下去。

敘事步步為營

敘事步步為營

除了“換乘師徒”的設定,《仙臺有樹》的敘事也有自己的特點,呈現(xiàn)出舉重若輕、步步為營的節(jié)奏,算得上是仙俠劇中比較會講故事的那一類。

以劇名中“樹”這個意象為例,貫穿故事始終,碰撞出了人物劇烈的宿命感。沐清歌送蘇易水的生日禮物是一棵樹,“春日有新綠,夏日遮風雨,秋天摘果子,冬日拾枝燒柴”;蘇易水也反哺給了沐清歌一棵樹——轉(zhuǎn)生樹,精心呵護沐清歌的殘魂,任草木與愛意瘋長。

沐清歌的“種樹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沐清歌的“種樹說”

沐清歌說,“一個屋子有了樹,便不再只是屋子,而是‘家’”。所以“樹”又和“家”這個意向牽連到了一起,成為拉近沐清歌、蘇易水關(guān)系的重要介質(zhì)——當蘇易水被親人拋棄、利用后,沐清歌卻接納他,給了他一個安身立命的家。

而“仙臺有樹”也就此延伸,有了更深一層的表達:種樹為家,守護彼此;他們在仙臺找到了自己的家,也希望全天下的人家都安在。

具體到劇里,《仙臺有樹》在敘事上還具有一大特點,就是它總能給觀眾帶來新的期待,讓觀眾不斷地產(chǎn)生好奇與興趣。

劇集一開頭就是蘇易水率四大門派圍剿、殺害沐清歌,此舉直接帶出了三個問題:沐清歌真的是個十惡不赦的女魔頭嗎?蘇易水“欺師滅祖”,真能算得上是一個好人嗎?這種“拼死”開局,會為男女主的后續(xù)相見帶來怎樣的影響?

跟隨這三個疑問,《仙臺有樹》的故事正式拉開了帷幕。沐清歌轉(zhuǎn)世薛冉冉長大成人后,蘇易水第一時間找到了她,將她收至麾下,教她研習法術(shù),零幀起步。蘇易水這么做到底圖什么?故事由此轉(zhuǎn)入倒敘,用了大量的篇幅去交代兩人的過往,解答了其中的隱情。

而觀眾也很快就知曉了蘇易水和沐清歌的兩面性:蘇易水殺師父也救師父,只因他對師父又愛又敬,兩人有誤解,有怨懟;沐清歌之所以被世人視作“女魔頭”,只因她張狂肆意,不按常理出牌,不被世俗章法所束縛,但在她的不羈背后卻藏著救蒼生的俠義之道。

向涵之飾演的沐清歌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向涵之飾演的沐清歌

編劇在解答舊問題的同時,會不斷地拋出新問題。比如,倒敘了解事情原委后,很快便亮出了新鉤子:蘇易水和薛冉冉的師徒關(guān)系該如何進行?薛冉冉如何找回前世記憶?恢復記憶后,他們的關(guān)系又會經(jīng)歷怎樣的變化?

如此不斷地“挖坑—填坑”,既讓《仙臺有樹》保持了有條不紊的敘事節(jié)奏,又構(gòu)建出了主人公前世今生、相互交織、雙向成長、雙向救贖的宿命感,讓觀眾能夠更好地沉浸在故事里。

人本位思想

人本位思想

相較人設、敘事上的穩(wěn)定發(fā)揮來說,《仙臺有樹》的視覺水平則表現(xiàn)得有些“飄忽”,廉價質(zhì)感與華麗特效來回切換,有可能是制作經(jīng)費分配不均導致。

劇中出現(xiàn)的飛天遁地的打斗場面,大多只是網(wǎng)游質(zhì)感,呼風喚雨、電閃雷鳴的門派斗法,草草幾個回合就了事,缺乏酣暢淋漓的沉浸感。不過,涉及男女主情感推進的特效部分,則靈活生動,很是驚艷。比如第五集里樹種種下后,從生根發(fā)芽到開枝散葉再到花開蔥蘢,整個過程就被刻畫得非常細膩。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仙臺有樹》網(wǎng)游質(zhì)感的打戲

相比特效,《仙臺有樹》的實景顯得更出挑一些。人、仙、魔存在的不同空間都有不同設計,煙火氣、仙氣、魔氣各自依托不同的背景與濾鏡:人間吃食多,一副熱鬧的蒸騰景象;修仙世界植物多,頗有一派采納天地元氣的仙風道骨;魔修世界陰冷蕭瑟,多用絳紅、暗紫、深黑等暗色調(diào)突出魔族的群體差異。

雖然設計上對人、仙、魔做了明顯的區(qū)分,但《仙臺有樹》卻并未在階級、差異上做文章。相反,它用了大量的筆墨去強調(diào)人本位思想。

男主角蘇易水和信奉“我命由我不由天”的哪吒類似,都被視為“異類”——蘇易水被父親滴入靈泉培養(yǎng)成“魔子”,哪吒則是“魔丸”轉(zhuǎn)世。他們都具有堅定的反抗意識,蘇易水一直相信自己可以戰(zhàn)勝靈泉,逆轉(zhuǎn)命運;而哪吒則抵抗天雷,與權(quán)威叫板,與規(guī)則抗衡。

女主角沐清歌更是個隨性之人,收徒弟只為討自己歡心,她收蘇易水為徒,全因?qū)Ψ介L得好。她從不把飛升成仙看在眼里,因為這件事一聽就很寂寞,遠不如在人間吃喝玩樂瀟灑快活。

沐清歌的“入世說”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沐清歌的“入世說”

在她看來,“若鄙視七情六欲,又如何兼愛蒼生”。作為修仙界的一股清流,她甚至把自己愛美、愛吃、愛紅塵的理念寫進門規(guī),讓西山派弟子效仿,“不可濫情,更不可不動情?!?/p>

雖然行事特立獨行,但沐清歌卻堅守正道,奉行善念。因為幼時吃過苦,所以她愿“為他人撐一把傘”,就算只是幫人從河里撈驢,那也是做了功德一件。

沐清歌的這種享樂主義修仙精神,無形之中與當下年輕人的精神狀態(tài)相契合。她的“去仙味”剛好對應了年輕人的“去班味”,精準狙中了大家“活在當下、快樂最大”的情感需求。

這讓《仙臺有樹》在甜虐之外,具備了一種直抵內(nèi)心的情感價值共鳴,而這種共鳴也是眼下仙俠劇在突破與轉(zhuǎn)型中努力找尋的新的情緒點。畢竟,在看膩了仙俠劇的老套路后,觀眾都希望能在新劇中捕捉到一些更有靈氣、更具共情、更能激發(fā)表達欲的東西。仙俠師徒虐戀上新,真的好嗑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