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導語
很多老人是念舊的,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越來越重視親情,希望親人之間多來往,要和和睦睦的。
然而,很多時候,往往會事與愿違,與親人之間的關系并非是走通的越親密,就越和睦,很多時候,是越走得近矛盾越多。
講述人:66歲的蔣大爺
蔣大爺今年66歲,退休有6年了,退休后,蔣大爺沒什么事情可做,他就常常跟親友們相聚。
可能是因為年齡大了吧,蔣大爺對于親情也看得比較重了,平時常常掛在嘴邊的話就是:親三代,走萬年。
三五不時的,蔣大爺會跟親戚朋友聯(lián)系,請他們喝喝茶,吃吃飯,聊聊天。因為大家都是親戚,他的條件還不錯,其他人趕不上,所以他大方的承擔了這些聚會的費用。

本來,蔣大爺想的很美好,以為跟親戚朋友走近一點,對他也是有好處的,大家在需要的時候,可以相互的幫助。
大家年齡都差不多,子女也多半是在外打工,家里留下的都是他們這些老家伙,大家都是親人,相互幫忙下不正正好嗎。
話題有,還有著很多美好的回憶,沒事情的時候,一起聚聚,談笑風生,多么美哉。
他從未曾想到過,跟親戚朋友走的太近了,是禍不是福,會給自己帶來麻煩。
退休后,他選擇了從城市回老家養(yǎng)老,人嘛都講究落葉歸根,而他的根在農(nóng)村。現(xiàn)在的農(nóng)村出行也挺方便的,自己又有車,很是方便。
更重要的一點事,親戚朋友們有很多,回農(nóng)村養(yǎng)老不至于孤單,無事可做,還能相互的照顧。
所以回家養(yǎng)老后,蔣大爺每個月都會約著親友們一起來家里做客兩三次,買菜的錢,喝的等都是他自己掏的腰包。
他們喝茶聊天,什么事情都能聊上兩句,也因此,導致很多不該拿出來聊的事也聊了。比如:孩子的收入,在哪里工作,自己的存款等等。

很多時候,聊的時候不覺得有什么,也沒想過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可,麻煩就是來了。
這不,前段時間一個親戚說是家里的孩子要結婚了,差點,讓蔣大爺幫忙,借5萬塊。
蔣大爺想著大家都是親戚,平時處的也還不錯,給兒子娶媳婦是大事,他們有困難自己幫一把,以后說不定自己也有需要他們幫忙的呢,就同意了借錢給他。
哪知道,這錢剛借出去不到一個星期,他就又接到了另一位親戚的電話,說是家里想要重新把房子翻修下,問蔣大爺借6萬。
上次那個借錢的親戚告訴他,說是蔣大爺有錢,可以跟蔣大爺借。
當時蔣大爺就有點懵,怎么翻修個房子也要借這么多錢,房子又不是不能住為什么要翻修,沒錢就不翻唄。
再說自己手里也沒這么多錢,錢大部分都被老伴拿去存定期了。這要是要個幾千的,自己倒是有,可一下子要個6萬,還真沒有。

后來,他借了1萬塊給這個親戚,本以為對方會感謝自己的,哪知道對方回去后,到處說他的壞話,還說他看不起自己,借給誰誰誰就那么大方,借給他就小氣。
這簡持顛覆了蔣大爺?shù)南胂?,自己幫忙幫著幫著還幫出仇了,難道自己的錢就是大風刮來的嗎?
再說了這年頭愿意借錢的人不知道把他們看的多重了,他怎么能故意去詆毀自己呢。搞得現(xiàn)在親戚們都在背后議論紛紛。
早知道這樣,還不如跟他們保持距離呢,唉,退休后果然還是不能跟親戚們走的太近了,應該自己過好自己的日子。
跟親友們走的太近了,可真的是禍不是福,對自己一點好處也沒有,還容易遭人妒忌,落下埋怨,惹一堆麻煩,真的太后悔了。

寫在最后
退休后,最好的生活方式是,自己過自己的,把日子過得充實些,學一個感興趣的愛好,讓內(nèi)心世界充實。
而不是去交所謂的朋友,維系所謂的親情,這些都是虛的。很多時候,哪怕是親人也不一定會愿意你過得比他們好,你對他們好他們不會感激,反而會覺得是應該的。
關注我,與我一起聊更多情感故事!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