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jù)新民周刊消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會見記者環(huán)節(jié),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透露了他的所謂“B計劃”。他說,如果烏克蘭無法加入北約,那么西方必須幫助烏克蘭“再造一個北約”,或者說,使得烏克蘭擁有一支150萬人的類似北約標準的軍隊。盡管有人認為澤連斯基在癡人說夢,但現(xiàn)任烏克蘭總統(tǒng)就是這么說了。參考消息援引俄羅斯生活新聞網(wǎng)2月14日報道稱,澤連斯基在慕尼黑還公開宣稱,烏克蘭要有北約武器和相應數(shù)量——150萬人的軍隊,是他和烏克蘭軍方的共識。
150萬軍隊需要的裝備不是小數(shù)目,烏克蘭想讓歐洲各國幫忙生產,但他們的軍工生產線顯然不給力,既然如此就只能靠美國,但美俄一番通話后,澤連斯基的計劃顯然不太可能成真了。
對烏克蘭而言,如果過度依賴中方調解,可能會徹底激怒美國;如果經過談判卻沒能收回失地,澤連斯基又將面臨國內的民意反噬。這種“走鋼絲”的困境,恰恰將小國在大國博弈中的艱難處境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

澤連斯基(資料圖)
自2014年克里米亞危機以來,烏克蘭的安全焦慮便與日俱增。加入北約這一全球最大軍事聯(lián)盟,成為其抵御俄羅斯威脅的“終極保險”。不過,北約的入盟條件可是非常嚴格的,成員國需完成政治、軍事和經濟改革,還要得到所有成員一致同意,對烏克蘭而言,這些標準幾乎是不可能的。更關鍵的是,美國與德國的態(tài)度始終都很曖昧。
事實上,美國副總統(tǒng)萬斯在慕尼黑安全會議上的發(fā)言,已經明確表達了美國與歐洲之間的分歧。他公開抨擊歐洲“逐漸背離它的根本價值觀”,并且明確指出,烏克蘭不可能加入北約。這一表態(tài),無疑是對澤連斯基“B計劃”的強烈打擊,也揭示了烏克蘭加入北約的根本障礙。澤連斯基的期待,既無北約成員國的共識,也沒有美國的全力支持,面對這種情況,澤連斯基提出的150萬人的軍隊計劃,恐怕只是一場空談。

澤連斯基(資料圖)
據(jù)參考消息網(wǎng)援引俄新社此前報道,烏克蘭武裝部隊前總司令、現(xiàn)任烏克蘭駐英國大使扎盧日內繼續(xù)在烏克蘭公民的信任評級中位居第一,如果舉行選舉,其支持率為72%,而澤連斯基的支持率僅為49%。這些數(shù)據(jù)來自烏克蘭專門從事社會學研究的新形象營銷集團進行的調查。報道稱,在社交平臺臉書上發(fā)布的調查文本顯示,“如果2025年舉行新一輪總統(tǒng)選舉和最高拉達選舉,大約每兩位受訪者中有一位明確表示會參與投票,另有約20%的人可能會參與”。
分析人士指出,扎盧日內之所以會獲得如此多烏克蘭人的支持,一方面得益于他在俄烏沖突中的高光表現(xiàn)。在2022年俄烏沖突初期,扎盧日內指揮的哈爾科夫和赫爾松反攻擊退了俄軍,被烏克蘭人視為“軍界英雄”和“常勝將軍”,烏克蘭士兵則稱其為“鐵將軍”。另一方面,扎盧日內作為軍官,他也更關心士兵的死活,并更傾向于務實策略。即便是被解職后,扎盧日內還多次呼吁通過談判解決沖突,認為烏克蘭難以長期維持高強度沖突,這也與烏克蘭人越來越廣泛的停火訴求相呼應。

扎盧日內和澤連斯基(資料圖)
就在這時,澤連斯基率先出手。據(jù)俄羅斯《論據(jù)與事實》周報網(wǎng)站報道,據(jù)烏克蘭媒體報道,烏克蘭總統(tǒng)澤連斯基決定以“叛國罪”逮捕該國前總統(tǒng)波羅申科。這據(jù)稱是“原則性決定”。烏克蘭記者報道稱,執(zhí)法人員似乎正在波羅申科的住所附近執(zhí)勤,12日上午可能已對這位前總統(tǒng)提出叛國罪指控。烏克蘭國家安全和國防委員會12日批準了對波羅申科的制裁。波羅申科稱這是挑釁和犯罪,他還指責澤連斯基在戰(zhàn)爭期間存在貪腐問題。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