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歲漸長,就總會對“大器晚成”“中年之后還能東山再起”之類的勵志故事很敏感。

最近有被這些活到老爽到老的偶像激勵到:

50歲的體操運動員丘索維金娜宣布,她在2025年還要繼續(xù)參賽,報名了德國科特布斯站世界杯賽的女子跳馬和平衡木兩項。50歲,在體操這個16、7歲就是“老將”的項目里,堪稱奇跡,難得的是丘索維金娜的狀態(tài)還一直很好,之前在2023年杭州亞運會女子跳馬決賽中獲得第4名。

最早,丘索維金娜“不退役”是為了給身患白血病的兒子籌錢治療,兒子痊愈后,她依然活躍在賽場上,享受著運動和突破自我本身的愉悅。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吒之魔童鬧海》中給大反派無量仙翁配音的王德順,今年89歲了。

他48歲北漂,每天健身三小時,硬生生將肌肉煉成青銅般的鎧甲;57歲他獨創(chuàng)“活雕塑”藝術,79歲在北京時裝周一夜封神“中國最酷爺爺”;85歲學開飛機,成為中國最高齡飛行員;快90歲還在籌備“活雕塑”歐洲巡演……他的一句話在網上被奉為金句:當你說“太晚了”,只是退卻的借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因為《一路繁花》而被無數年輕人喜歡上的“慶奶”劉曉慶,始終堅持著她的“就不死”論:“只要活著,我什么都有機會!”

2002年,劉曉慶因涉嫌偷稅入獄,從“電影明星”“億萬富姐兒”淪為階下囚,出獄后,50多歲的她所有的財產都被清零,還面臨巨額債務與罰款。此時劉曉慶回歸最初的演員身份,無論是一天50元的群演還是一天300塊的龍?zhí)?,只要有戲就接,接了就全力以赴,哪怕是只有一句臺詞的角色,也要琢磨出十幾種演法,就這樣,在坍塌的廢墟上重建江山。

接下來,劉曉慶又要投身新事物,參演好幾部短劇,她的人生,正如她在自傳《人生不怕從頭再來》中說的:“真正的強者不怕人設崩塌,因為生命本就是一部大寫的故事?!?/strong>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常常覺得,現代社會對“年齡焦慮”的販賣,本質上是對個體選擇權的剝奪。有人25歲成家立業(yè),有人30歲選擇丁克,有人40歲辭職讀博深造,有人60歲開始創(chuàng)業(yè)……這些選擇沒有對錯之分,只有對個體來說適不適合之別。

最好的狀態(tài),當然是忘記年齡,不用“什么年紀就該做什么事”這種框架限制定義自己。但是,并不是每個人都可以做到這樣強大,去年底瓊瑤阿姨自己結束了生命,即便是像她這樣曾經活得那么熱烈,創(chuàng)造了一個商業(yè)帝國的人,仍無法面對“老苦”“病苦”尊嚴喪失”的恐懼。

我們恐懼老了會失去健康,恐懼年齡大了再出去工作學習參加什么活動會被年輕人嘲笑……要知道,焦慮與恐懼很正常,但焦慮與恐懼是沒有意義的,焦慮和恐懼一定會導致我們做事時動作變形。

就是因為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上背負的負面情緒越來越多,所以人的能量會越來越低。

首先要反復堅定一個信念:年齡只是數字,生命的意義由自己書寫。與其困在焦慮中,不如靜下來問問自己:“此刻,我最想做的事是什么?”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源:unsplash)

對抗年齡焦慮的具體方法,還是要從“正念”入手。

我們根本控制不了時間的流逝,也無法預知未來,但我們可以管好當下的這一刻

只專注在當下的一刻,哪怕明天天會塌下來,我就感受此時在做的事,感受此時的生命,讓結果自然而然地來。借助借助冥想、觀呼吸等方式,盡力去達到對當下一切保持覺知的狀態(tài)。

歲月留下的痕跡對一些人來說是負擔,因為他們被痛苦的回憶、內疚與怨恨所吞噬。但希望對于我們而言,過往的經歷能化為滋養(yǎng)生命的養(yǎng)料,讓我們可以超越時間的限制,在生命的每一個階段都活出最好的狀態(tài)。

沒有到了年齡“應該做”或“不能做”的事,只有“你想做的事”,選擇權和主動權一直在我們自己手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