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8年,慈禧去世,李蓮英給慈禧守孝100天后,他把慈禧歷年賞賜的7大盒金銀珠寶,全部送給隆裕太后乞求告老還鄉(xiāng):
“太后,這是皇家的東西,奴才只不過替老佛爺保管著,現(xiàn)在將它們歸還給主子”。隆裕太后兩眼放光,立馬批準(zhǔn)了李蓮英的請求,而且還給他每月60兩的退休待遇。

那么,這個權(quán)傾朝野的大太監(jiān),為何要在權(quán)力更迭時主動“凈身出戶”呢?這是一個太監(jiān)的保命智慧,也是現(xiàn)代人都該懂的生存法則。
李蓮英原名李進喜,家里很窮,為了給家里減輕負(fù)擔(dān),無奈之下凈身入宮,剛?cè)雽m時,李蓮英被安排在宮中底層的崗位——辛者庫,當(dāng)個雜役太監(jiān),每天做打掃衛(wèi)生、端茶倒水等粗活累活,還要忍受其他太監(jiān)的欺負(fù)和打罵。
1864年,慈禧太后覺得自己的發(fā)型過于老舊,不好看,還經(jīng)常掉發(fā),便想梳一款新穎獨特但又能不掉發(fā)的發(fā)型,來彰顯自己的尊貴身份,李蓮英得知這個消息后,敏銳地意識到這是一個改變命運的好機會。

他不惜花費自己多年積攢下來的微薄積蓄,偷偷跑到宮外,向京城有名的梳頭師父傅虛心求教,在接下來的幾個月里,李蓮英每天練習(xí)梳頭技巧,反復(fù)琢磨養(yǎng)發(fā)技巧。
終于,李蓮英得到了為慈禧太后梳頭的機會,他小心翼翼地走進慈禧的寢宮,在梳頭的過程中,他全神貫注,用新研制的“篦子蘸桂花油”梳頭法幫慈禧梳頭,每一個動作都輕柔而熟練,生怕弄疼慈禧太后。
當(dāng)他為慈禧太后梳好發(fā)髻時,慈禧太后對著鏡子端詳許久,得知這種梳頭法還能減少掉發(fā)時,臉上露出驚喜和滿意的笑容。
從那以后,李蓮英便成了慈禧太后的專屬梳頭太監(jiān),每天都會為她精心打理發(fā)型,隨著與慈禧太后接觸的日益頻繁,李蓮英憑借著自己的聰明伶俐和乖巧懂事,逐漸贏得了慈禧太后的信任和喜愛。

之后,李蓮英被慈禧太后破格提拔為儲秀宮掌案首領(lǐng)大太監(jiān),這在當(dāng)時的太監(jiān)群體中,是很高的職位了。
從那以后,李蓮英更是時刻陪伴在慈禧太后身邊,無論是處理朝政大事,還是日常生活起居,他都能為慈禧太后排憂解難,出謀劃策。
慢慢地,李蓮英成為慈禧太后的心腹,為她傳遞重要信息,監(jiān)視朝廷官員的一舉一動;在生活中,李蓮英對慈禧太后照顧得無微不至,甚至比親人還要貼心。

1908年11月15日,慈禧太后與世長辭,整個紫禁城沉浸在一片肅穆哀傷的氛圍之中,作為慈禧太后身邊最得力的太監(jiān),李蓮英悲痛萬分。
他為慈禧守孝100天,期間日夜侍奉在靈柩旁,神情憔悴,盡顯忠誠,而在這期間,他也在思考自己的處境。
他是慈禧太后的人,現(xiàn)在慈禧太后這棵大樹倒下了,自己在宮中的地位必將會一落千丈,甚至是岌岌可危,尤其是他之前得罪了很多人,就怕對方會一朝得勢對付自己。
守孝期滿后,李蓮英將慈禧歷年賞賜給他的7大盒金銀珠寶,畢恭畢敬地呈獻給隆裕太后,言辭懇切地說道:“太后,這是皇家的東西,奴才只不過替老佛爺保管著,現(xiàn)在將它們歸還給主子。”

當(dāng)隆裕太后看到這些光彩奪目的珠寶時,她立刻明白了李蓮英的用意。在李蓮英的一番懇請下,隆裕太后當(dāng)場批準(zhǔn)了他告老還鄉(xiāng)的請求,并賜予他每月60兩白銀的退休待遇。
隆裕太后看到這些價值連城的珠寶,眼中閃過一絲驚喜,繼而兩眼放光,她正需要金錢收買人心,結(jié)果李蓮英就把錢送來了,她不介意做個順?biāo)饲?,還能趁機賣一波好感,于是,她立即批準(zhǔn)了李蓮英告老還鄉(xiāng)的請求。
李蓮英多年來為宮廷服務(wù),隆裕太后給他60兩是肯定和賞賜,是為了顯示自己的仁慈和大度,樹立自己在宮中的威望;同時也是一種警告和牽制,畢竟李蓮英在宮中的地位和影響力都不容小覷,隆裕太后對他有疑心;

更精妙的是,60兩月俸相當(dāng)于京城四品官俸祿,新太后這是和李蓮英做“拿錢封口”的政治交易。
而這看似簡單的一個動作,背后也隱藏著李蓮英在宮中摸爬滾打積攢的智慧,這些金銀珠寶雖然是慈禧太后多年來對他的賞賜,但在宮廷中,所有的財富都被視為皇家所有,李蓮英清楚這其中的利害關(guān)系。
他將珠寶歸還,一方面是為了表明自己對皇家的忠誠,讓隆裕太后看到他沒有絲毫貪戀這些財富的心思;另一方面,也是為了討好隆裕太后,希望能在她那里求得一絲庇護。
李蓮英選擇告老還鄉(xiāng),也是經(jīng)過深思熟慮的,宮中的他雖然風(fēng)光無限,但也樹敵眾多,如今慈禧太后已不在,他失去了最大的靠山,繼續(xù)留在宮中,隨時都可能遭遇危險。
而告老還鄉(xiāng),回到自己的家鄉(xiāng),既能遠離宮廷的紛爭,又能安享晚年,再加上,李蓮英在宮中多年,早已厭倦了那種爾虞我詐、勾心斗角的生活,他渴望回到家鄉(xiāng),過上平靜的日子。
慈禧太后的去世,剛好讓他有這個契機做這件事,如果這次不告老還鄉(xiāng),以后說不定就沒有機會了。
李蓮英7大箱珠寶的背后是他的政治豪賭,也是他在宮廷中的生存智慧,慈禧尸骨未寒,他的獻寶堪稱教科書級的危機公關(guān),懂得察言觀色,善于把握機會,斷尾求生。
主動交出財物,消除新主的猜忌,避免成權(quán)力斗爭犧牲品,轉(zhuǎn)移焦點,審時度勢,用巨額財富換來全身而退,保護自己,不得不說,選擇在權(quán)力巔峰時隱退,李蓮英比和珅高明得多。

最后離宮時,李蓮英也只帶了兩個藤箱,住進北京棉花胡同的舊宅,每天清晨仍按宮規(guī)卯時起床,對著慈禧畫像三叩首,直到1911年,63歲的李蓮英離奇暴斃。
所謂官場智慧,不過是懂得在適當(dāng)?shù)臅r候,把搶來的蘋果放回果盤,越是讀《智囊全集》,越是被李蓮英“明哲保身”的智慧所觸動,原來,他那些看似不合理的做法,其實,都是保命的智慧。
正如《智囊全集》里說到的那樣:不與皇帝爭權(quán),不與同僚爭利,所謂智者,是懂得審時度勢。《智囊全集》是一部反映古人智慧的書籍,例如:
周文王韜光養(yǎng)晦,深謀遠慮,是“上智”的代表;諸葛亮的草船借箭和空城計智慧;張良為劉邦出謀劃策,為西漢的立下汗馬功勞;淳于緹縈為救父親,用智慧讓漢文帝廢除肉刑......
書里上起先秦、下迄明代,有1238個智囊故事和人物,總有一個人的人生經(jīng)歷和遭遇,會讓你有所啟發(fā),讓你得到救贖,陪你走出至暗時刻。
愛八卦愛寫各種人物故事!
點擊下方卡片關(guān)注「靜靜喝糖水」
如果該內(nèi)容對你有幫助,請點亮文章右下角的贊和在看
2025年讓我們一起
解鎖更多人物故事,總有一個是你喜歡的!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