吐槽青年出品

摘要:當你在用AI生成的內(nèi)容欺騙別人時,不是彰顯自身AI應(yīng)用的強大,而是在給自己的職業(yè)和崗位掘墓!總覺得當下很多人對AI有一種過度榨取。AI“助手”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槍手”“替手”功能卻被過度想象、過度透支,寫詩、作畫、采訪、寫文章,人們興奮地向AI讓渡著本屬于自己的工作,興奮地為自己的未來掘著墓。沒有對AI應(yīng)用的克制,沒有保持著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分工,這種讓人欲哭無淚的“掘墓效應(yīng)”總會在某個時候會到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全民神化崇拜DeepSeek的語境下,這可能是一個會引發(fā)不滿的題目:使用和駕馭DeepSeek還需要資格嗎?你一直在給新技術(shù)潑冷水,難道這一次還要給普通人的技術(shù)應(yīng)用設(shè)置門檻?千萬別誤解我的意思,正如之前的評論不是“否定AI技術(shù)的先進性”一樣,這篇文章也不是讓人們別用AI,而是一種提醒:面對這種擬人和超人的技術(shù),要去駕馭它,讓它成為自己的工具,而不是在盲目接入中反被它所駕馭,淪為AI的工具。無節(jié)制地、過度榨取AI不切實際的功能,很多時候其實是在給自己的崗位掘墓!

崇拜“DeepSeek有三甲醫(yī)院專家水平”,盛傳“某地30所學(xué)校用機器人授課“(后來被證實是假新聞),機器人記者采訪地方兩會,每個機構(gòu)爭相接入DeepSeek,爭相表現(xiàn)自身的智能化濃度。顛覆、迭代、嬗變、激蕩、革命,DeepSeek導(dǎo)師們販賣著“不會AI將被淘汰”的焦慮,空氣里到處彌漫著AI荷爾蒙的新鮮、樂觀、亢奮氣息,很像一場關(guān)于新技術(shù)的浮夸風和大躍進。

技術(shù)并不天然帶著“賦能”的基因,駕馭一種智能真是需要“資格”的。媒介是人肢體的延伸,幫助人類延伸身體,實現(xiàn)身體實現(xiàn)不了的目標。而不是在“失去駕馭”中被AI所截肢,強化了外在的機器大模型而萎縮了自己內(nèi)在的大腦機能。在我看來,駕馭DeepSeek的資格主要體現(xiàn)在這幾個方面:

其一,面對AI,你能提出一個好問題,在解決具體問題的實踐驅(qū)動中去喚起智能,讓智能為我所用,而不是盲目想象。看過一篇文章,談AI給世界帶來的改變:云南山村的小學(xué)課堂上,12歲的學(xué)生用AI翻譯工具讀懂了《自然》雜志的論文。甘肅的蔬菜大棚中,農(nóng)民通過手機上的種植AI將產(chǎn)量提升了40%。廣州的夜市攤主王阿姨,借助實時翻譯耳機與外國游客討價還價。深圳跨境電商運營者,用AI工具10分鐘完成競品分析報告,過去需要團隊3天的工作量。江蘇養(yǎng)殖戶老周,通過農(nóng)業(yè)AI提前14天預(yù)判到藍耳病疫情?!吹贸鰜?,技術(shù)應(yīng)用的強大程度,往往是一個人發(fā)現(xiàn)并解決某個問題的“強烈欲望”所驅(qū)動的。

就像面對DeepSeek,你得學(xué)會給他提問題,真問題,一個帶著真正困惑的好問題,才會召喚出一個讓人眼前一亮的好答案。沒有問題,內(nèi)在缺乏“解決問題的強烈欲望”,你對DeepSeek的技術(shù)想象可能只會是一個“槍手”“替手”,不切實際地期待它替自己干活,然后自己可以躺平。你在努力中發(fā)現(xiàn)自己解決不了的問題,然后借助AI的超人力量,而不是“我可以不努力了而讓AI幫我干活”的躺平想象和不勞而獲的期待。

我做過一個試驗,問學(xué)生“微信接入DeepSeek”后可以做哪些事,大家的想象力很有限,因為缺乏“解決具體問題的欲望”。我還問過一個問題,讓大家給DeepSeek提一個自認為最有價值的問題,很多人都不知道問什么,沒有問題和想法。一個人不可能攀登得比他不知道的地方要高,乞丐永遠不會妒忌億萬富翁,他只會妒忌討錢比他多的另一個乞丐——認知限制著想象力,“問題域”限制著人對技術(shù)的應(yīng)用想象。問題欲望,只會在實踐和應(yīng)用中產(chǎn)生,你沒有好問題去召喚、激活A(yù)I,就駕馭不了這個工具。

有個學(xué)生,就做得特別好。她說:幾天前,我在撰寫一新聞專訪稿件,有幾個措辭總感覺還能提升,卻不知道究竟如何修改得更好。我就將那一句話詢問AI如何“潤色”,AI給了我好幾種方案,我認真地參考了一下——有些地方我認為我的表述更能契合我文章的主題,但有些好的字詞,確實是AI想到但我沒想到的?!@就是“提出和解決問題的欲望”下對AI的駕馭,而不是偷懶讓AI給你生成一個采訪提綱,甚至編出一篇專訪稿件,就是AI對你的截肢。

其二,以不會讓自己被取代的方式去使用AI。有個小朋友做自媒體,甲方爸爸讓他寫一個文稿策劃案,他偷了個懶,用DeepSeek生成了一個方案——又擔心被看出來是AI生成稿,就改了大概30%。方案很快返回了,他悲催地發(fā)現(xiàn),天塌了,被夸得寫得好的地方,都是DeepSeek寫的,而劃線要修改的,都是他改的內(nèi)容。沒辦法,他只好將自己寫的又改回DeepSeek原先內(nèi)容,順利通過。——我跟他開玩笑說,這個秘密千萬別讓甲方爸爸知道,你是完全可以被DeepSeek取代的。如何看這件事?看到的不是去神化和崇拜DeepSeek,而是人類自身在DeepSeek使用上應(yīng)該有一種克制,當在AI使用上有一種投機取巧心態(tài),沾沾自喜于“靠AI生成的內(nèi)容騙過了很多人”,這種投機取巧帶著一種可怕的回旋標效應(yīng),你在證明著自己的“可被替代性”“機器不如”“AI面前一無是處”。

當你在用AI生成的內(nèi)容欺騙別人時,不是彰顯自身AI應(yīng)用的強大,而是在給自己的職業(yè)和崗位掘墓!總覺得當下很多人對AI有一種過度榨取,可能出于好奇心,或是偷懶本能。AI“助手”功能未得到充分挖掘,“槍手”“替手”功能卻被過度想象、過度透支,寫詩、作畫、采訪、寫文章,人們興奮地向AI讓渡著本屬于自己的工作,興奮地為自己的未來掘著墓。沒有對AI應(yīng)用的克制,沒有保持著人類創(chuàng)造力的分工,這種讓人欲哭無淚的“掘墓效應(yīng)”總會在某個時候會到來。

第三,在使用中須保持自己的主見,體現(xiàn)作為駕馭者的“主體性”。可以使用,但那只是一種輔助,你得去核查事實可靠度,核查文獻的來源,你得用自己的邏輯、常識和經(jīng)驗去檢驗,你得知道自己的惰性和AI的局限,避免掉進AI編造的陷阱和幻覺。

這些,就是使用AI的資格,在周遭一片AI狂熱時,需要保持這樣的智識與智慧。當機器越來越有超人能力的時候,讓自己擁有駕馭機器、機器不可替代的主體認知!

(聲明,本公號排斥任何AI,絕不會以AI生成文字。敬惜文字和思想,保持寫作自信,從拒絕機器做起。)

這本《時評中國5:用批判性思維阻斷庸?!罚鐣尸F(xiàn),就是分享深度觀點表達的一些思維方法:我們在日常生活中接受了太多“理所當然”,太多“理所當然”凍結(jié)在絲滑的判斷中,讓我們的很多寫作停留于膚淺的表面,在觀點的“自由市場”中缺乏競爭力。相比前面幾本“時評中國”,本書更重視閱讀積累和思維方法的訓(xùn)練,如何有效率地閱讀,如何在閱讀中形成積累,如何在日常養(yǎng)成批判性思維方法,如何找到有競爭力的角度,如何讓表達既有深度又有美感,讓時評和議論文能在競爭中脫穎而出。本書每一章前特別增加了“10個閱讀與積累技巧”“10種讓角度與眾不同的方法”“增加語言感染力的10個途徑”“迅速提升寫作流暢感的10個步驟”等方法卡片,提升快思、快寫、快傳的寫作實操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