姬鵬飛的職業(yè)生涯,大致經歷了三個階段,即:軍醫(yī)階段,軍事領導階段和外交階段。從軍醫(yī)階段到軍事領導階段,姬鵬飛的心里是非常滿意的。那時候,姬鵬飛擔任的雖然不是軍事指揮,但卻在心里激動了很久。

然而,從軍事領導階段到外交階段的過渡,姬鵬飛的心里是抵觸的。為此,姬鵬飛還特意找粟裕訴了苦。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1949年10月1日,在新中國的開國大典上,毛主席站在天安門城樓上,向世界莊嚴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人民政府今天成立了!”

隨后,毛主席向全世界宣讀了中央人民政府第一號公告:“本政府,為代表中華人民共和國全國人民唯一合法政府。凡愿意遵守平等、互利及互相尊重領土主權等項原則的任何外國政府,本政府均愿與之建立外交關系。”

作為新中國外交部的第一任部長,周恩來在上任之初面臨著最大的問題,是人員短缺的問題,尤其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駐外大使。

那時候,為了找到合適的外交人員,周恩來用了很大的心力,這才湊了一些。然而,隨著新中國與其他國家建交數量的增多,這個問題變得非常棘手。一次,在見到毛主席的時候,兩人便談到了駐外大使的問題。

當時,毛主席問如何選拔駐外大使時,周恩來有些為難地說:“主席呀,我也正在為這件事情發(fā)愁啊!”

緊接著,周恩來解釋說:“我們新中國派出的大使,代表我們新的國家形象,絕不能任用國民黨時期的就外交人員??墒牵F在我們又沒有這么多的外交人才??!整個外交部加起來也不過兩百來人,都派出去,我這個外交部長就成了光桿司令了!”

聽了周恩來的話,毛主席說:“恩來,我有一個想法,可以從部隊的將軍中挑選一批駐外大使啊!你看怎么樣?”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毛主席一語驚醒夢中人。隨后,毛主席又向周恩來解釋了將軍當大使的好處,并表示將軍們那么聰明,連打仗都學得會,也同樣可以學會辦外交。對此,周恩來表示同意。

不久后,周恩來便擬定了一個選調名單。其中,就有第三野戰(zhàn)軍第7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姬鵬飛。

11月,調姬鵬飛到外交部工作的命令下達到第三野戰(zhàn)軍第七兵團。接到調令后,姬鵬飛的心里沒有一點兒對新工作的期待,反而十分抵觸。

然而,作為解放軍的一名高級領導,姬鵬飛也知道必須要服從命令。因此,他還是懷著對部隊的不舍之情,前往了北京。

來到北京后,姬鵬飛并沒有在第一時間找周恩來報到,而是首先來到了老領導粟裕的面前。

見到粟裕時,姬鵬飛帶著怨氣,說:“我想不通!為什么要調我去當‘大使’,我想留在軍隊!”

在說這句話的時候,姬鵬飛沒有摻雜任何水分。的確,此時的姬鵬飛從來都沒有想過離開部隊。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那個年代,恐怕沒有幾個男人不想當將軍!畢竟,從軍醫(yī)階段到軍事領導階段,姬鵬飛的心情是非常激動的。那種激動,絕對是無法用語言形容的。姬鵬飛也不例外。

姬鵬飛,1910年2月2日出生在山西省臨晉縣(今臨猗縣)東張鎮(zhèn)東張村,原名姬宏邠,曾用名吉洛。

在16歲的時候,姬鵬飛在西安考入了馮玉祥軍隊辦的陸軍醫(yī)院。經過學習后,姬鵬飛成為了一名合格的軍醫(yī)。

除學習專業(yè)知識外,姬鵬飛還在陸軍醫(yī)院閱讀了《共產黨宣言》等馬克思主義著作和其他進步書籍,思想變得進步起來。

1930年,中原大戰(zhàn)后,馮玉祥的部隊被蔣介石收編為第二十六路軍。

1931年1月,第二十六路軍被蔣介石調往江西與紅軍作戰(zhàn)。當時,姬鵬飛也跟隨部隊前往了江西。

“九·一八事變”后,第二十六路軍的廣大官兵對蔣介石對外不抵抗、對內“剿共”和消滅異己的反動政策,越來越不滿。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久后,在共產黨秘密組織的領導下,第二十六路軍總參謀長趙博生與第73旅旅長董振堂等人在寧都舉行了武裝起義。這次起義,史稱“寧都暴動”。

寧都暴動后,起義部隊被改編為中國工農紅軍第五軍團,姬鵬飛擔任了紅五軍團軍醫(yī)處處長。

1933年2月,姬鵬飛加入中國共產黨,成為了一名光榮的共產黨黨員。

后來,姬鵬飛又先后擔任了紅五軍團衛(wèi)生部部長、中央軍委衛(wèi)生部保健局副局長、紅一軍團衛(wèi)生部主任等職。任職期間,姬鵬飛參加了著名的長征,淬煉了他的身心。

長征結束后,姬鵬飛又先后擔任了軍委衛(wèi)生部醫(yī)政科科長、中央軍委后方衛(wèi)生部部長。

1937年1月后,姬鵬飛先后在中央黨校、抗大和馬列學院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了馬列主義基本理論,在思想上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也影響了他后來的職業(yè)生涯。

1938年11月,姬鵬飛奉命離開延安,前往安徽,擔任了新四軍后方政治處主任兼新四軍軍醫(yī)處政治協(xié)理員。期間,姬鵬飛參與建立了新四軍后方醫(yī)院。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十幾年的軍醫(yī)生涯中,姬鵬飛經歷了許多。那時候,他的心里逐漸產生了帶兵打仗的愿望。

1940年,姬鵬飛終于有了這樣的機會,被任命為新四軍蘇北挺進縱隊政治部主任。

雖然,政治部主任不參與軍事指揮,但也是部隊政治干部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其主要職責,是從組織體制上保證黨對軍隊的絕對領導。

姬鵬飛擔任政治部主任,與他在中央黨校、抗大和馬列學院比較系統(tǒng)地學習過馬列主義基本理論的經歷,是分不開的。

任職期間,姬鵬飛堅決執(zhí)行黨中央確定的“向南鞏固,向東作戰(zhàn),向北發(fā)展”的新四軍發(fā)展方針,為新四軍在蘇南站穩(wěn)腳根,建設蘇中抗日根據地作出了貢獻,受到了上級領導的表揚。

后來,姬鵬飛又歷任了新四軍一師一旅政治部主任、一師三旅政委兼蘇中四分區(qū)軍政委員會書記、蘇中區(qū)第四地委書記、軍分區(qū)政委,蘇中軍區(qū)副政治委員兼政治部主任。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解放戰(zhàn)爭期間,姬鵬飛先后擔任了蘇中軍區(qū)第七縱隊司令員兼政委,第十縱隊政委,蘇中區(qū)黨委書記、蘇中軍區(qū)政委,華中指揮所副政委,第十一縱隊政委,蘇北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解放軍第七兵團副政委兼政治部主任等職。

任職期間,姬鵬飛在各個崗位上,都干得十分出色,得到了老領導粟裕的好評。

1949年11月,就在姬鵬飛將自己的全部精力投入到部隊作戰(zhàn)時,突然接到了調任外交部工作的命令。

對此,姬鵬飛思想上沒有想通。于是,剛到北京,姬鵬飛便找到老領導粟裕訴苦。

見姬鵬飛思想不通,粟裕勸說道:“我們是軍人,國家需要我們做什么,就要去做什么,軍人的使命不僅是戰(zhàn)斗,而是保護好、照顧好我們的國家!”

在粟裕的苦心勸說下,姬鵬飛才高高興興地前往了中南海西花廳,向周恩來報了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此后,姬鵬飛先后擔任過新中國駐德意志民主共和國使團團長和首任特命全權大使、外交部副部長和常務副部長等職。在每一個崗位上,姬鵬飛都干得十分出色,成為了周恩來和陳毅的重要助手。

1972年,姬鵬飛接替陳毅元帥擔任了外交部長,成為新中國的第三任外交部長。

對于姬鵬飛在外交部的作用,周恩來總理給出了一個很高的評價:“外交部沒有姬鵬飛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