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辜負每一天的陽光,不錯過每一次的成長。

為什么說堅持早起的人很可怕?

早起這件事看似微不足道,卻如同一只在亞馬遜雨林中輕輕扇動翅膀的蝴蝶,能引發(fā)一系列連鎖反應,逐步改變人的身體狀態(tài)與精神面貌,進而悄然改寫人生軌跡。

在生活里,我們能看到兩類截然不同的人,一類熱衷于當 “夜貓子”,夜晚精神抖擻,早晨卻賴床不起,一整天都提不起精神,仿佛被一層無形的陰霾籠罩;

而另一類人則養(yǎng)成了早睡早起的好習慣,巧妙利用清晨的黃金兩小時,將生活安排得井井有條,充實而又高效。

日本研究人員把后者稱為 “晨型人”,并總結出 “晨型人格” 具備諸多優(yōu)勢:精力更加充沛,擁有更充裕的時間,做事時專注力更強、效率更高,也更為精準。

在快節(jié)奏的工作與令人目不暇接的短視頻影響下,我們常常在不知不覺中成為夜晚的 “俘虜”。

熬著最晚的夜,實則是在透支明天的快樂與精力,越是舍不得入睡,內心就越空虛、越焦慮。

而將早起當作一種習慣,往往是一個人獲得生活掌控感的開端。

一、早起,最能讓你“想得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知你是否有過這樣的體驗:若是習慣了熬夜、睡懶覺,白天總會感覺腦袋昏昏沉沉,對任何事都提不起興致,做事效率低下,還容易陷入拖延的泥沼。

然而,當某天偶爾早起一次,卻會發(fā)現(xiàn)自己狀態(tài)奇佳,不僅頭腦格外清醒,做事效率也大幅提高。

《慢思考》一書中指出:要充分發(fā)揮大腦的最大潛能,關鍵在于徹底離線,也就是抽出固定的、不受干擾的時間,專注地完成工作。

清晨,大腦和身體剛剛從一夜的 “格式化” 中蘇醒,處于最佳狀態(tài)。

此時,我們的注意力能夠高度集中,思路也更加清晰,這對解決復雜問題極為有利。

古往今來,眾多名人都有早起的習慣。

曾國藩在家書中寫道:“要想去掉‘惰’字,以早起為第一要義?!?/p>

他每天清晨醒來,第一件事便是閱讀 10 頁史書,并用正楷書寫日記,日復一日,從未間斷。

即便在率領湘軍與太平軍作戰(zhàn)的十多年間,戰(zhàn)事繁忙,他依舊堅守這一習慣。

長期規(guī)律的作息,讓他思維敏捷、沉穩(wěn)冷靜,即便政務纏身,判斷和決策能力也始終保持在最佳水平。

臺塑集團創(chuàng)始人王永慶,也是典型的 “晨型人格” 代表。

他每天凌晨 4 點準時起床,先進行適量運動,隨后便伏案寫作。

他有時會梳理腦海中對社會經(jīng)濟、文化、教育等方面的思考,有時則會深入思考公司的戰(zhàn)略問題。

王永慶曾表示,早起這個習慣讓他的大腦得到了充分的激活與鍛煉,他許多關于經(jīng)營的絕妙想法,都誕生于清晨這段寶貴時光。

正因如此,即便到了 80 歲高齡,他依然頭腦清晰,還能堅持跑完 5000 米。

人與人之間的差距,很多時候并非體現(xiàn)在智商和思維層面,而在于日常的細微習慣。

許多成功人士并非天賦異稟,只是當你還在睡夢中時,他們已經(jīng)踏上了追夢的征程。

那些看似淡定從容的人,并非比你更清閑,而是他們深諳時間管理與利用之道。

正如艾格所說:“早起不是為了多工作 1 個小時,而是為了用最好的狀態(tài)開始清醒的 17 個小時?!?/p>

睡懶覺或許能帶來短暫的滿足感,但早起帶來的是精神世界的富足,包括代謝率的提升、記憶力的改善、創(chuàng)造力的激發(fā)等等,這些都能讓你精力更加旺盛,思維更加活躍。

二、早起,最能讓你“穩(wěn)得住”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或許每個人都有過想要早起,卻難以自控的經(jīng)歷:

早晨鬧鐘響個不停,一次次被無情關掉,心情也隨之變得煩躁;

起床后匆忙出門,一整天都被各種事情推著走,忙得焦頭爛額;

總感覺時間飛逝,可事情卻毫無頭緒,進展緩慢。

懶覺帶來的影響,不僅是悄悄偷走你的時間、降低你的效率,更會打亂你的生活節(jié)奏,進而影響你的整體生活狀態(tài)。

正如一句廣為流傳的話所說:“早起是一劑良藥,是解壓和修復身體的最佳方式。”

清晨,世界還未完全蘇醒,你可以盡情享受這份專屬的靜謐時光,心無旁騖地投入到自己熱愛的事情中。

這種全身心的投入會讓付出更有成效,也讓人更有成就感。

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的研究表明:早起比晚起更能促進 “血清素” 的分泌,這種物質能夠讓人擁有樂觀的情緒,更容易在生活中獲得幸福感。

習慣早起的人,患抑郁癥的可能性要低 35%。

早起為一天定下了積極的基調,不僅讓你時間充裕,做事有條不紊,還仿佛為一天額外增添了近乎半天的精彩,讓你的生活節(jié)奏更加張弛有度,心情也更加愉悅。

成年人的世界,總是被無盡的工作和層出不窮的煩心事裹挾著前行。

當焦慮和壓力洶涌襲來,負面情緒如影隨形時,不妨嘗試改變作息,早睡早起。

當一個人情緒穩(wěn)定、心態(tài)平和,周圍的一切也會隨之變得和諧,做事自然事半功倍。

三、早起,你也可以做得到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畫家蔣勛曾提到,自己的黃金工作時間一直是早上 6 點到 9 點。

如今已步入花甲之年的他感慨道:

每一個清晨,從黎明日出的微光中看花,就像在參悟生命的來日方長。

早起,本身既是一種習慣、一種生活方式,更是一種人生智慧,一種心靈的治愈。

如果你也想重新找回對生活的掌控感,不妨從以下幾個方面做出改變:

(一)管理動機,讓早起更有動力

有這樣一句話:“每天叫醒我的不是鬧鐘,不是夢想,而是 motive(動機)?!?/p>

計劃的實現(xiàn)需要目標的驅動。

尋找一個能讓自己欣然起床的理由,比如提升自信、讓自己活力滿滿、擁有更健康的身心,又或是享受一段無人打擾的自由時光、品嘗一頓豐盛的早餐、欣賞清晨的美麗景色。

(二)循序漸進,讓早起毫不費力

任何事情都不可急于求成,早起也不例外。

如果強行早起,可能會導致生物鐘紊亂。

不妨順應身體的節(jié)奏,逐步改變。

第一天早起 20 分鐘,幾天后再提前 20 分鐘,如此循序漸進,直至達到理想的起床時間。

(三)按時睡覺,讓早起充滿活力

船王包玉剛每天早上 5 點起床,堅持游泳和跳繩,無論事務多么繁忙,晚上 10 點便準時回家休息。

他深知,只有休息好,才能保證第二天的工作質量。

保持充足的睡眠,才有足夠的精力早起。

如果打算 10 點休息,可以提前半小時遠離電子產(chǎn)品,讓大腦的潛意識進入休息緩沖區(qū)。

(四)制定計劃,讓早起為你蓄力

早起的意義不在于起得有多早,而在于起床后如何利用時間。

你可以安靜地思考、閱讀、制定規(guī)劃,也可以去看日出、鍛煉身體、享用早餐。

如果每天早起 1 小時,一年就相當于擁有了 365 小時的高效時間,一天能收獲相當于 48 小時的成效。

所有的成長與蛻變,都源于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點滴積累。

四、當個晨型族,逆襲人生下半場

想起《粉雄救兵》中的一句話:“我想早起,不是因為我整晚睡不著。而是我真心愿意,我想好好過好每一天?!?/p>

早起并非違背人性,而是一種積極的人生態(tài)度。

不辜負每一天的陽光,不錯過每一次成長的機會。

那些看似平淡無奇、周而復始的日子,終會在某個瞬間,讓你深刻體會到堅持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