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紙質(zhì)時代到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到自媒體時代,再到AI時代。從第一個AI大模型ChatGPT誕生到DeepSeek橫空出世震驚全球。
文明正以驚人的加速度演進著。
生活在現(xiàn)代的我們時不時就“見證歷史”,同時又成為先進文明的受眾者。而隨著人工智能技術(shù)(AI)的飛速發(fā)展,算法已漸漸滲透到我們生活的方方面面。
從購物推薦到新聞推送,從社交關(guān)系到職業(yè)發(fā)展,幾乎都能發(fā)現(xiàn)算法的身影。這種滲透并非暴風驟雨式的徹底傾覆,而是溫水煮青蛙般的漸進改變。
讓我們享受便利的同時,可能也會“偷走”我們的思考力。
因此,一個問題逐漸浮出水面:當算法統(tǒng)治世界,我們?nèi)绾尾拍鼙3智逍押酮毩ⅲ?/strong>
理性:對抗算法的武器
算法本質(zhì)上是一種數(shù)學工具,通過收集、分析海量數(shù)據(jù),能夠建立起十分精確的用戶畫像。這些畫像不但記錄著我們的行為軌跡,更可以預測我們的思維模式。
比如我們刷視頻時,算法可以根據(jù)我們的點擊習慣,不斷強化我們的認知偏好,從而形成信息繭房。比如我們購物時,算法通過分析我們的消費記錄,從而精準預測我們的購買欲望,甚至在我們意識到需求之前便推送相關(guān)商品。
算法為我們提供便利、提升效率的同時,卻也在悄然侵蝕人類的認識能力。
如果這種依賴演變成一種認知上的惰性,我們就會開始習慣接受算法的推送,而不再質(zhì)疑其真實性與合理性。長此以往,它不僅會改變我們的思維方式,還會重塑我們的三觀。
要回答“我們?nèi)绾卧谒惴〞r代保持清醒與獨立”,或許我們可以從哲學中找到答案。

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哲學大師羅素在《寫給大家的西方哲學簡史》一書中清晰梳理了人類思想的發(fā)展脈絡(luò),揭示了人類如何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應對技術(shù)、社會與思想的挑戰(zhàn)。
通過羅素的視角,我們可以重新審視AI時代的人類處境,并從中找到讓我們能夠保持清醒與獨立的有效方法。
第一條就是保持理性。
羅素在《寫給大家的西方哲學簡史》認為,理性是人類最寶貴的工具。
他說,理性是引導我們走向真理的明燈。
理性是什么?從字義上解釋就是運用理智控制行為的能力,從哲學角度來說是運用判斷、推理、批判性思維等形成信念、做出決策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理性與感性正好相反。
亞里士多德說,人類與動物的本質(zhì)性區(qū)別是擁有理性。
我們應該認識到,算法并不是絕對客觀和中立的工具,它給出的結(jié)果受到數(shù)據(jù)、設(shè)計和目標的影響,總之是一個人有意或無意引導的結(jié)果。
所以,我們不應盲目地接受算法的推薦或決策,而是運用理性去分析和質(zhì)疑。
比如,當我們看到某個社交媒體上的熱門話題時,可以詢問一下自己:這個話題為什么會被推上熱門?它是否反映了真實的世界,還只是算法的選擇?
保持懷疑與批判思維:打破信息繭房
羅素是20世紀最重要的哲學家之一,他的思想橫跨多個領(lǐng)域,他的作品使復雜的哲學思想變得通俗易懂,影響了幾代人。
羅素在其代表作《寫給大家的西方哲學簡史》中講述柏拉圖思想時,分享了這樣一個故事:一群人從小被囚禁在一個地下洞穴中,他們的腿和脖子都被束縛著,只能看到由洞穴背后的火光投射到洞壁上的影子。
他們每天都看著這些影子,久而久之,就認為是現(xiàn)實世界的全部,從未想過外面還有一個光明的世界,也從未有人想過掙脫束縛。

直到有一天,一個囚徒偶然掙脫枷鎖,沿著光線走出洞穴,第一次看到了真實的世界,他才意識到自己以前所看到的影子都是假的,并不是真實的。但當他回到洞穴,告訴其他人外面的真實世界時,他們卻認為他在胡言亂語,而不相信他。
這也是柏拉圖在《理想國》中提出的著名“洞穴理論”。
但這又何嘗不是一種現(xiàn)實寫照?
當邁入AI時代,我們的喜好、性格、價值觀都在算法的監(jiān)控之下,并“投其所好”,為我們打造了一個個舒適的“洞穴”,而我們卻淪為“囚徒”而不自知。
在這個充滿預設(shè)的世界里,如何避免“信息繭房”?
羅素在《寫給大家的西方哲學簡史》中強調(diào)了懷疑精神與批判性思維的重要性。他認為,懷疑能讓我們避免被偏見和錯誤觀念所束縛,批判性思維能幫助我們更客觀、更理性地認識事物。
在AI時代,懷疑精神與批判性思維尤為重要。
算法常常會強化我們的既有觀點,所以在面對算法輸出時,一是可以詢問自己,這個結(jié)果是否合理?是否存在偏見或錯誤?二是,不要依賴單一的信息源,主動去接觸不同的觀點和立場,挑戰(zhàn)自己的認知邊界。比如,可以去關(guān)注一些與自己觀點相左的媒體或意見領(lǐng)袖,以避免被單一信息源所主導。
保持獨立思考的能力:人類的全部尊嚴在于思想
在這個信息如洪流的時代,我們既是沖浪者,也是探索者,更是創(chuàng)造者。
蘇格拉底說過:“未經(jīng)審視的人生不值得一過?!?/strong>
叔本華也曾說:“不要讓你的大腦變成別人思想的跑馬場?!?/strong>
羅素一生都在捍衛(wèi)獨立思考的價值,“不要害怕思考,因為思考總能讓人更接近真理”。

羅素在《寫給大家的西方哲學簡史》中認為獨立思考是人類尊嚴的體現(xiàn),也是社會進步的動力。
在AI時代,我們更需要有獨立思考的能力,這是讓我們保持獨立的關(guān)鍵。
我們應該認識到,算法雖然很強大,但它是無法代替人類創(chuàng)造與道德判斷的。
我們應該明白,AI能夠提升我們生活、工作、學習的效率與便捷,卻不能讓它代替我們思考和學習。
更因為,一個人的人生,始終要靠他的知識與思想才能走得更遠。
我們可以通過閱讀一些經(jīng)典著作,如哲學類書籍,或參與深度討論,或?qū)懽鱽砼囵B(yǎng)自己的獨立思考能力。
哲學思維訓練能夠幫助我們建立系統(tǒng)的思考架構(gòu)。通過學習哲學史中的重要思想與論證方法,能夠培養(yǎng)我們更深入、更全面的思考能力。
如羅素這部《寫給大家的西方哲學簡史》,就是一部西方哲學入門級讀物。
從蘇格拉底到柏格森,從柏拉圖到維根斯坦,從古希臘哲學家到現(xiàn)代思考者,羅素將哲學的智慧都濃縮在了這本書里!
打開這本書,與歷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對話,探索他們的智慧。

揭示哲學與科學、宗教、社會的交織關(guān)系,理解它們?nèi)绾嗡茉炝宋覀兊氖澜纭?/p>
本書語言通俗易懂,能讓我們在輕松中領(lǐng)悟哲學的深刻。羅素的獨特見解,能讓我們在思考中找到自己的方向。
無論是在咖啡廳的角落,還是在地鐵的通勤路上,這本書都是極好的思想伴侶。
在AI時代,讓羅素帶我們找回思考的力量。
AI時代讓人類站在了認知的分水嶺,雖然算法極為強大,但它終究是人類創(chuàng)造出來的工具,我們不應讓工具反過來駕馭、控制我們,而應該是我們運用理性和獨立思考來駕馭工具。
正如羅素所說:“美好的人生是由愛所激勵,由知識所引導的?!?/strong>
在這個被算法“圍獵”的世界中,我們需要用愛來關(guān)懷他人,用知識照亮人生未來的路,才能找到屬于人性的光輝。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