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說到女鬼,大家會想到什么?
是這樣?

這樣?

還是這樣?

總之不管在哪個國家,對女鬼的形象定義都有一種心照不宣的潛臺詞。
她們往往都有凄慘的生前,恐怖的死亡,不息的怨念,披頭散發(fā)的出場,目的也都是沖著奪人性命的路數來的。
雖說玄學里沒有女鬼比男鬼多的情況,但女鬼故事確實是占據了更主流的位置。
如今,一部以「女鬼職場生存」視角為主題的電影,打破了傳統(tǒng)女鬼敘事的單一恐怖語調,且為女鬼正名了一把。
這部片就是最近院線新上的——
詭才之道。

作為一部純正鬼片,《詭才之道》一刀未剪登上內地院線(還加了兩分鐘)。
上映三天內,豆瓣評分從7.4漲到7.8。
一部不驚悚的鬼片到底有啥好看的,咱今兒來說道說道。
【以下內容涉及劇透,請謹慎觀看?!?/p>
這部片子簡單來說,就是一部女鬼打工記。
如影片開頭編劇和制片人通話所述:鬼界如職場,死亡只是換份工作:死后不會上天堂也不會下地獄,不想魂飛魄散就只能留在人間繼續(xù)打工。
咱打工賺的是錢,為的是養(yǎng)家糊口,鬼打工賺的是“香火”,目的是不讓自己魂飛魄散。
這兩個世界最大的一致性,就是不養(yǎng)閑“人”/“鬼”。

至于這種“香火”的收入構成,大致分為兩種,一種是日常供養(yǎng),一種是驅邪法事。
前者往往來自“鬼”生前親朋好友的上供;算是愛的供養(yǎng)。
后者則來自被“鬼”嚇到,而需要驅邪的人,一般是受驚嚇程度越狠,獻上的各色法事、香燭、紙錢、供品也越多。
至于到底能嚇成什么樣,那就要看鬼的本事了。
其實這么一說,大家應該也能反映過來了,其實鬼的世界觀和咱差不多,要么拼家底,要么拼實力。
而影片中女鬼的身份設定也是基于此而來的。

兩代鬼界巨星凱瑟琳【張榕容】和潔西卡【姚以緹】,都是個人實力非常突出的女鬼,不過她們的嚇人方式完全不同。
凱瑟琳的方式比較Old school,她按規(guī)則辦事,嚇人招數嚴格遵循鬼界的理論知識和聲臺形表。
她的代表作就是旺來大飯店414號房,咱能想到的酒店鬧鬼情節(jié)比如黑色大麗花、藍可兒事件或者近一點的像是臺北君悅酒店鬧鬼事件,她都能整。
這是絕對的厲鬼,見過嚇破膽,沒見過的也生畏。

當年的藍可兒事件
潔西卡是快“鬼”一步意識到了網絡的宣傳效應,比起苦練本領她更講求才華和創(chuàng)意。
雖然是撞鬼視頻,但杰西卡做的確實很講究。
首先衣服顏色的選擇,順應了大眾都知道的紅衣小女鬼的都市傳說,出現方式融合了一定的女團元素,整體造型上參考的是《未麻的部屋》。

至于結尾也不是平平無奇的一鍵三連而是實打實的威脅,稱不轉發(fā)就倒霉。
也難怪她錄制的撞鬼視頻全球瘋傳成為網紅。
互聯網的方法論:情緒共鳴、認知沖突和話題爭議,是真被這位姐玩的明明白白。

至于片中的兩位鬼生后輩,卡蜜拉【百白】和同學【王凈】,倆人雖是好友,但境遇天差地別。
卡蜜拉出身富貴,有家人定期奉上大餐,名牌包和手機供養(yǎng),算是一位含著金湯匙無需努力也能過的很好的“富二代”。

至于同學【王凈】,生前不受關注,死后無人問津,唯一的榮譽證書也在死后被家人清掃時無意間丟掉。
這種代表活人對她的思念和重視的物品被丟棄,意味著同學隨時都有魂飛魄散的風險。
除非她能在30天內證明自己有為鬼界創(chuàng)收的能力,獲取能夠讓她滯留在陽間的厲鬼簽證。
做人做鬼都存在感很低的同學,踏上了女鬼升職之路,影片故事也就此展開。

同學需要面對的對手,有自帶話題度的兇宅案死者,有死狀具有極強視覺沖擊力的斷手男,還有能夠獨立設計出一整套“隧道鬼追車”節(jié)目的辛亥三姐妹。
反觀同學生前平凡,死因平庸,缺少怨氣,毫無記憶點。更沒有必殺技,真讓她憋一個大招只有:“好恨啊”。
至于觀感,比起“恨”,“可愛”更多。

面對這樣的同學,凱瑟琳的經紀人Makoto【陳柏霖】看了都頭疼。
普通的同學,遇上過氣女鬼凱瑟琳,又來到了門可羅雀的旺來大飯店,要想在30天內翻身變厲鬼,怎么想好像“魂飛魄散”都是一種注定的結局。
要想搏一搏,唯一的辦法就是,找到一項簡單,直接,絕對吸引眼球的必殺技。
——有什么比眼看著一個鬼在你面前從樓上墜落,摔到血肉模糊再慢慢爬起來更適合的?

第一次正式演出,同學就被凱瑟琳一腳踢下樓,直直插入酒店燈牌,形成一道視覺奇觀。
跳樓女鬼視頻在網上瘋傳,同學一夜之間成為萬眾矚目的鬼界超新星。
凱瑟琳曾說,最重要的就是timing,而這一次,timing站在同學這一邊。
雖說流量的時代,新鮮感比任何事都重要,但一個本身技能點就不多,又只是為了存活的鬼,更容易陷入一種無盡的重復。

這就像活人的世界里,沒有學歷沒有技術就干體力活,精疲力盡了睡一覺,第二天再上工。
沒有技能的鬼也差不多,每晚開工,上演跳樓秀。支離破碎的身體第二天又會完好無損,等待著走上天臺,再演一遍必殺技。
這也能理解為啥這部鬼片會如此吸引人,甚至比正常鬼片還嚇人。因為生也要卷,死也逃不過。
比起被鬼嚇到,這種死了還得打工的鬼生才更恐怖。

這種以“平行世界”或“虛擬世界”來作為現實世界的一種倒影的敘事手法,已經不是導演徐漢強第一次這么嘗試了。
某種程度來說他非常擅長這一題材。
第一次這么嘗試的時候,就拿下了亞洲電影大獎,感興趣可自行查找。
《詭才之道》并不算沉重,除了讓人感嘆當鬼也不易外,其實片中有一個更無法被忽視的問題是“被看見”。
人需要“被看見”來證明自己存在,鬼也一樣。

但問題是,這個“被看見”的到底是什么呢?
在電影里,“被看見”的不是同學,而是旺來飯店跳樓女鬼。
不是凱瑟琳,而是414房的傳說。
不是潔西卡,而是詛咒視頻主角。

這些大明星只是被推到臺前的符號。她們的故事只能符合人設,為維持這個經濟符號添磚加瓦。
比如凱瑟琳為了維持自己的惡毒厲鬼人設,謊稱前男友被自己咒殺。
比如旺來大飯店的跳樓女鬼不可以是一個沒有才華,唯唯諾諾的普通小鬼。
任何個人細節(jié)都要為人設服務,不然就會被抹去,或危及收益。
這些女鬼們的大秀不是靈光一閃的杰作,而是金光閃閃的商品。

而在女鬼一路“被看見”的星光之外,不被看見的,不光是隱藏在造星傳奇背后的權力機制。還有那些在這個機制中不被需要,被利落拋棄的“冗鬼”和“冗人”。
沒成名的鬼需要通過鞠躬盡瘁來證明自己的價值,至于那些又沒名氣,又沒價值的,就會成為“冗鬼”。
片中玉山小飛俠就是這樣一對冗鬼。
他們已經死去幾十年,代表思念的物品大概已經快被丟完了。
嚇人的技術也被時代淘汰了,他們苦苦懇求長官,希望再留一會陪伴已經老去的前女友和家人。
這何嘗不是一種被更具體看見的欲望,但在這個時刻需要力爭上游的流量經濟里,結論是:
當牛做馬不夠格,無法變現,魂飛魄散。

玉山小飛俠的都市傳說是真實存在的,大家感興趣可以找來看
至于同學,她生前就是一個活脫脫的“冗人”,唯一的得獎是父母給她的做的Fake獎狀。
雖然父母愛她,但他們打心眼里想要的是一個“特別的孩子”,一個暫時普通但遲早會變優(yōu)秀的孩子。
這樣的孩子累嗎,當然累。
相當于最親的人沉浸在一個幻想里,而她本人是全方位都不被看見,還得陪著演戲。
到最后同學為了搶救那張唯一的獎狀被家庭榮譽柜壓死,像是用死亡做了一場沉重又滑稽的終結。

雖說《詭才之道》中成為鬼之后只要無(活)人問津就要魂飛魄散的設定很像皮克斯動畫《尋夢環(huán)游記(Coco)》。
但《尋夢環(huán)游記》里鬼的消失是因為愛的流失,而《詭才之道》里,鬼的消失則是和利益還有價值穩(wěn)定掛鉤。
在吸引眼球,流量至上的績優(yōu)主義體系里,群鬼別無他法,只能燃燒自己。
用一次次表演激起活人的害怕,恐懼,厭惡,偷窺欲,不斷為自己貼上“才華”(你被看見了)“明星”(你被需要了)“傳說”(你是最特別的)的標簽。
唯有這樣,才能爭取到“活下去”的機會。

但一直循環(huán)往復下去,鬼會真的不明白自己的處境嗎?
電影的最后,打造出“旺來大飯店跳樓女鬼”IP的主角團選擇集體躺平:每天睡覺打牌吃喝玩樂,晚飯前抽一個人扮同學鬼跳樓嚇人。
就像網上看似躺平了,但又完全躺不平的你我。
即使認識到了這一次次表演的荒謬,但是在一個卷生卷死的世界里,是否只有手握一張長期飯票,才能停下來,做一個普通人(鬼)?

設計/視覺:Lvv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