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破141億了。

但誰都不知道,加上海外上映票房,《哪吒2》的上限在哪。
2025年是電影大年,這一點毋庸置疑?!赌倪?》的票房效應,將帶動整個中國影視行業(yè)的發(fā)展,不少巨片也相繼定檔。

那么,這些電影里,有沒有可能出另一個“哪吒”?2025年,還有哪些國產(chǎn)電影值得期待?
今天,番茄君梳理了今年即將上映的六部華語片,并按照大家的期待值,進行了簡單排名。
話不多說,我們從第六部開始:
第六部:《志愿軍3》(2025上映,日期待定)
主演:張子楓、陳飛宇
陳凱歌的《志愿軍》三部曲,從2023年國慶檔開始,基本上在以每年一部的速度上映。

今年國慶,大概率能等到《志愿軍》第三部,而這部聚焦點,應該在上甘嶺戰(zhàn)役和板門店談判之間。

電影依舊由陳凱歌導演,這次的主演,則變成了張子楓和陳飛宇。

也就是說,《志愿軍3》將更多聚焦這兩個小戰(zhàn)士,在戰(zhàn)場上的表現(xiàn),通過他們的視角,反映戰(zhàn)斗的激烈狀況。
另外,根據(jù)陳凱歌的說法,辛柏青飾演的李默尹作為貫穿三部曲的關鍵人物,其角色深度將進一步展開。
朱亞文或繼續(xù)扮演前線指揮官,將以硬朗氣質(zhì)詮釋志愿軍的鐵血意志。
群像塑造,仍是《志愿軍3》的核心,很多無名戰(zhàn)士的犧牲與集體英雄主義精神,將通過多線敘事交織呈現(xiàn)。

尤其是我們熟悉的上甘嶺戰(zhàn)役,《志愿軍3》里,不僅會有“每平方米犧牲4人”的慘烈戰(zhàn)況,更會通過“邊打邊談”的主線,將前線陣地與國際談判桌緊密勾連。

這里面,文戲與武戲的融合,以及戰(zhàn)士在坑道中舀血水解渴的細節(jié)、冰封棉衣與“貓耳洞”戰(zhàn)術的還原等,都會有更加細膩和具體的呈現(xiàn)。
按照前兩部的質(zhì)量和風格,《志愿軍3》將會是一部歷史戰(zhàn)爭巨制。
第五部:《風林火山》(2025上映,日期待定)
主演:金城武、梁家輝、劉青云
從2018年殺青開始,三年又三年,相信喜歡港片的許多觀眾跟番茄君一樣,等《風林火山》等到花兒都謝了。
據(jù)官方消息,電影將于2025年4月10日在香港上映,也就是說,內(nèi)地觀眾看到它,也指日可待了。
要知道,不少人看到它,都被它顛覆性的敘事與冷峻美學吸引,從海報就能看出端倪。

電影集結了金城武、梁家輝、劉青云、古天樂、高圓圓的超豪華陣容,以一場爆炸案為引,展開販毒者與反毒者的復雜角力,不僅在傳統(tǒng)警匪框架下注入了哲學思辨,還有更多人性灰色地帶的呈現(xiàn)。
先說卡司,在演員配置上,《風林火山》堪稱港片“天花板級”組合。
金城武的沉穩(wěn)與梁家輝的神秘形成微妙對峙;劉青云與古天樂則延續(xù)硬漢底色;高圓圓罕見挑戰(zhàn)冷冽角色,其身份在善與惡的夾縫中游移,成為劇情重要支點。

導演麥浚龍強調(diào)演員與角色的適配性,金城武被賦予大量內(nèi)心戲,以眼神傳遞角色的深邃與矛盾,梁家輝則需在“至善目標”與極端手段間展現(xiàn)撕裂感。戲骨間的化學反應,或將成為影片突破傳統(tǒng)警匪片刻板印象的關鍵。
《風林火山》以香港富商之死為起點,揭開了一起販毒集團繼承人試圖以“凈化世界”為名制造混亂的瘋狂計劃。

導演通過多線敘事與蝴蝶效應結構,將每個角色的抉擇串聯(lián)為一張命運網(wǎng)。
影片核心矛盾直指一條道德悖論,當正義目標需以暴力與無序為代價,善惡邊界是否依然清晰?這種對因果鏈的精密編織,是我們期待已久的,港片真正力量所在。

拍攝過程中,麥浚龍堅持用物理環(huán)境強化敘事氛圍,攝制組跨越40度高溫至零下20度的極端氣候,以天氣隱喻角色心理的冷熱交替。
不僅還原了銅鑼灣地標實景,還在街頭噴雪拍攝槍戰(zhàn),以視覺反差凸顯混亂與秩序的對撞。
其動作設計摒棄浮夸特效,注重真實感與壓迫感,既有狹窄巷戰(zhàn)中的貼身肉搏,也有雪夜追車的窒息節(jié)奏,感官體驗異常激烈。

另外,導演透露影片存在三個剪輯版本,最終如何平衡敘事密度與觀眾接受度,目前也是一大懸念。
番茄君預感,《風林火山》或將通過反常識設定,回歸港片“極盡癲狂”的本質(zhì)。這種對類型片內(nèi)核的顛覆,或將為港片開辟更廣闊的敘事空間。

第四部:《用武之地》(2025上映,日期待定)
主演:肖央、齊溪、任達華
曾狂攬38億票房《孤注一擲》的導演申奧,今年又有新作品來了:《用武之地》。

電影由申奧執(zhí)導、寧浩監(jiān)制,以境外戰(zhàn)亂地帶為背景,講述中國公民在極端環(huán)境下的自救故事。
影片基于真實綁架事件改編,肖央與齊溪飾演的戰(zhàn)地記者與志愿醫(yī)生夫婦,在極端組織劫持中憑借專業(yè)技能與人性本能尋找生機,鄭愷的基建工程師以技術智慧改裝裝甲車突圍,任達華的華僑商人則在身份反轉中埋藏關鍵伏筆。

電影延續(xù)了《孤注一擲》的黑色氣質(zhì)與現(xiàn)實批判的創(chuàng)作基因,劇組不僅深入海外戰(zhàn)亂地區(qū)實景拍攝,就連交火區(qū)的殘垣與流彈軌跡都被精準捕捉;狹窄巷道追逐戲的物理壓迫感與改裝車輛的機械細節(jié),幾乎都以紀錄片式手法,去強化真實質(zhì)感。

在《用武之地》中,齊溪在臨時手術室徒手取彈片的特寫,也會將生理痛感與心理恐懼交織放大。
值得一提的是,《用武之地》將嘗試以“去英雄化”視角突圍,主角沒有超凡能力,戰(zhàn)地記者的攝像機、醫(yī)生的手術刀、工程師的扳手成為求生工具,專業(yè)技能與人性本能取代了那種超級英雄式的神跡。

這些年,肖央出演的現(xiàn)實主義題材數(shù)不勝數(shù)。相信該片,在申奧的執(zhí)導下,從肖央、齊溪身上一定能迸發(fā)出平凡人在至暗時刻的人性微光。
第三部:《鏢人》(2025上映,日期待定)
主演:吳京、謝霆鋒、李連杰
好消息,吳京又要出新片了。
更好的消息,是和當下娛樂圈最能打的另外兩人一起:謝霆鋒,李連杰。
袁和平執(zhí)導,就是這部《鏢人》。

雖然不是《戰(zhàn)狼3》,但這個組合,已經(jīng)足夠喜歡功夫片的觀眾虎軀一震。
影片改編自許先哲同名漫畫,講述鏢客刀馬(吳京 飾)接下護送神秘人至長安的任務,卻卷入牽動天下命運的權謀漩渦。
西域黃沙中,既有李連杰時隔七年復出飾演的飛天隱士,亦有謝霆鋒與吳京的生死對決,更有惠英紅、梁家輝等戲骨點綴其間,構建老中青三代“能打”的武俠宇宙。

作為袁和平繼《臥虎藏龍》后再度執(zhí)掌的武俠巨制,《鏢人》的動作設計突破了傳統(tǒng)武俠的窠臼。
李連杰的招式汲取敦煌壁畫神韻,以“飛天”之勢重現(xiàn)宗師氣度;吳京為貼合刀馬形象,蓄須留發(fā),在新疆高溫中完成長達數(shù)月的馬背打戲,其籌備的“影武堂”更培養(yǎng)出00后武打新血,展現(xiàn)硬派武俠的傳承野心。

《鏢人》全片實景拍攝,年前劇組還在新疆,漫天風沙中的近身肉搏、戈壁殘陽下的冷兵器交鋒,基本上都以零特效的原始質(zhì)感,還原了武俠本真。
而《鏢人》的編劇蘇照彬,也曾是《劍雨》的主創(chuàng)之一,他將漫畫中“八柱國”權謀線與西域護鏢線交織,既保留原著對隋煬帝的批判,又以“小人物撼動廟堂”的敘事切口,規(guī)避了傳統(tǒng)武俠宏大敘事疲態(tài)。

這部集結了半個動作圈的《鏢人》,讓不少武俠迷似乎又燃起了希望。
不過,電影也不是沒有挑戰(zhàn),因為作為漫畫改編,有《異人之下》的前車之鑒,《鏢人》應該如何平衡漫畫粉絲與普通觀眾的期待?

不過,當61歲的李連杰與50歲的吳京在飛沙走石中過招,這場新老“功夫皇帝”的交鋒,或許正是武俠電影承前啟后的隱喻。

黃沙終將掩埋傳奇,但刀劍碰撞的火光,中國武俠片的靈魂,希望永遠有人接力點燃。

第二部:《英雄出少年》(2025上映,日期待定)
主演:姜文、馬麗、葛優(yōu)、趙本山、雷佳音
今年1月份姜文生日那天,一條微博刷了屏。

沒錯,說的就是《英雄出少年》。
這是《邪不壓正》后,姜文自導自編自演的首部電影,也是時隔8年,姜文味兒最濃的一部電影。

從這部《英雄出少年》來看,姜文似乎放下了過去的偏執(zhí),開始走進煙火,走進市井,拍攝出一部“非典型”的姜文電影。
為啥這么說?
看陣容,馬麗、葛優(yōu)、趙本山、雷佳音、宋小寶等人,基本都是喜劇咖,尤其是趙本山,上一次在大銀幕見他,還是《一代宗師》。

這說明,《英雄出少年》是以荒誕或黑色幽默的喜劇,為底色的。
除此之外,再看故事。

一個少年,為了實現(xiàn)音樂夢想,自幼隨父離家求學,面對未卜的前程,全家初衷不改,在逆境中突出重圍。
直到一天,少年英雄突變,十七歲的他登上頂級藝術殿堂,以其巔峰表現(xiàn)征服世界……
這,怎么聽都不太像姜文的風格,反而有點開心麻花的味道,對不?

不過,姜文畢竟是姜文,無論是個人成長,還是藝術突圍,我們不能要求每一部電影都有烈酒般的酣暢。
搞不好,少年人實現(xiàn)成長的“功夫茶”式的細膩,在姜文手里,也能玩兒出花呢?
2025,我們就拭目以待吧!
第一部:《731》(2025年7月31日)
主演:姜武、王志文、李乃文
這是一部特殊的電影,也注定是當我們提起2025新片,無法繞過的一部《731》。

自1988年的《黑太陽》系列后,這40年間,未有人拍攝過這一題材。
一直到今年將要上映的這部《731》。

電影的拍攝難度很大。

一方面,要揭開731部隊對中國人民犯下的累累罪行,勢必要在影片中,加入很多符合史實,但卻尺度過大的情節(jié)或內(nèi)容。
這些內(nèi)容,無論是呈現(xiàn)方式,表達手法還是拍攝技巧,或都難以做到盡善盡美。

另一方面,如果摒棄那些可能讓人生理不適的內(nèi)容,又無法準確還原日軍罪行。

從這個層面說,也就失去了拍攝《731》的一部分意義。
所以,導演要如何在兩者中進行取舍,將是個難題。

電影早在2022年殺青,這三年間,因為種種原因,都暫時無法上映。
現(xiàn)如今,選擇在2025年7月31日上映,導演也以日期與片名的互文,開啟了對歷史的沉重叩問。

當然,拋開藝術層面的元素,敢拍《731》,本身就是一種勇氣。
沉重題材總要有人執(zhí)筆,一旦影片超出預期,觀眾自是會用錢包投票的。

以上,就是2025年最值得期待的6部華語電影。
《哪吒2》之后,市場能不能繼續(xù)大爆,就看它們的了。

相信在這個電影大年,它們定不負眾望,讓2025被中國影史銘記。
番茄君也會持續(xù)關注,爭取在上映后,為大家?guī)淼谝粫r間的影評。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淼淼)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