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持續(xù)破紀錄,這是中國動畫的輝煌時刻。它的勝利也鼓舞了多年來持續(xù)為中國動畫貢獻自己熱愛和心力的動畫人。中國動畫需要很多“哪吒”,但也不僅僅只有“哪吒”,

2025年,由優(yōu)酷聯合灌木文化出品的《貓行東方》,以貓為主題,總導演孫立軍集合了一批獨特且優(yōu)秀的動畫創(chuàng)作人才,他們以2D、3D、定格動畫等多種制作技術,呈現了國風水墨、西部懷舊、賽博朋克等畫面風格的“貓片”,向全世界傳遞獨特的中國風和東方韻味,呈現了中國動畫的豐富度和包容性。盡管如此,但《貓行東方》的知名度卻遠遠不及預期。創(chuàng)作這些“貓片”的導演,有些來自動畫高校,有的參與過不少知名動畫作品, 他們的聲音,需要更多人看到。

打開網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以下是《貓行東方》之《榆修》導演亞承的自述。

童年的光:動畫是另一個世界的入口
上世紀90年代的電視機里,藏著我整個童年的答案。放學后飛奔回家,只為看一集《龍珠》里悟空揮舞金箍棒,或是《哆啦A夢》從口袋中掏出奇妙的道具。那些線條與色彩勾勒出的幻想世界,讓我開始意識到“想象力”的邊界可以無限延伸——阿拉蕾的荒誕、柯南的縝密、櫻木花道的熱血,甚至后來路飛那句“我是要成為海賊王的男人”,都成了我認識世界的拼圖,感受人性情感的鑰匙。初中往后,皮克斯與夢工廠的動畫電影徹底打開了我對“動畫藝術”的認知:瓦力在廢墟中仰望浩瀚星空,卡爾用氣球拽著房子飛向天堂瀑布,胡迪與巴斯光年追逐小安迪的奮不顧身……原來動畫不僅僅是孩子的童話,更可以承載成年人的孤獨與浪漫。

畫筆與抉擇:從臨摹者到創(chuàng)作者
高中時,我握緊畫筆的手終于不再只是涂鴉。跟隨美術啟蒙的老師系統學習素描與色彩的日子,讓我對藝術有了更深的理解。但每當站在畫布前,我總會想起《怪物史萊克》里沼澤地的月光,或是《功夫熊貓》中水墨暈染的東方意境——傳統繪畫的靜謐,終究抵不過動畫里聲光交織的澎湃。那時的我明白:動畫是多元藝術的交響曲,而我真的很想成為那個執(zhí)棒的指揮家。于是,18歲的我背上行囊,遠赴加拿大謝爾丹理工學院,終踏上動畫專業(yè)的求學之路。

現實與理想的角力:創(chuàng)業(yè)者的“冰與火”
從北美頂尖動畫學院畢業(yè),到進入加拿大動畫公司參與好萊塢項目,我曾以為這條路的盡頭會是光鮮的“國際動畫人”標簽。但在2018年與合伙人創(chuàng)立動畫公司后,卻讓我直面了中國動畫產業(yè)的“荒野求生”。行業(yè)規(guī)則模糊、人才斷層、資金鏈緊繃……許多從業(yè)者拿著微薄的薪資,在“用愛發(fā)電”與“生存壓力”間掙扎。更刺痛我的是高校教育的脫節(jié):尚無實戰(zhàn)經驗的老師,教出的學生連分鏡腳本都無從下手。甚至我們曾為招一個合格的設計師翻遍半個北京城,也曾因甲方一句“小動漫做一做就行”而徹夜難眠。但每當想放棄時,總想起初入行時老師與前輩的教誨,便再次告訴自己,中國動畫的工業(yè)體系,就是需要我們這些人用作品一寸寸夯實地基,鋪下每一塊通向未來的地磚。

《榆修》的啟示:觀眾的包容遠比想象中更遼闊
2024年,我與絲鳴共同執(zhí)導的短片《榆修》在釜山電影節(jié)摘金,得知消息,收到獲獎函件的那一刻,我的手有些發(fā)抖,似乎這么多年,總算被看到了一回。這部糅合水墨韻味的東方志怪動畫,講述了貓妖因人心成見而隕落的故事。發(fā)布短視頻平臺時,我們忐忑于觀眾能否接受“非爽文”敘事,卻意外收獲了5萬加的點贊。評論區(qū)擠滿了鼓勵:”每一幀都像小時候課本上傳神的插圖”“這才是中國動畫該有的樣子”“請繼續(xù)做有深度的作品”。這些聲音讓我恍然:觀眾并非只愛快餐式娛樂,他們渴望看到文化的根脈在動畫里生長。正如《榆修》中飄舞的火焰——中國動畫的美學基因,本就該在世界舞臺上綻放,動人心動人情。原來市場遼闊,只是我們未曾抵達。

在荊棘中栽花:相信時間的力量
有人問:“明知行業(yè)寒冬,為何還要死磕?”我的答案藏在每一次深夜改稿的咖啡里,藏在團隊為三秒鏡頭爭論的會議室里,藏在團隊伙伴鑄建的一筆一畫里。中國動畫確實稚嫩:產業(yè)鏈斷層、社會認同感薄弱、從業(yè)者生存艱難……但換個角度看,這片尚待開墾的土壤,正需要倔強的播種者。我們打磨團隊技術,嘗試為各種類型風格的設計賦予生命的動力;我們研究如何讓簡單亦或復雜的角色散發(fā)出人性的感動;我們也挖空心思去構思劇本里的每一個字,讓故事更加情真意切。或許當下只能做“小而美”的短片,但我相信:當無數個堅持的創(chuàng)作者匯聚成河,終將沖刷出屬于中國動畫的河道,編織出浩瀚的海洋。

致同行者:動畫是場馬拉松
十年間,我見過太多人帶著理想入行,又因現實轉身離去。這個行業(yè)從來不會許諾財富與光環(huán),它更像修行一場——要耐得住甲方反復無常的修改,扛得起通宵創(chuàng)作的崩潰瞬間,吃得下一天的工作被無情斷電而灰飛煙滅的絕望,甚至要學會用背誦佛經來撫慰垮臺的心態(tài)。但如果你問我是否后悔,我會指向身后書柜上《One Piece》全冊——路飛說:“我不是要支配這片大海,而是在這片大海上成為最自由的人!”動畫于我,便是那片能承載自由與熱望的大海。

若你仍想踏上這條路,請記?。?strong>“別把動畫當飯碗,要把它當火種——微弱時照亮自己,熾烈時溫暖他人。”我們不是在等待行業(yè)成熟,而是用每一幀畫面,親手去塑造它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