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在昨晚的直播活動中,雷總曝光了一款 小米 15 系列手機磁吸外接鏡頭。該鏡頭可以 磁吸到手機背面直連 ,采用 M43 傳感器、F1.4 光圈、35mm 焦段定焦鏡頭。

這事兒也很快在 小米15系列全球發(fā)布會上得到了驗證,小米負責人向大家展示了小米手機磁吸外接鏡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個并不是什么新技術,多年前很多廠商都嘗試過,但都無疾而終了.........

2013年,索尼推出過QX10、QX100,一年后還推出了QX10。

?QX100搭載了1/2.3英寸 1800萬像素的卡片底(鏡頭等效28-100MM F1.8-4.9 ZA);

?QX10 搭載了10倍變焦比例的等效25-250MM F3.3-5.9 G 鏡頭。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產(chǎn)品整了沒兩年就宣告失敗了,因為連接和延遲的問題,動不動就斷開連接,預覽也延遲。因為是無線連接,所以鏡頭和手機是可以拆開用的,絲毫不影響使用。

為了解決這一問題,影像公司DXO跟風推出了有線連接方案,也 就是“DXO ONE ”。

該設備搭載了1英寸 2000萬像素的底,內(nèi)置等效32mm f/1.8光圈鏡頭,只是接口只支持蘋果。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這產(chǎn)品隨便讓連接和延遲好些了,但是它要占用手機的USB接口,而且也 不便攜,最終失敗。

再往后,便是三星推出的,搭載1/2.3英寸的底、10X光學變焦的 GALAXY S4 ZOOM。

該產(chǎn)品雖然沒有說失敗,但是三星的ZOOM系列并沒有做太大更新或者重大突破,一直在原地踏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除此外,像奧林巴斯、柯達都做過類似的嘗試,但結(jié)果都是以失敗告終。

我相信影像技術發(fā)展至今天,再加上算法,手機外接鏡頭無需擔心傳輸和延遲。

磁吸是個好想法,但是問題也很多,比如:觸點的耐用性、磁吸的吸力上限、光通信模塊、續(xù)航以及鏡頭群等等。

因為是概念產(chǎn)品,并沒有真正發(fā)布;所以沒有具體介紹,沒有真機上手,更多消息不得而知。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不過大家要意識到一個問題,成像(畫質(zhì))歸根結(jié)底靠的是“CMOS+鏡頭”,你要提升手機拍照性能,除了外接鏡頭,還需要提高CMOS尺寸才行。

如果你不提升CMOS尺寸,只給手機外接鏡頭,相當于起個放大鏡作用,并不是在真正改善手機影像素質(zhì)。

所以小米直接采用了M43 傳感器,雖然CMOS尺寸提高了,但M43始終還是小底。

最后說一點,手機最重要的一點“便攜性”,如果出門還需要帶鏡頭或者其它一堆配件,那何不如買臺相機?

特別是現(xiàn)在影像領域分得很細,各種vlog相機、運動相機、全景相機等等,便攜性很好,揣兜里就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