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撰文丨魏水華
(本文首發(fā)于《中國國家地理·黔東南專輯》原文有刪節(jié))
糯嘰嘰,一個早幾年前誘人口水,而今天卻俗不可耐的詞。
各種劣質(zhì)碳水、沒有門檻的小吃,在流水線食評上,以“糯嘰嘰”為標榜,進行著翻來覆去的炒作。恕我直言,玷污了糯米這種神奇而美味的食材。
無論是粽子、糕團、米餅、湯圓,還是釀酒,糯米似乎總是佐餐的配角和調(diào)劑的點心。即便煮成飯,也會在其中加入各地特色的甜咸輔料,成為八寶飯、咸肉飯、糍飯油條、蟳飯……歸根到底,它們依然是風味小吃。
貴州黔東南的糯米文化是個有趣的例外,它不僅僅是調(diào)劑日常的小吃,更是當?shù)厝松畹闹匾M成部分。


嚴格說來,糯米并不是稻米家族里的單獨種類,而是一個農(nóng)業(yè)選育標準。
水稻最常被食用的兩個亞種是“粳米”和“秈米”:“粳”是硬的意思,生的粳米顆粒圓、硬度大,在脫殼去皮過程中不容易破碎。同時,粳米淀粉含量高、蛋白質(zhì)含量低,煮熟之后會變得松軟,適合單吃。

“秈”則代表了細碎的意思。秈米顆粒長、脆度大、蛋白質(zhì)含量較高,煮熟之后也顆粒分明,充滿嚼勁。雖然單吃味道不好,但特別適合做成炒飯或者醬汁撈飯。
所謂糯米,是粳米和秈米中,被人工篩選出來的,支鏈淀粉含量幾乎達到100%的,黏性強、易消化的良種。粳糯,就是通常所說的圓糯米;秈糯,就是通常所說的長糯米。
因為對水肥、氣溫和地理環(huán)境的要求不同,秈糯主要分布在長江以南,而粳糯則主要出產(chǎn)于東三省。


也正因為此,北方以糯米為主料的食品,諸如驢打滾、粘耗子、糯米涼糕、糯米血腸、江米條等等,大多傾向于把粳糯破碎后重塑,并突出其原味;而南方的糯米粽子、生炒糯米飯、糯米肉末飯、糍飯糕,則大多喜歡保持秈糯的完整樣貌和口感,同時以其他食材賦予它味道。
烹飪的選擇,背后常常是物產(chǎn)本身的質(zhì)素。

但有趣的是,遠在邊疆的黔東南,卻同時種植著粳糯和秈糯。由于當?shù)貧夂驕嘏瘽駶?,稻米可種植季數(shù)多,糯米的可塑性與變化相對普通粳米和秈米來說更豐富,且當?shù)孛纭⒍钡壬贁?shù)民族歷來重視糯米,甚至在祭祀等人神共饗重要場合使用糯米。當?shù)氐呐疵灼贩N異常豐富,甚至保存了包括了紅糯、黑糯、白糯、長須糯、禿殼糯、早地糯、香禾糯、榮帕糯、竹岔糯、野豬糯在內(nèi)的,大量小眾的、瀕于滅絕的糯稻良種。
黔東南劍河縣20世紀50年代的縣志這樣記敘當?shù)氐呐吹痉N植歷史和現(xiàn)況:“水稻中有粳稻和糯稻兩類。據(jù)說距今40多年前,必下寨栽糯稻的要占70%左右,有的戶全部栽糯稻。后來,由于大家覺得糯米不如粳米漲飯,1926年之后,擴大了粳稻的生產(chǎn),占全寨水稻栽種面積的1/2左右。以后還在逐步擴大,到解放前夕,已達到70%-80%。粳稻在發(fā)展生產(chǎn)的過程中越來越占優(yōu)勢的原因,除上述外,還因它比糯谷收獲方便。粳稻收獲時用刀割,在撻斗內(nèi)脫粒,工效高,一般在入冬之前都能收畢。糯谷都是摘糯,收獲則全靠用摘刀,一穗一穗地把谷穗摘下來,極費功夫,往往冬月已到,糯谷還未摘完。”
是的,即便麻煩、即便產(chǎn)量低,也更愛種糯米——熱愛這口味道,才是最大的主因。


在豐富的糯米品種基礎上,黔東南地區(qū)衍生出了也許是中國最豐富的糯米吃法。
竹筒糯米飯是最原汁原味的吃法,用自帶茉莉花香味的粳糯做合適?,F(xiàn)劈了竹子,做成了竹筒,加入一丁點切成丁的白菜和臘肉就有足夠豐富的味道,一起倒入竹筒中。竹筒的一頭再用菜葉堵上,用小火慢烤。
做好的糯米飯,帶著竹子的香氣,糯米軟糯,又有臘肉、白菜的鮮和香。這是黔東南很多小食店都會售賣的路邊扛把子,既可以作為肚饑時的小吃,又可以打包回家,作為當天晚上的主食。
糯米糍粑則是苗侗民族廟堂之上的好物。總要到春節(jié)將至,臘月時分,會開始準備打糍粑,打夠一家人從春節(jié)到祭祀和吃的量。
人們提早一晚把糯米泡好,到第二天用手捏起一粒米都能捏碎,這時候開始燒火,用蒸鍋把米蒸熟。趁著熱,喊來三兩鄰居,合力把糯米打得粘稠、瓷實,沒有一顆顆的米粒感。打糍粑的工具,因為地方的不同,材料、形狀也有不同。有木制的,但更多是一整塊帶凹槽的大石頭,石塊形狀也不一樣,有四方的,但更多是圓形的。
打好的糍粑,最好的吃法是趁熱現(xiàn)吃,在芝麻、花生碎、白砂糖、綠豆粉等各種想吃的料里一滾,白胖胖的糍粑裹上了香甜的外衣,分成一小塊一小塊,這是當?shù)孛總€孩子的美好回憶。
但對于人們來說,糍粑還有長期保存的功能。鋪一層干凈的塑料,抹一層菜籽油,把打好的糍粑用手一抓一扯,放到抹了油的塑料上才不會黏底。
這種長期保存的糍粑外形又圓又硬,像一個個大餅,想吃的時候,在烤火爐上架一個鐵絲架,慢慢熏烤,翻幾次面,糍粑被熱氣吹得漲起來,裂開散出一股糯米香氣,糍粑外面烤的焦脆,蘸白糖吃,甜、糯、脆,是特別好的宵夜。

與糍粑一樣,五彩飯也是當?shù)厝松窆拆嫞绕涫钦写鹳F的客人,這幾乎是當?shù)厝思业谋貍洹?/p>
所謂五色,指的是一大盤米飯有黑、紅、黃、白、紫這五種顏色。
黑飯一般用楓葉打碎加水的樹汁泡米飯來染色,也有用天然帶有黑色素的黑糯;紅飯和紫飯分別用紅蘭草和紫飯葉兩種當?shù)氐牟荼局参镏蟪鎏烊簧睾笕旧?;黃飯則用姜黃染色,當然也有用當?shù)匾环N名叫密蒙花的植物的花朵,曬干后泡水染飯;加上糯米飯潔白的本色,分別上鍋蒸熟后,五彩繽紛、晶瑩透亮,植物汁本身的香氣加上糯米的甜香,令人食欲大開。

總而言之,在發(fā)明了多種吃法的同時,黔東南地區(qū)的百姓也盡可能地尊重糯米本身的甜、香,這是對糯米深深的眷戀,更是尊人重土的地域性格集中體現(xiàn)。


黔東南地區(qū)的糯米飲食絕不止此,在搭配當?shù)刎S盛的物產(chǎn)后,糯米酵變出更多的模樣。
糯米飯包烤肉是當?shù)氐囊故形兜捞旎ò濉K淖龇ú粡碗s,肥瘦相間的老品種土豬肉,切大薄片碼上味,在地攤上的小烤爐里烤到吱吱冒油花,加上一撮自制酸菜,再把烤好的烤肉包裹其中,用手將糯米飯揉捏下,就算是大功告成了。
軟糯的糯米飯吸收了豬肉的油脂,恰到好處地中和了一番,讓豬肉顯得不那么油膩,讓糯米飯顯得不那么寡淡,還有酸菜、辣椒重口味,酸酸辣辣地刺激著味蕾。
很多人熱愛健康,平時幾乎不吃肥肉,但遇上了這樣的做法,瘦肉油潤、肥肉脆口,讓人覺得完全吃不夠。

臘肉八寶糯米飯是咸口的,用大木桶蒸煮,加入了香菇、蝦干、花生、豌豆等各色配料,與廣式煲仔飯有異曲同工之妙,但有了貴州風味的臘肉的加入,濃郁的煙熏味和厚重的木質(zhì)香氣,一下子為糯米飯注入靈魂。
很多售賣臘肉糯米飯的攤子鋪位里還會出售煙熏臘腸,一般都是和臘肉同一個灶臺熏出來的,懂吃的當?shù)厝送鶗吸c一份,放在糯米飯的上顯格外誘人,與臘肉的滋味相得益彰。

炒糯米飯需要很高的功力,自己炒很容易炒成一大坨沒了賣相,但對于黔東南當?shù)厝藖碚f,這又是最日常的早餐。所以往往也會上街找相熟的店鋪買:一個大鐵鍋里面盛滿了炒好的糯米飯。套上塑料袋,舀上一勺糯米,再加入酸蘿卜、花生、酸蘿卜、折耳根、脆哨、辣椒醬等配料,再加上一袋豆?jié){,一口咬下去,酸辣咸鮮的滋味調(diào)和、酥脆糯綿的口感混搭,各類食材在其中完美融合。
這是最地道的黔東南早餐。
還有雞稀飯也值得一提,雞“打整”干凈后,放進糯米與雞同燉,雞熟以后將之撈出,繼續(xù)把鍋里的飯一直熬成黏稠的稀飯。
這種食物,本質(zhì)上即是雞湯熬飯,有雞味卻沒有啃骨撕肉的麻煩和不雅,頗有古代貴族飲食中“只食其味,不見其形”的意思。

與上述其他食物一樣,糯米起到的作用不僅是味道本身,還是味道的承載者與表達者。它的背后,是黔東南地區(qū)豐富的物產(chǎn)、獨特的人文習慣遺存、以及當?shù)厝藢ξ兜赖拿翡J、和對食物珍視的情感。
一種地方文化最好的表達。

熱門跟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