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以后,美國以其強大的國家實力令諸多弱小國家羨慕,許多國家領導人以美國為馬首是瞻,亦步亦趨甚至卑躬屈膝。然而,在歷史長河中,那些將身家性命完全托付給美國的政治人物,往往在鎂光燈熄滅后墜入深淵。他們的命運軌跡,構成了一部當代國際政治的黑色寓言。

一、吳廷琰

上個世紀五、六十年代,越南一分為二,南越總統(tǒng)吳廷琰是在美國的扶持下上位的。吳廷琰是跪舔美國的典型代表,他實際上是一位跪舔專家,成天妄想通過外國勢力的支持控制越南,二戰(zhàn)期間還試圖通過跪舔日本上位,但日本人沒搭理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后來,吳廷琰前往美國尋求支持,美國人當時想趕走法國在越南的勢力,于是雙方達成了合作,吳廷琰回國后,在美國支持下通過舞弊手段競選成為南越總統(tǒng)。

然而,當上總統(tǒng)之后,吳廷琰隨即開始任人唯親,大肆放任親屬攫取權力、貪污腐化。最愚蠢的是,他自己作為天主教徒,大肆迫害國內的佛教徒。

當時佛教徒在越南占人口的70%左右,連軍隊和政府中都有大量的佛教徒。在這種背景下,吳廷琰卻大規(guī)模拘捕、毆打乃至處決佛教徒,甚至命令軍隊使用化學武器攻擊佛教寺院,先后有七位僧侶為了抗議吳廷琰的做法而自焚身亡,而吳廷琰弟媳陳麗春卻將自焚稱作烤肉。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吳廷琰的倒行逆施最終讓其在國內成為眾矢之的,美國也意識到吳廷琰已經(jīng)徹底失去利用價值,于是在中央情報局的幫助下,南越將軍楊文明發(fā)動政變,一舉拘捕了吳廷琰兄弟。期間吳廷琰還給美國駐越南大使洛奇打電話請求幫助,但電話那頭傳來的只有忙音。

最終,吳廷琰兄弟在押解途中被軍人用匕首和手槍殺死。美國人當初對他的承諾和支持,最后換來的是一場要命的政變。

吳廷琰其實在政變發(fā)生后,已經(jīng)不指望美國幫他搞定政變,只希望留條性命。但是美國人對這個當初的盟友沒有絲毫的憐憫,連架飛機都不愿意派,眼睜睜看他死于非命。美國人是真當他是條狗,有用的時候是看門狗,沒用的時候是死狗。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二、皮諾切特

1970年智利大選,左翼反美的“人民團結”候選人阿連德當選成為智利總統(tǒng)。美國中央情報局隨即在智利國內展開多個陰謀推翻阿連德政府的活動,其中最重要的一個舉措就是出錢出槍出人幫助智利陸軍總司令皮諾切特發(fā)動政變。

1973年,皮諾切特政變成功,阿連德被殺。皮諾切特上臺之后,隨即對左翼反美人士展開殘酷的殺戮。目前已經(jīng)證實,在皮諾切特當政期間,有數(shù)千人慘死在他的屠刀之下。這些還只是公開數(shù)據(jù),實際上的死亡人數(shù)據(jù)估計達到數(shù)萬之多。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皮諾切特的殺人方式花樣繁多,其中最常用的方式叫死亡飛行,就是把人拉到飛機或直升機上,將他們扔到海洋、山谷、河流,甚至是火山口。雖然皮諾切特手段殘忍,但是所殺之人都是中情局的眼中釘,美國人樂見其為所欲為。

結果,等到皮諾切特下臺后,美國幾乎立即拋棄了這位盟友。1998年,皮諾切特在倫敦治病時遭到逮捕。后來他雖然得以返回智利,但是一下飛機就遭到軟禁,直到最終去世前,一直在接受各種調查。

美國人只當什么事都沒發(fā)生過,將當初的政變和殺戮都推到皮諾切特頭上,仿佛自己是無辜的綿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三、諾列加

前巴拿馬最高領導人諾列加早年間曾經(jīng)負責巴拿馬的情報機關,從很早開始,美國中央情報局就開始招募諾列加當自己的爪牙,定期給他支付報酬,還讓他到北卡羅萊納接受軍事培訓。諾列加回國后,主要負責為美國提供古巴和尼加拉瓜等中美洲國家的情報,甚至幫美國策劃過針對尼加拉瓜政府的顛覆行動。

然而長達三十年的合作隨著諾列加登上巴拿馬最高權力寶座戛然而止。諾列加開始尋求在國際舞臺發(fā)揮作用,并且批評美國控制巴拿馬運河,抨擊美國在巴拿馬駐軍等行為,直接威脅到美國的核心利益。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于是,從上個世紀八十年代中期開始,美國蓄意制造諾列加販毒、腐敗的新聞。實際上,當初諾列加搞販毒也是與中情局合作,中情局為了籌集資金在中美洲進行各種滲透、破壞行動,刻意與各國毒梟合作,并從他們的販毒獲利中拿走一大部分利潤,諾列加不過是其中之一。

然而,當雙方撕破臉后,美國對諾列加也不再客氣。諾列加通過操縱選舉成為總統(tǒng)后,時任美國總統(tǒng)老布什立即派兵入侵巴拿馬,帶走了諾列加。

巴拿馬是一個主權國家,但美國隨意就派兵進入巴拿馬領土,甚至帶走了該國的最高領導人,這是比侵略更加嚴重的行為。諾列加在邁阿密以販毒和敲詐勒索的罪名被審判,并被判處40年徒刑。當然,美國人宣布諾列加販毒的時候,隱瞞了中情局與他合作的信息,直到多年后相關檔案解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四、巴列維

伊朗前國王禮薩·巴列維頗有雄心,想振興古老的伊朗。后來他任命了一個名叫摩薩臺的首相,這位首相更有雄心,一心要收回英國在伊朗投資的石油產(chǎn)業(yè)。當時的伊朗,石油產(chǎn)業(yè)完全被英國控制,石油收入只分給伊朗一點零頭。摩薩臺上臺后,就張羅著把石油產(chǎn)業(yè)收歸國有。

英國人當然不滿意,說服美國人要把摩薩臺搞掉。而摩薩臺權力欲還挺大,在大張旗鼓搞改革的時候,覺得國王巴列維礙手礙腳,干脆派人把巴列維軟禁了。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巴列維要收回權力,居然跟中情局合作,陰謀推翻了摩薩臺,將他關進監(jiān)獄。此后伊朗成了美國的附庸,巴列維搞的改革不僅讓權貴吃飽,城市一派繁榮,還讓美國也獲利頗豐,只是廣大農(nóng)村部落地區(qū)卻日漸凋敝,一派人間地獄的慘狀。

在這種背景下,伊朗伊斯蘭革命爆發(fā),宗教領袖霍梅尼王者歸來,一舉奪取伊朗的統(tǒng)治權。巴列維只能流亡海外,輾轉各國,就像喪家之犬一樣。當初英國、美國等國家都是他的盟友,此時都將他視作累贅。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尤其是美國,當癌癥纏身的巴列維投奔美國的時候,美國人最初還比較友好,安排他住院治療,給他提供安全保障。但是隨著伊朗人質危機爆發(fā),美國人考慮到美國駐伊朗大使館里還有自己人被伊朗扣著,此時再收留巴列維,恐怕威脅到人質安全,就變臉對他下了逐客令。

巴列維最終被埃及收留,但是沒過幾天就一命歸西。在他的回憶錄里,他清晰地寫著,他“像一只死老鼠一樣被美國扔出了伊朗”。

巴列維恐怕死前應該知道,跟美國或英國這種國家當盟友,是因為對方覺得你有利用價值。當你一文不值的時候,你當然在人家眼里就是死老鼠。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五、薩達姆

別看薩達姆·侯賽因后來跟美國打得不可開交,他在1979年剛上臺得時候,其實也是美國得盟友。美國利用薩達姆對抗伊朗,薩達姆從美國得到了大量武器、彈藥、美元,美國甚至向伊拉克提供了制造化學武器的技術。

誰能想到,美國當年向薩達姆傳授的化學武器,最后成了美國入侵伊拉克的借口。薩達姆當年跟美國作朋友,最后被美國掛了起來,向全世界展覽。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歷史反復證明,華盛頓的承諾就像沙漠中的海市蜃樓,當你最需要時,它永遠停留在目力所及之處。從西貢到巴格達,那些金碧輝煌的總統(tǒng)府最終都成了帝國野心的臨時驛站。那些把國運押在華盛頓賭桌上的統(tǒng)治者,終究不過是地緣政治輪盤賭中的一枚血色籌碼。

最近也有一個國家的領導人一度把美國當盟友,然后在記者招待會上被狠狠修理了一番,他的下場估計也好不到哪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