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吒2》中,明確提到了封神大戰(zhàn)。

不知道下一部電影會不會正面展現(xiàn),但既然一時半會看不到《哪吒3》,我又實在好奇,干脆結(jié)合已有的兩部電影和《封神演義》,試著猜測一些劇情。

申公豹的選擇

申公豹的選擇

哪吒2》的彩蛋,無量以申公豹的父親為籌碼,要求申公豹同意自己在他身上下咒、為自己所用,而且無量直言了,他是要申公豹在封神大戰(zhàn)中做事。

電影里申公豹的選擇未知,不過倘若參考《封神演義》,他同意的概率很大。

因為在書里,有一二十個實力不俗的截教弟子正是被申公豹說服、加入商周戰(zhàn)爭(封神大戰(zhàn))而不幸殞命、上了封神榜,包括擺下十絕陣的十天君、被師父警告過不要涉入的三霄娘娘等。

(《哪吒2》預告片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吒2》預告片截圖)

書中申公豹是闡教弟子,如何認識了這么多截教弟子且不論,究竟是什么仇什么怨讓他這么坑截教?

如果把電影和書上情節(jié)聯(lián)動,倒是能圓上:無量一心想闡教稱霸天下,而金仙會議上赤精子指出“近年來截教崛起迅猛不得不防”,那么打壓截教必然是無量的目標,邪惡壽桃趁著手握申公豹軟肋,要挾后者在封神大戰(zhàn)中坑截教弟子上封神榜,以打壓截教實力。

PS:不過電影里的申公豹即便答應了,也很可能會留后手。

闡教&截教

闡教&截教

① 對立原因

書里,兩教的掌教元始天尊與通天教主在商周大戰(zhàn)中分屬兩方,前者助周,后者助商。之所以對立,源于通天教主聽信了弟子“闡教欺人太甚”的挑撥。

這個原因就很草率了。

兩部電影那么精彩深刻,接下來肯定不能這么草率。

金仙會議上,懼留孫一臉高傲地稱截教“盡是披毛戴角之人,濕生卵化之輩”,換言之截教與書設(shè)一致,奉行“有教無類”,不介意收妖族弟子。偏偏闡教對妖族不止面上鄙夷,行為上還各種歧視、打壓,更有無量肆意構(gòu)陷妖族、捉妖煉丹;雖然闡教并非人人如此,但如此的不在少數(shù)。

闡教與截教對妖族的態(tài)度,從根本上是對立的。

(《哪吒1》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吒1》截圖)

電影里,這或許就是兩教對立的原因。

PS:《哪吒1》明確提到元始天尊與道德天尊、靈寶天尊一起閉關(guān)編撰封神榜,“通天教主”是《封神演義》提出來的,可以說靈寶天尊是通天教主的原型但不能把二者等同,不知道未來電影里會怎么設(shè)定。

② 上榜人數(shù)

書里設(shè)定封神榜是闡教、截教與人道三教共同擬定,所以最終上榜的人除了闡、截兩教弟子,還有許多不屬于兩教的凡人與個別特殊的。

上榜人數(shù)由多到少依次是截教、人道和闡教,其中闡教上榜極少,前兩者占大頭。

當年看書時十分困惑:戰(zhàn)死的將士仙人和忠臣良臣上榜理所應當,憑什么諸如商紂王及其后妃、紂王手下奸臣、黃飛虎的妻子、姜子牙的妻子之流也能上榜?不是大奸大惡就是純純工具人,感覺就是寧可隨便拿人湊數(shù)也要讓闡教弟子能不上榜就不上榜,仿佛不如此不足以體現(xiàn)闡教的厲害和順應天命的正確。

(《哪吒1》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吒1》截圖)

相信電影不會這么隨意生硬。結(jié)合兩部《哪吒》,猜一個電影接下來的設(shè)定:

原本封神榜上分配給三教的比例相差不大,但是闡教肆意捉妖煉丹、構(gòu)陷妖族甚至為此不惜屠殺凡人的行為太過分,引起眾怒,故而大幅削減闡教的名額分給另兩教,哪怕最后要用一些莫名其妙的人湊數(shù),空缺的名額也不再給闡教。

十二金仙

十二金仙

金仙會議上,有十位真人就備戰(zhàn)事宜發(fā)了言。

發(fā)言涉及截教與妖族,短短幾句話,透射出他們長期的想法。從講話內(nèi)容來看,他們可分為三派:

一派是同會議發(fā)起人無量一樣自視甚高、瞧不起截教和妖族的,有廣成子、赤精子、懼留孫;

一派是比較正直善良的,包括黃龍真人、慈航道人、文殊廣法天尊和雖然沒說話、但我們已經(jīng)通過兩部電影確定了人品的太乙真人,普賢真人盡管也沒發(fā)言,不過根據(jù)會后他愿意把六星連珠余下的一點時間給徒弟用于兄弟團聚,可以把他歸到這里;

(圖片來自官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自官微)

剩下幾位是目前無法判斷的。

① 黃龍真人

《封神演義》里,這位是三無道人:無徒弟、無法寶、無勝績。

電影中,懼留孫表達了對截教的不屑一顧后,黃龍真人開口:“此戰(zhàn)關(guān)乎本門興亡,不得掉以輕心,增強本教實力方是根本?!庇袆e于前者的傲慢,也相當務實,如果后續(xù)電影確認了他非常正派,那么此處還能引申下,他反感、看不上貶低他人和邪門歪道。

顯然不會合乎無量的心意。

彩蛋告訴我們,無量心胸狹窄,稍有得罪他便要百倍千倍地報復。

那么對于說話想法做事不合自己心意的師弟,無量刻意打壓說得通:無徒弟是黃龍真人自己沒有看中的,無法寶說不定就是無量從中作梗;沒有法寶,平時就罷了,在封神之戰(zhàn)這種關(guān)乎門派興亡個人生死的大戰(zhàn)里,相當于實力大幅削弱、連基本保障都無,保全性命便是難得,豈能奢求勝績?

(圖片來自官微)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圖片來自官微)

② 文殊、普賢、慈航

這三位真人雖然是闡教弟子,不過書里也有交代,他們后來入佛教(當然三位真人的原型本來就是文殊、普賢、觀音三位菩薩)。

《封神演義》簡單粗暴地拉來佛教人物做原型又潦草地交代一句未來,而在電影里,這一點是很容易圓的:

上文提到的闡教、尤其是無量的種種行徑,令三位真人大失所望(電影也許會把三人偏向理想主義者塑造),他們也不認同無量一派的觀念(也許在無量的推動下成了玉虛宮主流觀念),痛心疾首之下最終決定分道揚鑣,選擇更契合自己理念的教派。

另:書里提到懼留孫后來入釋成佛(人物原型拘留孫佛)。從《哪吒2》他的形象看,電影里未來他如果入佛門,要么是他幡然醒悟(他對妖族的成見少說幾百年了,要做到這一點挺有難度,不過想圓也可以),要么是他冥頑不靈,故而西方教/釋教把他帶走度化。

可能無辜的妖族

可能無辜的妖族

書中有個情節(jié),妲己蠱惑紂王建鹿臺,建好后紂王想在此宴請神仙,妲己讓狐貍子孫中會變化的變成神仙赴宴,結(jié)果比干識破,于是聯(lián)合黃飛虎追至狐妖洞府,一把火燒死所有狐貍,并把狐皮剝下制成袍襖,當著妲己的面獻給紂王。

比干、黃飛虎燒死狐妖,不是因為他們作惡,只因他們是妖,剝狐皮制袍襖只為刺激妲己。赴了宴的,好歹算冒犯了神仙,處死有理由(懲罰是否過重且不論),那些不會變化的小狐妖呢?稀里糊涂地死于非命。

(《哪吒1》截圖)
打開網(wǎng)易新聞 查看精彩圖片
(《哪吒1》截圖)

書上只說這些狐妖采天地靈氣受日月精華,并未明確他們是否作惡。

《哪吒2》對于無量肆意捉妖煉丹而不管其是否作惡、作惡者是否能被引入正道的行為,是批判的。由此推測,未來這個情節(jié)或許刪去,或許改為沒作惡的狐妖能夠得救,亦或不改狐妖結(jié)局但此情節(jié)在劇情中的作用變成突出人、仙對妖族的偏見與不公,進一步說明主角打破偏見不公、想要改變世界的必要性與合理性。

結(jié)語

結(jié)語

腦洞暫且開到這里,純屬娛樂,僅供君一笑,切勿當真。

(本文首發(fā)于同名微信公眾號,嚴禁洗稿抄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