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家長困惑一個問題,多數(shù)是70后和80后、孩子正在經(jīng)歷青春期的家長,他們既困惑又痛苦:為什么現(xiàn)在的孩子這么難管?我們小時候哪有敢不聽父母的話的!
我們小時候,基本上父母說啥就是啥,不敢不聽父母的話。哪有什么叛逆期,沒有什么不聽話是一頓打解決不了的,甚至不用打,父母一個眼神就“秒殺”了。
現(xiàn)在的孩子呢?動不動就質(zhì)疑父母,多數(shù)都有叛逆期,叛逆起來讓父母恨不得把孩子給扔了!
很多人分析過這其中的原因,我以前也寫過不止一篇這個觀點的文章。
但人的思想都是在不斷的變化之中,也可以說成長之中。
這段時間,我的思考角度有所改變,所以總結了這2個原因。
01、以前孩子的見識太少,與現(xiàn)代孩子差得太多
40年前的我們,所見所聞很局限。城里的孩子能夠見識多點,農(nóng)村的孩子可能僅限于自己居住的村莊。
了解世界、建立認知的途徑多數(shù)是從父母的言傳身教、周圍環(huán)境中得到,那能有多少呢?父母和親戚的思想和認知也多數(shù)是從上輩人傳下來的。
所以,那時候的孩子,思想認知是有限的,是有所“教化”的基本固定模式。
喜歡看書的孩子可以從書中了解部分外界的生活狀況、別人的思想,但是那時候的書很少,從書中得到的視野來源也有限。
現(xiàn)在的孩子則不同。

城市化讓孩子從小見到更多的人、更廣闊的世界。從小跟著父母天南地北旅游的孩子視野更開闊,生活內(nèi)容更豐富。
網(wǎng)絡化社會,讓孩子們從小接觸網(wǎng)絡,了解許多與現(xiàn)實生活差別很多的大千世界。無數(shù)信息進入他們的大腦,現(xiàn)代孩子接觸的信息量是我們小時至少幾十倍的量,而且是很多不同的文化、思想。
他們是在一個多元時代長大的。
他們思維的建構、認知的形成更復雜、更自我,不會困在自己家、自己的父母這樣相對單一的模式當中去。他們看到的很多,吸收的外界能量更多,自然大腦的發(fā)育和思維模式與父母有更多的不同。
更不用說,智能化來襲讓孩子們的視野無限擴大。每次我看到我家孩子在電視上看那些將宇宙猜想制作成的精美視頻,我就不禁感嘆:這代孩子正享用著前所未有的智慧。
從他們的角度來看父母,肯定是更開放的視野,而不是“身在此山中,不識真面目”,所以,他們更有思想,也可能更敢表達、更尖銳。
但是,站在父母的立場來看,他們很不聽監(jiān)護人的話,也就是很“難管”。
02、他們的思想“不單純”,他們的成長更痛苦。
我們那個年代,因為信息的閉塞、環(huán)境的單一,大人說什么就是什么,思想很單純,沒有太多的欲望,也沒有很大的理想,所以幸福來得很簡單。
這個時代下的孩子呢?他們在沒有形成一個健全的自我、沒有強大心理內(nèi)核的狀態(tài)下,接受了大量的不同文化思想的入侵和沖擊,很多思想相互之間是矛盾的。若沒有足夠的能量來消化這些思想入侵,其實是蠻混亂的。
外界涌入的無數(shù)信息,有正面的也有負面的,他們無形中也經(jīng)受了更多的負面“刺激”,被動的吸收了一些超出自己承受能力的信息。所以他們的成長其實是更痛苦、更迷茫的,幸福感反而低。煩躁、自我沖突反而是常見的。
實際上,不是他們太不聽話,而是時代造就了這樣的一批人。

70后、80后的父母已經(jīng)成為被孩子反教育的一代,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最難做的一代父母、權威性最低的父母。我估計,90后的父母可能在感覺上會好一點。
00后父母養(yǎng)育孩子可能就沒有我們感受到的這種強烈反差了,因為他們自己就是從叛逆中過來的,孩子再叛逆能到什么程度呢?即使是叛逆,他們用自己的親身體驗來教育孩子也許效果比我們好得多。哈哈!
熱門跟貼